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村落宗教信仰冲突
2020-11-28林英英
林英英
闽南沿海地区一直是一个宗教信仰相对繁荣的地区。当几大宗教同时并立时,宗教信仰冲突便不可避免。目前闽南沿海地区各村落的宗教信仰大致是以民间信仰、祖先崇拜为主,有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基督新教,信仰道教、佛教的较少(不少民间信仰里杂糅了佛道教的思想,民间信仰与祖先崇拜不冲突)。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当我们要考察闽南村落宗教信仰冲突时,我们可以以小观大,先从一个家庭里的宗教信仰冲突来看。
一、具体家庭里的宗教冲突
1.信仰转变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琼头村是一个典型的闽南小渔村,村里的大多数居民是信仰闽南传统民间信仰的。琼头村共有五座庙宇和一间祖厝,大人们逢年过节便会去庙里拜拜,乞求平安以及渔业有所收获,平日里则在家里的佛龛前点点香,在门口烧烧“金”(“金”是闽南祭祀活动中特有的物品。“金”由红纸和金箔所制,再用印章在红纸上印上对应的图案即可,大小也不一。根据图案的不同,“金”一般可分为“福寿金”、“双寿金”、“天公金”和“清金”)。小孩也常有事没事往庙里跑,清清灰、扫扫地,或者看流浪汉在庙里“偷”贡品。村民们因为称自己拜的是佛像,于是常说自己是“信佛的”,但实际上除了前面说的烧香拜佛外,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关于佛经的传播,庙里也没有和尚。因此这实际上更偏向于学术上说的“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琼头村里的信仰事务一般由妇女操办,男性几乎不插手。他们相信只要家中有一人去祭拜,全家人都会得到保佑。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流入了新的宗教信仰——基督新教。由于原先村里有“信佛”的基础,因此大多数现在的基督徒家里都经历了宗教信仰的转换。有些家庭步调一致,信基督教后还是和和乐乐的。而有些家庭则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引发了激烈的冲突,特别是以年轻一代信基督教与年老一代信仰传统民间信仰之间的冲突。比如下文中村民林女士的家庭冲突。
村民林女士家里原先也是“信佛”的。林女士的奶奶把“信佛”的种种观念与仪式传授给了林女士的母亲,林女士的母亲也一直很积极地在操持着家里的宗教事务。直到有一天林女士的父亲得了重病,在医院抢救了好几回。当面对生老病死感到无能为力,家里的妇女们便把希望寄托在宗教身上。这段期间林女士的母亲和奶奶不仅大大增加了烧香拜佛的频率和诚意,更是请来了村里的“神人”们——即几个所谓可以与神、鬼沟通的人,闽南语也将此称为“封建”。“神人”们带了道具——一把不同寻常的竹椅子、几段红绳等,来到家里做法事。先是念了几段听不懂的经文,然后两个人扛着椅子开始转,据说椅子上坐着某位神仙,只是常人看不见而已。转了许久,“神人”们说:“你们家后面鬼魂太多。鬼魂缠身,才会得病。”这个说辞乍一听挺吓人的,但仔细想想,第一句说了跟没说一样。原因是早些年村里死了人都是随便找个小山丘埋了,林女士家后面就是一个这样的小山丘。一眼望去,看得见的墓有一个,看不见的尸骨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但凡觉得人死后灵魂不灭的人,都能推出“你们家后面鬼魂太多”的结论吧。而第二句无法证伪。
香也烧了,佛也拜了,还“封建”过了,可林女士父亲的病还是没有什么好转。奶奶依旧日复一日地烧香拜佛,母亲则选择毅然决然地背离民间信仰,投入耶稣基督的怀抱。然后伴随着由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婆媳大战”,林女士父亲的病终于有所好转。这该归功于奶奶对佛的祈求,还是归功于母亲对上帝的祷告?在林女士看来,奶奶因佛而宽慰,母亲因上帝而心安,而父亲病情的好转则离不开现代医疗技术。
2.信仰冲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从小到大林女士都是比较乖巧听话的孩子,因此母亲信基督教后想带林女士一起去教堂林女士也就去了。林女士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就受了洗、吃了圣餐。林女士说她对于基督教并没有什么抵触,和小时候家里信佛就跟着信了是一个道理。但初中的一件事对林女士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林女士对母亲所信奉的基督教产生了质疑。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林女士正在靠窗的桌前认真地写作业,母亲带着她的一群基督教朋友走进家门,手里还拿着一个大麻袋。几分钟后他们提着满满的一袋东西出来了,其中的几个人顺手抄起了林女士家和邻居家墙边的锄头,砸了起来。就这样,年少懵懂的林女士亲眼目睹了一群宣扬爱的人恶狠狠地砸碎了似乎毫无抵抗能力的佛像。很遗憾,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佛的信徒恰巧都不在。而唯一的目击者——林女士,也只能突突地张着嘴巴,瞪大了眼。
一般情况下信奉基督的人家里是不会有佛像的,林女士家里之所以会有佛像,是因为好不容易“婆媳大战”有所缓和,大家都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奶奶要留住佛像,而母亲决不允许香火缭绕。林女士很清楚有一天这几尊闲置的佛像一定会被请出家,但没有想到会是如此残暴地破坏。林女士总觉得,不再需要佛像的话,像其他人那样把佛像放到土地公庙旁不就好了。为何要“赶尽杀绝”?林女士回忆往事时说:“我仿佛看到我母亲在极力地否定自己的从前,否定我们家的从前。难道真的有如此不堪?难道真的必须如此才能向上帝表示衷肠?我竟觉出了几分可悲。”从某种程度来讲,侮辱一个村的宗教信仰就是在侮辱村民。这件事之后的好几年,林女士都没再和母亲去过教堂。哪怕后來知道了《圣经》里是有这样的教义的,她还是无法释怀。林女士认为这是所谓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教所采取的强烈排斥异教的行为。
3.信仰冲突对丧葬的影响
因为佛像被毁,林女士的母亲和奶奶又有过几次大吵。但时间一久,大家也就接受了双方信仰不同这件事。又过了几年,林女士的奶奶去世,因宗教信仰冲突引起的“婆媳问题”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关于爷爷去世时该用哪种宗教仪式的问题。林女士的奶奶晚年是待在林女士的伯父家里的,再加上奶奶“信佛”,所以葬礼当然就按村里的习俗办了。而林女士的爷爷则不同,一方面他晚年是待在林女士家里的,另一方面爷爷只是跟着奶奶的信仰走,内心是否真的“信佛”不好说,更没烧过香拜过佛。
林女士的两个伯父家里都还是信仰民间信仰的,因此希望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办。但林女士的母亲明确表示,家里是信基督教的,不可能允许村里办丧事的道士来家里做法,更不用说点香烧金了。林女士曾经因为这个问题去问过牧师,但牧师说上帝祝福每一个人,所以应用基督教的仪式。牧师并不回答“如果林女士的爷爷并不信仰基督教,那么使用基督教的仪式能否让他死后得到救赎”的问题。
最后林女士的爺爷是按照村里的习俗安葬的,但并不是在林女士的家里。众人在爷爷奄奄一息前将爷爷转移到了大伯的老房子里,在大伯的老房子里举行了葬礼。只不过因为转移途中的颠簸,有人认为如果不转移爷爷说不定还能活很久,以此来指责林女士的母亲。林女士的母亲很生气。
至此,这场因为宗教信仰而起的家庭冲突到此结束,因为,在这个家庭的宗教信仰里,已只剩一种宗教。
二、具体家庭中宗教冲突的原因
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是融入于他的生活之中的。特别是民间信仰,更是影响着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琼头村一年的民俗活动“正月到初十六,祖厝演天宫戏,需要到祖厝拜拜。二月无。三月二十三,妈祖生日,到妈祖庙拜拜。四月初八,“日月日代赛”,到三大公庙。五月初三,外月,二八圣帝,到二八庙拜拜。六月无。七月初七,七巧(准备鲜花七朵,胭脂水粉,拜拜后将此物抛掷房顶);七月半,拜祖先;七月二八、二九,拜拜,七月最后一天。八月初三,六帝生日,到二八庙。九月无(像一般的清明节、元宵节等的通俗传统节日暂不记入)。十月二十五,祖先生日,祖厝有大型活动。一般为村民主动奉献,请戏班子来唱歌仔戏等。是琼头村一年中最大型的活动。十一月,冬至,汤圆。十二月,过年,二八,拜天公等。”
这些民俗活动几乎都与民间信仰有关。也是因为这些共同的祭拜活动,村民们之间的感情才得到了增进,村落才更加有凝聚力。而当林女士的母亲从信仰民间信仰转变为信仰基督新教后,她就不需要再参与这些共同的活动了。且不仅仅是不拜佛像,还不拜祖宗。在作为传统代表的奶奶看来,这当然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会遭祖宗和神佛怪罪的。另外,在林女士的奶奶看来,问题还不止是遭神佛怪罪,是在现世时还会为人笑柄,且增加生活的难度。比如说当大家为装修祖厝而出钱时,林女士家是出钱还是不出钱呢?同住一个屋檐下,是以谁的信仰为主呢?没有佛龛奶奶去哪点香呢?
而在葬礼这件事上,村里是历来有固定的丧葬仪式的,且丧葬仪式与祖先崇拜、民间信仰相挂钩。丧葬的规格往往反映了死者生前的人际关系以及死者儿孙的孝敬与否,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林女士的爷爷共生了三个儿子,现三个家庭两个信民间信仰,一个信基督新教,可葬礼只有一个,必须有人妥协。因此该冲突也避免不了。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条结论。
第一,闽南村落宗教信仰冲突主要是闽南传统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祖先崇拜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说是传统与新兴事物之间的较量。该宗教冲突依然符合常规的冲突走向,当没有新的矛盾继续出现时,时间会使冲突淡化。
第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信仰不同导致的行为不同。而当宗教冲突产生时应如何解决呢?林女士家因宗教信仰不同所产生的冲突是以某一方的宗教信仰者的死亡而告终的,但在整个社会当中,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一方宗教的信徒完全死亡的状况的,因此冲突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自然消失。我想唯有多沟通、多互相理解才能淡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