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20-11-28满歆琦

绿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武夷山科普设施

满歆琦

(长春大学 旅游学院 ,吉林 长春 130607)

1 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作为一个专业名词最早诞生于美国,黄石公园作为首家国家公园,其大名享誉世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生态保护工作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发展国家公园既是对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坚持,更是对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落实。

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起于2008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省作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份;201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先后在12个省市开展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神农架、武夷山、钱江源、湖南南山、普达措、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开发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其建设成集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护地,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既然国家公园具有游憩功能,如何合理开发其功能是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2 国家公园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国家公园作为新兴的旅游资源,其管理体制对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和旅游者游览方式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9年11月发布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中将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针对不同的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将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纳入红线管理,严格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生态保育区除科研和生态修复活动外,禁止开发性建设和其他人为活动;在游憩展示区开发科研、教育、科普、游憩、自然体验等活动;在传统利用区展示当地居民传统生产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我国现有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例如以保护濒危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大熊猫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保护人文资源带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神农架、钱江源、武夷山、祁连山和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以自然修复为主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以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为主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所有类型的国家公园都应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在这个大前提下开发设计国家公园内的一切活动。所以,国家公园的旅游产品开发应该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2.1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设置国家公园的游客禁区

国家公园必须把坚持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区别于普通旅游景区,国家公园的大部分区域处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顶级状态,生态重要程度高、景观价值高,应该设置生态保护区,严格禁止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生息。例如在东北虎豹和大熊猫栖息地就应该严格禁止游客进入。

此外,国家公园还可以根据公园内部资源状况,设置封禁区和封禁期,例如,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为了对严格保护区实行最严生态保护、系统保护和整体保护,对生态环境进行自然和人工修复,决定对其严格保护区实行为期2年封禁管理,含十万古田、金童山、十里平坦3处区域,至2020年3月27日解禁。普达措国家公园为做好景区森林防火工作,自2018年11月1日起暂时关闭属都湖北岸生态徒步线路,含葱古牧场、葱茏牧场体验区。

2.2 以生态教育为目标,开发国家公园的科普功能

国家公园应该承担生态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不影响公园内动植物生息的前提下,开发科普类活动。

2.2.1 开发科普资料

国家公园可以根据园区特色,开发编制富含科学知识、具有导游性质、趣味盎然、通俗易懂的科普资料,例如公园导游图、导游手册、科普画册、科普书籍和影像资料等,既可以系统地介绍国家公园的主要景点和景观特点,又起到面向游客进行科普宣传的作用,介绍景观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趣味性的阅读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公众尊重大自然、自觉履行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

2.2.2 组织科普活动

国家公园可以开发生物观察、观星、摄影、写生等活动,结合全国科普日开展科普讲座。2017年9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了神农架国家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为让所有志愿者对神农架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特邀专家团队,分别从神农架国家公园地学知识、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资源和神农架国家公园动物资源等方面系统地对神农架进行介绍,为后期志愿者科普宣传推广打下理论基础,为神农架国家公园播下了科普传播的种子。

2.2.3 建设科普场馆

科普场馆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对外科普宣传展示的主要窗口,例如钱江源国家公园就设计建设了科普馆,科普馆建筑总面积5840 m2,包括展示区、教育交流区、公共服务区等5个展区和相关配套设施。馆内以“亚热带丛林里的奥秘”为主题,搭建公众欣赏并认知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孕育的物种多样性的平台,旨在打造国内精品自然类科普场馆的典范。科普馆的建设不仅有利于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也有利于丰富面向公众的科普展示与游憩项目。

2.3 以生态旅游为核心,设计国家公园的游憩活动

国家公园可在兼顾生态保育的前提下,在科普游憩区和传统利用区合理开发各类游憩活动,以增进公众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藉由公众参与各类活动,感受生态之美的同时,寓教于乐,唤起公众对于自然环境的关心,进而提升对自然环境保护及生态资源保育的意识,以达到国家公园保护自然,服务公众的初衷。生态旅游应该是国家公园游憩活动开发的主要方向。不同类型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规模和强度应该有所差异,偏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的国家公园应该尤其限制高强度的利用。以保护濒危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大熊猫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游憩活动发展模式应以研学科教型为主;以保护人文资源带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北京长城国家公园应注重维系合理的园区游客承载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神农架、钱江源、武夷山、祁连山和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虽具有一定的旅游基础,但从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资源承载力角度看仍要以控制为主,适于开发生物观赏、摄影、写生、远足和当地居民传统生产生活体验等活动;以自然修复为主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资源承载能力也十分有限,属于典型的生态管控型的国家公园,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以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为主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可依托当地藏族民俗文化发掘人文旅游资源。

2019年8月,钱江源国家公园发布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研学线路图”和研学课程,该研学线路图按照“1+10+N”的模式(即一个研学游目的地、十条主题研学路线、N个研学基地或营地)创新性设计线路,主要包括中国最美森林科普之旅、中国铁军之源红色基因传承之旅、中国根雕艺术之乡国学之旅、中国最美河道探源之旅、中国绿茶金三角体验之旅、中国文化复兴之开化纸寿千年发现之旅、中国越地青花瓷科考之旅、中国生态美食之乡寻味之旅、中国暗夜星空探秘之旅和中国最美乡村寻梦之旅,让参观者在国家公园探寻品味绿色自然,感受人文自然之美,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生态文明素养。这样的特色旅游项目值得国内借鉴和参考。

2.4 以生态共营为原则,建设国家公园的配套设施

国家公园的各项功能实现与保护管理都少不了必要的配套设施,如交通设施(车道、停车场、自行车道、步道、简易码头、简易桥梁等);景观休憩设施(观景平台、休憩桌椅等);解说标志设施(户外解说设施、室内解说设施、管理性牌志设施等);管理服务设施(管理中心、游客中心、管理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厕所、垃圾收集设施等);住宿设施(民宿、露营地设施等);急难救助设施(通信设施、救生设施等);灾害防治设施(防火设施、水土保持设施、警示系统等)。各项设施的设计建设应该遵循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的限制,以合理适度为原则,严格控制体量和规模。

首先配套设施的设计风格应该与当地保持一致,不能为了追求新颖时尚而设计造型突兀的设施,宜多选用自然的造型,或者当地居民常用的房屋造型等;其次是配套设施的选材,宜选用当地的环保材料,既要与园区内的景观保持一致,也要防止对园区造成污染和环境破坏;然后是配套设施的施工应该寻求最小体量及最小干扰的作业方法,将对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伤害降至最低。

3 国家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案例分析——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3.1 武夷山国家公园现状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北部,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规划总面积1001.41 km2,涉及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4个县(市、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双世遗保护地、国家森林公园等多种保护地类型,拥有210.7 km2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多样的地址地貌,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生生物资源及历史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武夷山独有的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园区分为特别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生态修复区和传统利用区。特别保护区是保护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生物进程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特级保护区,是园区保护级别最高的区域,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维持自然状态,其中的核心区禁止任何人进入(经过批准的科考人员除外)。严格控制区是保护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迹等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该区域安置了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相关设施,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低干扰生态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生态修复区是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同时也是向公众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和遗产价值展示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的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以及九曲溪上游保护带,该区域以生态修复为目标,通过征收、置换等手段,逐步将区内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培育以阔叶树为主的林分,提高国家公园的整体生态功能,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和利用强度,允许游客进入,但只安排少量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禁止与生态文明教育及遗产价值展示无关的设施建设。传统利用区是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区域,包括九曲溪上游保护带涉及的8个村庄区域,该区域允许当地居民开展适当的生产活动,建设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如公路、停车场、环卫设施等,但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3.2 武夷山的开发与保护历史

武夷山连接闽赣,是我国重要的竹、茶产区。1979年4月16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同年7月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自保护区成立之日起,签村民协议,划生态红线,组织专业巡护队伍,对整个森林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持续增加,动植物资源得到良好保护。

武夷山闻名于茶,但也曾受困于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武夷山独特的茶产业。武夷山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大红袍”、“正山小种”等品种世界知名。21世纪初,武夷山的茶叶价格飙升,当地农民把农田、林地都开垦成茶园。由于茶树防风固土的效果远低于生态林,每到雨季,雨水的冲击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武夷山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方面,作为享誉世界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生态必须要保护好;另一方面,茶产业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武夷山在“两难”中,探索着出路。用10%面积的特色产业换取90%面积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自2007年开始,武夷山探索出的发展对策。利用这10%,政府牵头建立红茶研究所,在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统一规划,组织村民种茶,并加大力度研发高产、优质品种。此外,还开发了毛竹产业,竹林下还可种植菌类和药材,养殖蜜蜂。当地居民们逐渐转变了经营产业。政府与村民共抓生态保护,毁林开垦的行为逐渐销声匿迹,武夷山进入了生态好、产业丰的良性循环。

3.3 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探索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开展以来,管理部门对区内茶产业进行了更大力度的整顿和优化,全面推行生态茶园建设,促成从产品到商品的升级,大幅提升茶产业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出具有武夷山特色的以茶文化为主题,包括茶园观光、种茶体验、茶艺观赏、茶叶品鉴、茶商品购物等多项内容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武夷山国家公园还通过“人走茶留”的方式逐步减少园区内居民,生态移民们在新的生活区发展起旅游产业,开设客栈和民宿,在收获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在修复园区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产区的茶叶品质,博得了更多对于传统制茶技艺的关注。

从毁林种茶,到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再到在国家公园体制下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不断探索,为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经营与旅游项目开发探索了一条特色之路。

4 结语

国家公园的旅游项目开发显著不同于普通旅游景区,要在强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配套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促进当地形成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时间尚短,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机制还有待于不断研究与探索,相信通过科学的体制探索与生态保护,我国的国家公园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与共享。

猜你喜欢

武夷山科普设施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科普达人养成记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武夷山漂流口占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