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隐秘的角落”洒满阳光
2020-11-28
颇具玩味的细节、争论不休的结局,这个夏天,网剧《隐秘的角落》在口口相传中迅速走红。故事的最后到底是童话还是现实,社交媒体上网友的解读和讨论依然没有停止。但结局究竟如何并不重要,故事里3个孩子身上暴露出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正如导演辛爽所言:“我们想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在生活里,要及时审视自己,父母有没有正确地对待孩子?我们有没有错误地理解爱?有没有以爱之名去伤害别人?”
什么是隐秘的角落?看完全剧答案昭然若揭,它指向复杂的人性。在这个以爱之名行恶之事的故事里,善恶没有黑白分明的对立,往往集于一身。外貌忠厚老实的数学老师是将岳父母推下悬崖的罪犯,本应天真淳朴的少年却有着与年龄完全不相符合的心机。
观众震惊的同时也会思索,如花季节的少年本应沐浴在阳光下,为何却在黑暗的深渊里逐渐沉沦?
从发现犯罪证据不是交给警察,而是以此敲诈勒索开始,3個孩子就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张东升对于为何犯罪的回答似乎可以部分解释他们的行为——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们的行差踏错确实与害怕失去息息相关,但是表象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内心这个隐秘角落缺少了诚挚关爱,成长道路缺乏正向引导,没有建立起社会规则意识和道德法律观念,犯错就会成为必然。
孩子的行为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家庭环境投射下的阴影。3个孩子背后的3个家庭都缺乏对其身心健康的关注,成为他们滑向深渊的推手。“好学生”朱朝阳生长在父爱缺位、母爱扭曲、充满谎言的家庭,无从习得犯错以后如何直面错误、及时改正,而一错再错,成为内心最阴暗、最难以捉摸的一个,其成长环境堪称直接影响因素。
《隐秘的角落》毫无疑问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但如果只是以猎奇的态度看待就辜负了导演的用心。让隐秘的角落洒满阳光,唤起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激发成人对家庭氛围的反思,这正是电视剧想要追求的效果。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文作者:李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