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中国之治”之魂
2020-11-28刘畅
刘畅
摘 要: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向制度和管理要效能,这离不开优秀的中华文化来做支持。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在文化上把自己的思路给梳理清楚的话,那么这种继续的深入改革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中国所选择的道路、所取得的成功到底是怎么来的,它是有源泉的,这个源泉其实就是文化。
关键词:文化;中国之治;精神;价值观
今天的中国创造了让世界羡慕不已的“两大奇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百姓把这幸福的生活过的像呼吸一样自然不觉。这样的奇迹背后是怎么的文化在支撑。随着十九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们的“中国之治”再度成为世界的焦点。什么是“中国之治”,它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中国治理体制和中国治理道路。这个体制和道路不是“凭空飞来的”也不是“照搬照抄”來的,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来的。“中国之治”,展现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社会治理问题时的中国智慧,它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而这种气派、特色和风格正来源于我们的中国文化。
一、精彩的中华文化为“中国之治”赋能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气势恢宏、内涵丰富、延绵不断的文化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和整体主义,包括儒、释、道的互补。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可以互相包容,这与当今世界许多地方无休止的宗教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除了求同,我们还有存异。而这些差异都可以在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框架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文化既有百花齐放的“多元”,也有互相交融的“一体”,可以说“多元一体”是中国文化延绵不断的真正秘诀。这种多元一体的思想格局,奠定了我国在治国理政中重视民族平等的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一直“坚持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保护我们的民族的多元性。特别是中国在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之后,我们党从来没有放弃国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提出了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帮助他们一同发展,一同致富,这里我又能看到我们的“一体”思想。
习总书记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在中国的远古时期,许多中国独特的治国理政的传统就开始形成了,如领袖要率先垂范,政治组织要能够组织大规模的治水工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更是开创了治理超大型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后实际上也离不开中国传统中崇尚平等等重要的基因。虽然它不完全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但确实给中国接受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一种大众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使中国人具有拥抱社会主义的传统基因。
可见,我们超强的文化基因与生命力和生长力,使我们的文化自信与生俱来、从容自在,而这精彩的中华文化也必将转化为“中国之治”宏大、深邃的能量支持。
二、砥砺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之治”植根
谈到中国的民族精神,选用“砥砺”二字,这绝对跟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历有关。20世纪前期中国历史的演进一直与革命相伴而行。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自然凝聚在革命之中。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坚强不屈,砥砺向前”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又相继产生了比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成为了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助力于国家的各项治理与建设工作。
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中华民族彰显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无数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抗疫一线,武汉人民也用自己的伟大牺牲为全世界抗击疫情争取了时间,全国人民也非常配合的在家“坐月子”。中国政府对于疫情信息时时公布与众。我们坚信区区新冠病毒根本不会把我们打到,中华民族什么阵仗没有经历过。正是我们这种重大义讲团结的民族精神使得疫情在中国得到了快速而有力的控制,成为了全世界的教科书。
此外,中国人古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向上、坚毅等文化特质,铸就了中国崛起的辉煌。5G 时代的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外界的压力,没有使华为屈服,反而使华为加紧弥补业务上的漏洞。如今鸿蒙操作系统也已经发布,正是砥砺前行的关键期。它的诞生拉开了永久性改变操作系统全球格局的序幕。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伟大人民必定造就伟大民族精神,开创未来的时代必然呼唤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紧跟时代的,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它不断地为我们的民族血脉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也不断的为我们的“中国之治”植根助力。
三、强大的价值内核为“中国之治”引航
中国人虽然缺少宗教信仰,但并不说明我们没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的信仰是独特的、我们的信仰是日用而不觉的。如果一个人不需要信教他就可以向善,他可以拥有好的品质,可以慷慨、可以善良,那为什么一定要信教才可以拥有这些好的品质呢。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这样的话,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本身显示一个世界。换言之,我们说语言,语言也在说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蕴藏在中国的文字中。简单说一个中国人,只要学会了中文,能够听说读写,能够使用一二百个成语,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往往就融化在他的血液中了,他就学会了许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如与人为善、自食其力、勤俭持家、好学不倦、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等等。当你走遍世界的时候,你就知道中国文化中的这些基本信念是多么珍贵。这不仅使中国能以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速度和规模崛起,而且使中国社会保持了比西方社会更多的温馨和更强的凝聚力。
事实上,在中国虽然信教的不多,但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确实世界最多的,到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就超过了9000万。这么多中国人都在信仰它,那么它价值内核必然影响着我们的“中国之治”。马克主义具有政治性。虽然我们有9000万的党员,但是同有将近14亿人口的中国自身比,这还是算少数的。我们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党员、不是干部,有的人也不信马列,甚至可能是宗教徒。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共同语言”,让全社会能够找到共同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追求,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力我们的“中国之治”。如果没有共识,何以凝聚力量。
事实上,无论是中华文化中潜移默化的价值理念,还是改变中国命运的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引领当前中国发展的的强大的价值内核,同时在精神层面给与了全社会充足的人文关怀。习近平总书讲“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