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英文所谓的“胜”与孤立的台湾经济

2020-11-28陈福裕台湾

黄埔 2020年2期
关键词:东亚冲突英文

陈福裕(台湾)

2020 大选,在蓝营一片哀戚却显平和的氛围中落幕,民进党再度赢得“全面执政”的优势。虽然蔡英文的得票数与民进党政党票的巨大落差启人疑窦,但是,250 万票的胜负差距,让韩国瑜支持者所有的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蔡英文得到800 多万张选票加持的“抗中保台”路线,势必将台湾镶嵌在东亚地缘战略冲突的前沿,为美国遏制中国政策效力。未来4 年,甚或更长时间,地缘政治冲突与地缘经济整合相互背离的拉扯,势将成为台湾社会共同面对与承担的难题。

韩国瑜550 多万的得票数,说明传统蓝营的支持者并未完全归队。在双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等都会型地区全面败北,证明了韩国瑜“货出得去,人进得来”的“发大财”路线,由于缺乏调整分配的财税政策作为配套,难以得到长期处于薪资停滞状态的都市受薪阶层的青睐;使用“中华民国”符号的情绪动员,虽然成功地化解军公教人员和小农、小商品生产与自顾营生者之间的矛盾,汇整成一股巨大的“韩流”,但过度操作的“国家主义”对成长于解严后的年轻世代非但无感,更与他们所熟悉的网络虚拟世界“去中心化”的反权威性格正面对撞;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台面上的领导人长期浸淫于蒋经国先生所一手擘画的“亲美、反共、革新保台”的政治框架50 年不变,“一中各表”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一个无法提供前瞻愿景与实践路径的两岸论述难以破解两岸僵局,更无法应对绿营利用中美地缘政治冲突以“亡国感”召唤“抗中保台”情绪冲击。历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进则退,想要永远地停在原点,只能成为大河转折处被抛下的石礨和淤泥。

许多人倾向于把选举结果视为是“世代冲突”,特别是年轻首投族超乎常态的高投票率,以及“不要让领退休金的老人决定我们的未来”的网络耳语,从而掀起“休息养老,让年青一代自己承担后果”的感慨。但其实,蔡英文的“抗中保台”路线,不过是上世纪70 年代“革新保台”的直接继承,唯一的差别,只在于是否坚持以“中华民国”符号作为正统。许多人将青年人的“天然独”倾向,归咎于“去中国化”教科书对年青世代的影响,但我们扪心自问就不难发现,半个多世纪来“反共复国”的党国教育,才是“去中国化”意识形态滋长的温床。蔡英文利用香港反“移送条例”暴乱,以“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来炒作所谓的“亡国感”,与当年“国府”利用越南解放,以虚构的“南海血书”来号召“今日不为自由斗士,明天将为海上难民!”的反共宣传如出一辙。蔡英文以“坚持改革,捍卫主权”的领袖崇拜来动员青年返乡投票实现“世代交替”,与当年蒋经国以“青年导师”之姿,鼓吹“革新保台”向党内老臣逼宫,又有什么差异?或许,长期掌握台湾政治、经济资源的战后婴儿潮一代,由于丧失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从而产生“不如归去”的落寞感,但平心静气来看,“亲美、反共、革新保台”的命题并没有改变,就连用“反共国家安全”来整肃异己的手法都没有改变(这一点,昔日在街头前仆后继的“党外民主运动人士”应该是深有感触)。平心而论,与其归咎于世代差异,不如说是“昔日的自己”,否定了“今日的自己”。

蔡英文以虚构的“亡国感”进行仇恨动员,炒作世代差异进行情绪绑架,当然与中国大陆日趋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区域经济整合与全球治理体系中日渐强大的话语权有关,也受到美国重新构筑中国围堵政策和日本国土安全计划的鼓励。说穿了,蔡英文口中的“捍卫主权”,其实是美国对台湾在两岸关系上的管辖权的再次承诺,更是对日本得以退居东亚安全冲突第二线的政治保证。所谓“抗中保台”更多的是体现美日霸权国家的战略利益,只是以“捍卫主权”的名义被巧妙地包装起来,由台湾人民来承担后果。

就美国而言,重新在太平洋第一岛链建构以美国为中心的军事安全体系,是遏制中国向西太平洋争取安全纵深的不二法门,也是松动甚至瓦解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唯一手段。因此,利用南海主权争议、台海问题和朝核危机来挑动东亚安全局势,是对中国政府进行战略讹诈,对东亚国家实现军购敲诈,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一贯手法。对日本来说,战后的“和平宪法”以及美国驻军,是日本实现“正常国家”的两大关隘,说明了战后日本对美国的战略从属关系。一旦东亚地区出现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甚至是集团对抗,战火无可避免地将波及日本本土。失去了冷战大陆防线作为缓冲,日本(特别是琉球群岛)将直接暴露在东亚地缘政治与军事冲突的前沿。因此,如何维持朝鲜半岛分裂、炮制台海冲突,是日本得以退居战争二线,甚至重演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作为战争供应导致战时繁荣的保障。

近年来,安倍政府虽然一方面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转移,成功实现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与“武器输出三原则”,朝向军工大国化迈进。但也心知肚明,唯有回到亚洲国家体系,充分利用规模庞大且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才能维持并扩张其科技产业在东亚供应链的优势地位,也只有以“东盟+5”“中日韩+X”“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等多边协议作为支撑,长期停滞的日本经济才能在转型中的世界经贸秩序中扮演枢纽角色,扩大日本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因此,安倍当局虽然在东亚战略问题上放低姿态,与周边国家进行和解,不再充当出头鸟,但是,只要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存在一天,其利用台海冲突和朝鲜半岛分裂作为战略纵深的构想,只能是更加隐蔽、沉潜,而不会动摇。

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是全球经贸秩序与治理体系的范式转移,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当然不会因为中美贸易协议的签署而就此停歇,蔡英文当局想利用中美冲突火中取栗,寻求实现“台湾独立”的历史契机可以想见。但是,在可见的未来,由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驱力,加上美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衰退,美国当局在主观上意图对中国进行冷战围堵,对东亚国家进行战略裹胁,将由于缺乏中国周边国家的呼应而无以为继。但是,即便届时美国为避免大规模的核对抗而避免踩踏“台独”红线,中国也基于制度自信和战略定力,并顾及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而不轻启战端,而蔡英文当局“抗中保台”的政策宣示却已覆水难收。

可惜的是,国民党自我宥限于“亲美、反共、革新保台”的意识形态,不敢开诚布公地向台湾民众说清楚、讲明白,反倒是以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与民进党比赛“捍卫台湾”,在“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中华民国是台湾”一字之别纠缠不清,从而丧失主导两岸政策的先机,这才是国民党转胜为败的关键因素。可以说,2020 年大选,蔡英文是以台湾在经济上的孤立为代价,台湾被排除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的态势,已难寻转圜之机。

猜你喜欢

东亚冲突英文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