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事业近十年发展述略

2020-11-28尹光华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宁夏回族自治区典藏古籍

尹光华(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着中华文明,并将文明的结晶遗存在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之中。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1958 年10 月25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历届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工作,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0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正式启动。2009 年5 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宁夏古籍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十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关怀领导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和全区各古籍存藏单位共同努力,以 “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为宗旨,全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持续不断地展开工作,在普查登记、整理出版、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现存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存藏条件不佳、修复手段落后,保护人才匮乏、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宁夏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1 宁夏典藏古籍的特点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及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自古以来,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都较我国东部地区及沿海地区落后,古籍资源更显匮乏。尽管如此,据普查,宁夏的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文博及考古等机构通过购买、受赠、考古发掘等方式入藏了6,893 部/87,219 册古籍(见表1),为地方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反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典藏古籍的整体面貌。

1.1 集大成者居多

宁夏典藏古籍经史子集丛五部皆备,其中以集部居多,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三年(1534) 江西布政司刻本《苏文忠公全集》(《东坡集》四十卷、《后集》 二十卷、《奏议》 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外制集》 三卷、《乐语》 一卷、《应诏集》 十卷、《目录》 二卷、《年谱》 一卷、《墓志铭》 一卷、《本传》 一卷,合计一百零四卷)。该书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撰,对文学研究颇具价值,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外,在宁夏典藏古籍中,《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宋文鉴》《元文类》 等数十册多卷册居多,这些古籍往往汇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诸多学科,可谓集中华文化之大成。

表1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存藏单位的古籍数量统计

1.2 地方特色显著

近年来西夏文文献不断出土,宁夏的古籍存藏单位入藏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文文献。目前,宁夏先后共有12 部善本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见表2),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元活字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等珍贵的西夏文文献,展现了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魅力。

1.3 普通古籍居多,间有少量善本

宁夏典藏古籍的主要版本类型有抄本、刻本、(木/ 泥) 活字本、套印本、百衲本、袖珍本、石印本、铅印本等。由于这些古籍版本年代偏近,多为普通古籍,但其中刻本数量最多,不乏刻印精良、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艺术价值。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武英殿内府本《御选唐宋文醇》,该书板框为19.7 cm×14.3cm,半页9 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开本为27.6cm×18.2cm,线装20 册3 函,四色套印,精美鲜艳,显示出清代套印技术的极高水平。

表2 宁夏回族自治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的古籍统计

2 宁夏古籍保护现状

(1) 全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圆满完成。自2007年宁夏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启动以来,宁夏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区内各古籍收藏单位,逐一考察登记古籍的题名、卷数、作者、版本、装帧、版式、册数、存卷、破损程度等信息,将它们录入平台,并为每部古籍拍摄了高质量的书影。截至2017 年底,宁夏古籍保护中心完成全区21 家古籍存藏单位的6,893部/87,219 册古籍数据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提交工作。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摸清了全区古籍存藏家底,夯实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宁夏回族自治区二十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已分别于2018 年12 月和2020 年6 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全面呈现宁夏典藏古籍的面貌。

(2) 古籍保护制度日趋完善。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是宁夏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是全区古籍藏量最多的单位,在第五、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在古籍保护制度建设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不断改进,目前已制定了《宁夏图书馆特藏文献保护制度》《宁夏图书馆珍善本书库管理制度》《宁夏图书馆珍善本书库出入管理规定》 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从工作人员职责、库房及文献管理、文献保护措施、文献查阅规则、库房的清洁卫生、安全维护等方面对馆藏古籍的原生性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区内其他古籍收藏单位也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各类相应的古籍保护制度。

(3) 古籍存藏条件极大改善。近年来,随着宁夏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全区多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存藏条件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宁夏图书馆用于存藏古籍的珍善本书库设在馆区负一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紫外线的射入。按照《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2]书库内配有恒温恒湿系统,保障书库的日常温度恒定在16℃-22℃,相对湿度在45%-60%之间,配置空气净化装置及臭氧消毒机,滤除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此外还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防盗报警系统。古籍全部采取密集排架的方式存藏,配备了古籍专用展柜和樟木书柜;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博单位实行分库管理,存放古籍的库房均达到相应标准。通过古籍普查,很多原本未受到重视的古籍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4) 古籍技艺宣传与传承。尽管宁夏的很多古籍收藏单位利用各种手段对所存藏的古籍进行了原生性的保护,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古籍已经存在虫嗑鼠咬、水渍污染、书衣破损甚至缺失、书页掉落等现象,很多已经十分严重,亟需通过技术手段对已损坏的文献进行控制和处理,也就是古籍修复。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尚不具备独立开展古籍修复工作的能力。但是,宁夏古籍保护中心坚持组织人员参加古籍修复技艺的学习和宣传,在 “书香盈岁月”“册府千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特展”“4·23 世界读书日” 阅读推广等重大阅读推广活动中多次开展线装书制作、传拓、雕版印刷等技艺的现场展示和线上直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5) 古保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目前,宁夏全区共有63 人投入古籍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其中18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 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007-2019 年,全区共有179 人次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宁夏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全国国家古籍普查工作培训班”“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培训班”“宁夏回族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 等培训共计35期。继续教育、业务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多种形式助力宁夏古籍保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6) 典藏古籍研究与利用打开局面。近年来,宁夏典藏古籍研究与利用也打开了局面。《〈朱子年谱〉上的焦循题记》《宁夏图书馆藏古籍朱克敏题记五则略论》《宁夏图书馆藏范氏题记〈兵书三种〉 考略》等文章,揭示了馆藏古籍的内涵价值。2018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朔方文库》 编纂” 首批成果面世,该书影印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朱子年谱》四卷《考异》 四卷《附录》 二卷、《苏文忠公全集》一百一十卷《年谱》 一卷,为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空间。

(7) 古籍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2018 年10 —11 月,宁夏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了 “册府千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特展”。该展汇集了全区7 家古籍收藏单位的100 部珍贵古籍,设 “修齐治平 儒典辉光”“以史为鉴 本固民安”“聚艺藏珍 传惠世人”“文学大观 百代风骚”“塞上绝响 秘典重光” 5 个单元,向观众展示了《周易》《礼记》 等儒家经典、《史记抄》《汉书》《朔方备乘》《宁夏府志》 等史学文献、《集古印谱》《芥子园画传》《梦溪笔谈》《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痘疹活幼心法》 等子部典籍、《诗经》《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苏文忠公全集》《唐宋八大家文钞》 等古典诗文集和以《吉祥遍至口合本续》《番汉合时掌中珠》 等为代表的西夏文文献。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彰显了古籍保护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拓展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

3 宁夏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前景

3.1 健全全区古籍管理与保护体系

(1) 强化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的协调与引领作用。2009 年5 月26 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宁编办发〔2009〕 66 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主要负责全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汇总古籍普查成果、建立全区古籍联合目录,承担全区古籍保护业务指导、培训的具体工作,同时负责本馆古籍的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工作。十年来,宁夏古籍保护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与全区科研、文博、高校等系统的古籍收藏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今后,仍需进一步健全全区古籍管理与保护体系,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统筹协调全区古籍保护工作,健全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责任分工,定时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此外,在财政中安排古籍保护专项经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工作。

(2) 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宁夏古籍保护专家认为,对于宁夏的古籍收藏单位来说,要普遍建设具有恒湿、恒温,防止酸化、老化的现代古籍保存书库,改善古籍存藏条件,需要很大的经费开支,这在目前不易实现。就宁夏本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统筹规划,先行投入、扶持一些重点或主要的古籍文献收藏单位,然后逐年加大投入,改善宁夏地区古籍文献的整体保护环境。对于一些收藏古籍数量不多的基层收藏单位,还可以考虑由主管部门的协调,在不变更归属权的情况下,将他们所收藏的古籍文献寄存至条件相对成熟的 “宁夏古籍保护中心” 进行集中保存和管理。[3]

(3) 提高古籍修复水平。发展宁夏古籍保护事业,还需要努力提高宁夏古籍修复水平。① 要利用古籍普查工作的契机,全面了解宁夏典藏古籍的原生性保护情况,严格按照《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 等国家标准进行鉴定、登记,据以制定详细的修复规划。② 要重点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全区系统参加过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的人员凤毛麟角,随着这批传承人的年龄和工作阅历的增长,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门的工作室。同时也要积极为年轻的古籍工作者提供 “走出去” 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③ 采取“引进来” 的方式,邀请区外古籍修复专家前来为区内一些亟需修复的古籍进行 “诊治”。④当技术和设备达到一定标准后,及时尝试建设小型修复室,早日启动宁夏的古籍修复工作。⑤ 在已经成功开展的“书香盈岁月”“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 等活动基础上,打造本区域古籍保护与修复宣传活动品牌。

3.2 加强古籍管理与保护人员队伍建设

(1) 专业人才。目前,宁夏已经形成一批专门的古籍管理与保护人员队伍,且这批人员中不乏具有高职称、高学历者。由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实践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古籍管理与保护人员需要具备极高的素养。①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不仅要具备文献学、图书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还应当根据宁夏典藏古籍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史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应当积极整合地区资源,加强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② 需要培养古籍保护人员高度负责,锐意进取,甚至是大胆创新的精神。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同时在职业病的预防、工作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予以重视。③ 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竞赛、风采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古籍工作人才的创新与干事活力。

(2) 志愿者队伍。除了专业的古籍保护人才之外,志愿者也应当成为古籍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复旦大学古籍修复专业实习生、宁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等专业对口人员参与宁夏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同时根据宁夏古籍保护中心和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志愿服务方案和志愿者管理制度。

3.3 拓展古籍管理与保护工作方式

(1) 提高古籍服务质量。宁夏古籍服务整体而言相对滞后。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近五年平均每年有5 —8 人(次) 需要此项服务,但是该馆并不提供古籍原本的阅览服务,也缺乏相应的数字资源。如今,全面揭示宁夏典藏古籍的目录已经出版问世,古籍服务的需求会增加。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先后两批购置了1,341 种13,411 册《中华再造善本》,但是这批新版古籍尚未向读者开放。未来,公藏机构应当进一步解决古籍 “藏” 与 “用” 之间的矛盾,在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同时,充分调研,根据读者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读者 “使用” 古籍提供更多的便利。如逐步、合理开放新版古籍借阅服务、古籍资源文献传递服务、古籍整理研究参考咨询服务等。

(2) 推进典藏古籍数字化工作。推进典藏古籍数字化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古籍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源保障。① 推进图书馆与博物馆、高校等公藏单位之间的古籍资源共享,向社会大众提供典藏古籍目录查询和文献检索服务。② 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朔方文库》编纂” 加强全区古籍数字化项目的规划、版本选择、数字资源生产、保存及发布。③ 加大古籍数字化的资金投入,在设备购置、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好长远规划。

(3) 加强对典藏古籍价值内涵的挖掘与宣传。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要充分利用古籍普查成果,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从文化、民族、传承、艺术等多个角度挖掘宁夏典藏古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以阅读推广、展览、讲座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宁夏典藏古籍的独特魅力。②还要加 强对典藏古籍的规范性整理研究,开发以宁夏典藏古籍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品。

(4) 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助力古籍保护事业长效发展。在宁夏图书馆学会设立古籍整理与工作委员会,以便开展课题申报、学术年会等相关活动,增加古籍保护等方面的学术研讨和支持,积极参与外省区古籍保护工作的学习与交流,从而为全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助力宁夏古籍保护事业的长效发展。

4 结语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并为我们指明了古籍保护工作的方向与重点。每一位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古籍普查的重要性,内心对古籍形成敬畏之情,对文化的赓续与传承心存热爱与责任,最终汇集成我们在古籍保护工作中不畏艰辛、兢兢业业、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在今后,宁夏的古籍保护工作人员将付出更大的努力,稳中求进,为宁夏古籍保护事业的持续深入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宁夏回族自治区典藏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永远跟党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积极筹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典藏
往来·典藏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贺信
我是古籍修复师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