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让生活被“数字疫情”绑架

2020-11-28游永恒

环球时报 2020-11-28
关键词:数字化心理健康心理

游永恒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措施,进入了隔离或半隔离状态以阻断疫情传播,同时也带来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上的一场深刻变革。通过数字化平台,网上工作、学习、购物、交流、娱乐逐渐成了人们生活形态的基本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网络生活帮助人们缓解了疫情危机。

但是这种网络情景中的数字化生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生活与工作变得更加单调与乏味,成天盯着屏幕,离开网络什么也干不成。工作与生活的情景脱离“实际”而变得越来越“虚拟化”。现实生活中的那种真实、直接、鲜活的色彩逐渐消失,也让一部分自律能力较差的人沉溺网络,通过聊天、购物、游戏、漫无目标的翻看网页等方式来打发时间,以便使自己的生活具有一种“意义感”,这就强化了这部分人的网络成瘾倾向。另外,数字化生活模式也导致另一种形式的健康危机,久坐、姿势单一,脊柱和视力受损等成了新的健康问题。有专家把这些问题称为“数字疫情”,这种“疫情”的本质是公众心理健康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数字化生活可以帮助人们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应对一些心理问题。但是长时间不恰当的数字化生活也可能引发新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首先,社会需要公共心理卫生问题的指导。要用好网络,但不要让整个生活被网络所绑架,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提倡人们多读纸质书是一种很好的应对策略。适度远离屏幕的诱惑有助于缓和心理压力和疏解不良情绪。其次,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健身运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应对不良情绪的自我心理调节方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也许还能带来与室内环境相关的体育产业的一个大发展。另外,对于有网络依赖特征的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也是必要的,尤其是青少年人群。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过后可能引发的心理困扰和身心疾病,由此为契机尽快建立起社区心理服务和指导体系对于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疫情终将过去,但疫情期间的封闭与隔离带给人们过度的数字化、网络化生活,可能永久地改变人们的某些生存方式,这种改变所带来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扰也许会持续下去,当人们适应了这种生存状态,又找到应对情绪问题的策略,也许人们就能进入一种更高级的生存状态。▲

(作者是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数字化心理健康心理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