克服忌妒
2020-11-28
忌妒,是心灵中的毒蛇。
忌妒之心是很普遍、很常见的。然而,孟夫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却没听哪位圣人说过“忌妒之心人皆有之”,不是因为萌生忌妒者是小众,而是因为实在上不了“本体论”的层面。就连主张“性本恶”的法家,好像也没有专门在人的本性之中给忌妒以一席之地。因为忌妒之心即便人人皆有,也往往呈潜伏状,其萌生而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同行是冤家”,忌妒者所忌妒的对象往往是与自己有相同追求的人。一个人对弹钢琴一点追求都没有,基本不会对钢琴演奏的高手产生忌妒,反而会在赞叹中欣赏其演奏的美妙乐曲。这并不是说弹钢琴的人之间一定会产生忌妒,但的确比其他人更容易。再比如,一些比较大度、轻易不爱忌妒之人,却可能忌妒比自己强的人。李斯是法家重要人物,当了秦国宰相,成就斐然而且大权在握,连秦始皇他也并不忌妒,但偏偏对另一位法家人物韩非妒火中烧。本来韩非是他引荐给秦始皇的,但韩非才高八斗,显然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着着实实地做了一把奸佞小人,构
陷韩非致死。历史上,庞涓忌恨孙膑、曹操忌妒楊修、项羽心胸狭窄、王伦妒贤忌能……许多记载有真有假,有些可以当作文学虚构来看,但其中都可以反映出:遇到比自己强,尤其是在自己的强项上遇到更强的对手,容易产生忌妒。又比如,自己最看重、最珍爱的事物受到威胁,容易产生忌妒。所谓“情敌”,就是如此。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本是战场上的英雄,但狭隘的忌妒之心受到小人利用,杀死了最心爱的女人苔丝狄蒙娜。这里顺便说一句:沙翁的文学启示有着永恒的意义,现在不是许多人在讲“忌妒是爱情的标尺”吗?那意思是说,他忌妒了,说明他爱我。其实,忌妒与爱情不在同一坐标,用忌妒来衡量爱情,很危险,因为许多美好的爱情是被忌妒的毒火给烧裂、烧焦了的。
于是,说“忌妒是心灵中潜伏的毒蛇”,可能更准确。既然如此,忌妒又何妨?我教了9年的心理学,还真好几次遇到年轻学子问我:“忌妒有那么可怕吗?我特别爱忌妒别人,可是克服不了,我只要不伤害别人不就行了?”同样的问题多次遇到,引起我的注意,这些同学其实是因为难以克服忌妒而打算“宽容”自己。潜伏的毒蛇不伤害别人,还是毒蛇,因为它随时都可能,甚至已经在伤害自己。心理学上讲“归因”,也就是对失败也好进步也好等归结原因。归因,是一项十分综合的心理活动,主观客观直接间接显在潜在原因,需要全面审视。而
忌妒,却一定会让人的归因产生偏差或扭曲,看不到或不承认那些重要原因,或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总之,忌妒之心会让一个人潜移默化中走向胸襟狭窄、人格失衡。何况,潜伏的毒蛇总有一天会由害己而害人的。
流行语中说“羡慕忌妒恨”,这“羡慕—忌妒—恨”三者之间或许会因转化而关联,但严格说起来,后两者关联度强,忌妒很容易转化为恨;前者就不一定向后两者转化。平时朋友之间说“羡慕忌妒恨”,其实是运用点夸张,真正的意思是“羡慕死了”,反而加深友谊。如果出于羡慕别人而自己努力,所谓由“临渊羡鱼”到“退而结网”,这羡慕就是正能量,跟忌妒不搭界,更谈不上恨。有人说“忌妒是看到别人优点或长处,看到自己差距”,“忌妒之心是一种动力”,“有忌妒之心表明有进取之心”云云,实在是混淆了羡慕与忌妒。忌妒者,心中必定伴随着厌烦、抱怨、郁闷、焦躁等情绪,而且极易转化为怨恨、敌视、愤怒等情绪,这些消极、阴暗的情绪总是从言谈举止或表情神态中流露出来,就算能遮掩,也会被眼神所泄密。而羡慕,则至少在目光中传递着热情友好。当然更重要的是,两者在内心,以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而发挥作用。
其实,更多人是知道忌妒之心的危害的,自己也讨厌自己的忌妒,关键是如何克服忌妒。
如何克服忌妒?这话题可以说很多,这里概括地讲一讲“四个检索”:
所谓“认识你自己”,有许多侧面,其中很重要的是检索自己的需要,由目光短浅转向目标远大。自己所忌妒的,真的是自己所需要的吗?
有没有搞错?我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一个目标明确、志向远大的人,是不会很狭隘地、轻易地忌妒别人的。所以,通过这样的检索,明确自己的追求,确立自己的目标,这是克服忌妒心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前面提到“归因”,不光是自己对自己,也包括检索别人的原因,即别人为什么优秀、为什么强于自己?这样,有利于由心胸狭窄转向胸怀宽阔。光看到忌妒对象获得了什么,看不到他获得成就背后的原因,就会觉得命运不公,觉得幸运不属于自己,忌妒往往和怨天尤人相关。其实,有许多“得到”都不是“天赐良机”“命运惠顾”,更可能是“天道酬勤”。当弄明白人家的付出,弄明白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才可能会擦亮被遮蔽的眼睛,发现人家值得学习的地方,于是有利于将忌妒的对象转化为学习的对象。这其实也是扩展自己的胸怀。经常这样做,不仅能让自己成为大度的人,还容易成为动力强劲的人。
检索自己的不足,由自恋转向自爱,更是深刻的人格修养。忌妒往往和自恋密切相关。“自恋”是一种缺乏理性的本我情结;“自爱”才是通过理性审视的自我情结,“自强”更接近理性设计的超我情结。通过自我检索和审视,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从而走出本我的非自觉,形成对自己清醒认知的自我的自觉,进而与自己的理想相结合,达到超我的自强的自觉。忌妒,会远离的。
还有一项检索也很重要,那就是检索自己的优势,由自卑转向自信。忌妒的毒蛇以自卑为巢穴。越是自卑,越是为毒蛇的盘结与出动提供条件。检索自己的优势,会发现自己也不差。就算你的优势还不明显,也会有潜在优势。那就需要面向未来,对自己的优势或潜能比较清楚的人一旦面向未来,自信油然而生。充分自信者,是不会那么容易忌妒别人的。
(摘自九州出版社《陌上情思》作者:刘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