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2020-11-28张志刚
张志刚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内涵
水工环地质勘察是地质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作为工程施工的一部分,在地质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范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这给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可以对城市进行勘察,有利于为城市建设提供基础和依据,利于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建设工作,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依据。水工环地质勘察是一项综合地质勘察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技术,该技术考虑到环境的作用,使得该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通过一定理论指导,给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2 水工环地质勘察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制度不完善
目前,通常水工环还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忽视了其在地质勘测时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水工环相关规范及施工总体方案时,大大增加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开展难度。另外,在勘察工作进行的时候,由于缺乏或尚未做出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在针对某些工作环节时,态度上的不重视和方法上的不成熟,这些都使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2 勘察技术落后
虽然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完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同时工作方法越来越多样。但盲目的引用国外先进勘察技术和设备并非明智之举。在新技术新思想推广的过程中,倘若没有相关工程经验,也没有设备技术指导,则不能真正发挥出技术引进的作用。可以看出,倘若受限于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限制,很多新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手段都不能发挥其应有效能,这不仅影响地质勘察工作效率,甚至在数据可靠性方面令人担忧,给工程的进行造成了困扰。最终带来的不是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是资源的浪费。
2.3 勘察技术型人才缺乏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对水工环地质工作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针对性的成立了各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机构、加强了人才培养的进程。但是在实际水工环勘察工作的进行中,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依然参差不齐。其中一个人才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水工环工作过于艰苦,人才吸引力较低,从而制约了人才培养。由于人才稀少,有些水工环单位在进行招聘时,忽视了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降低了人才要求标准。
3 水工环问题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认识,科学策划水工环地质工作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质量需求也上升了一个重要的台阶。因此,需要在科学技术引导的基础上,提高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成效,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问题出现的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创新改革的方式,吸收先进的经验,创新对应的工作思路。在进行超前规划之前,需要结合国家的政策规定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升思想觉悟,加强环保意识,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控,进一步推进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长足发展。
3.2 保护环境,提高周围生态环境的质量
需要在环保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减少不必要的破坏与浪费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矿产资源属于一次性资源。只有相关的部门或者人员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落实,这样才能提高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将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成一个从量到质的完美转换。接着,还需要掌握水工环地质的本质与规律,构建野外实验站,进行长期的监测。
3.3 科技创新,推动水工环地质有效发展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构建新的技术与发展科研平台。在实时性监控的同时,对当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改善。提高技术问题,增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环境上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勘测技术水平。也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扫描,更加全面的掌握水文地质情况,充分的利用这些情况,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3.4 加强新技术的引进与人才培养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创新能力不足,需要结合每个地方的不同需求,引进对应的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平台建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强化地质调查系统,加强外重点地区的观测平台建设。让环保污染检测技术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台阶。结合多层次与全方位工作原理,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能与基础能力。使用薪酬待遇和人文关怀等方式,预留专业化人才。
3.5 完善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要求
第一,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构建,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合理性。第二,需要在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开展对应的质勘察工作。第三,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展现勘察工作的战略性与指导性。第四,国家需要构建对应的法律政策,并投入对应的财力物力人力,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勘察的精确度。
4 结语
总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和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监管、勘察结果存在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对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度,完善水工环地质勘察制度建设,创新勘察技术手段,最终促进生态和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