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鹅冤”可以自嘲,但这些著名企业不能成笑话
2020-11-28
谁能想到,一夜之间,腾讯就从曾经的“霸道总裁”摇身一变,成了网友眼中的“傻白甜”。先是腾讯宣称老干妈拖欠费用请求查封其资产,然后老干妈回应不知情、没合作,接着警方一锤定音:腾讯被骗了。正当人们以为腾讯作为一家巨头企业,还会继续反击时,它又通过官方账号放出视频,主动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吃了假辣椒酱的憨憨企鹅”。于是乎,段子手一拥而上,“逗鹅冤”就此诞生,整件事也从闹剧彻底转变成了喜剧。
不得不承认,腾讯公关及时自嘲的做法,为自身挽回了不少形象。可是事情如果发展到这里就偃旗息鼓,核心問题一个都没解决。
回过头来看,腾讯的“变脸”,本来就很不正常。前一天还凶神恶煞,来势汹汹,一看到警方回应立刻就手足无措,支支吾吾地表示“一言难尽”。这恐怕只能说明,企业的内部操作流程在哪里出了问题。
更要命的是,今年的中国商界,类似事件层出不穷,屡屡刷新公众认知。
前有互联网高管的“桃色新闻”,后有电商创始人抢夺公章。都是中国知名企业,都有一般人绝对想不到的奇葩事,这不能不让人纳闷:做生意到底是不是“儿戏”呢?
腾讯的“吸金”能力毋庸置疑。但一家企业,不能只有“充钱”,不能只有流量。而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是老干妈也是其产品的“致命伤”。
生意绝不该做成了“笑话”“段子”,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是各方在商业规则、商业操作上的欠缺。作为早已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从某种意义上上来说,它们代表的都是中国企业的形象。既然如此,大家是不是更应该好好经营自己的商业形象,避免“笑话”的不断出现呢?
讲到国产电视剧的时候,总有人说里头的商战简直像是闹着玩的。可今年的一系列事件似乎在提醒我们,生活远高于艺术,电视剧都拍不出来的事情,还真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说到底,商业还是要讲究规则、信誉。自嘲可以化解舆论风波、缓解紧张情绪,可事情不能“到此为止”。企业更应该吸取教训,把规则和信誉摆到第一位来。
(摘自澎湃新闻网 本文作者:李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