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反导新形势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0-11-28
(空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51)
0.引言
人才作为新质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和制约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成效的关键因素,具有核心战略支撑作用。[1]随着新一代战略性反导核心装备的研制部署,以及反导体系建设工程的加速推进,使得新形势下防空反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和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空军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
1.新型防空反导人才培养的规律及特点
新型武器装备核心技术的跨代发展,对传统防空技术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促使地面防空作战由传统的被动防御向“攻防兼备、寓攻于防”的攻势防空转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防空反导战斗力生成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及特点,是开展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1.1 本质特征
以反导能力为标志的“非核、制核”战略制衡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强国军事战略博弈的重要筹码。因此,防空反导力量已经成为强国常备的基础性战略力量。就我国而言,防空反导新型作战力量既是维护国家天空安全的基石,也是实现我国“从大向强”转变的战略支撑力量;从现实威胁看,随着强国进攻能力向外大气层及轨道高度层的拓展,防空反导成为率先进入掌握空天的先导性防御力量。尤其美军推动“萨德”反导系统在东亚地区部署后,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反导能力已正式成为我国确保核反击体系安全和战略平衡的核心力量。同时,新型防空反导体系具有典型的多维战场空间大体系结构特点。因此,作战运用上需要各部门紧密协同。
1.2 人才培养特点
应实行体系化培养。[2]其包括两方面:一是人才队伍结构,应改变传统兵种专业分离现状,调整以往“一个专业干到底”的狭隘素质能力结构,拓宽人才视野和思维层次;二是培养模式,应基于大区域、大体系、大联合的新型军事人才能力需求,改变以往条块分割式培养办法,打通体系内部各专业层次间的界限,着力解决跨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作战理念及战略思维谋划等核心能力的培育问题,努力实现人才与装备同步的知识能力结构跨域和层次提升。
2.新型防空反导人才培养的体系格局
新形势下防空反导军事人才队伍结构、能力素质需求等,较之前的传统防空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必须从培养体系结构、人才成长路线等方面进行模式革新和方法创新,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
2.1 能力素质需求
按照反导人才方阵结构,结合战斗过程中各岗位的任务和属性,可分为核心岗位人才和一般性岗位人才。其中,核心岗位人才是新型反导人才培养的核心和重心。
核心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由未来防空反导体系岗位能力需求和作战特点决定。核心岗位人才主要是指各级指挥、操作岗位人才。其岗位能力素质总的要求是,能够胜任本职岗位,具有成长为上一级反导指挥、操作岗位的潜力与素质。不仅要具有深厚、专业的反导作战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战略思维与联合作战素养,拥有必要的实践工作经历并能够创新性研究解决实际作战训练问题。
因此指挥员在具体岗位能力素质上,除了要具有军事指挥员通用的政治工作、部队管理、装备管理、后勤管理等能力素质外,核心是要具有反导的作战理论、装备知识、操作技能等岗位所必需的基础素质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相应反导指挥或战勤操作岗位的任职经历,并具有一定的实战化演训或实战经验。
2.2 队伍结构
从需求角度出发,新型防空反导人才队伍分为指挥军官、作战军官、技术保障军官和士兵战斗员四类人员。其中,指挥作战和管理保障岗位人才是部队作战训练的核心和主体;支持作战部队人才培养、装备保障的院校教学研究岗位人才是确保部队作战建设的关键支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岗位对人才的能力水平有着不同的要求,总体上,各类人才科学配置、互为补充,以人才模块的系统组合实现防空反导体系作战的核心支撑。各层次人才能力素质互为基础、逐级递进、有序衔接,构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功能合理、要素齐全、适应防空反导大体系作战的人才方阵。
功能决定结构。详细来说,作战需求、作战任务决定了防空反导人才队伍的结构类型和具体组成;与此同时,人才队伍结构又彰显出人与装备结合的有效性及可靠性。防空反导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主要是瞄准新一代防空反导武器装备,重点培养防空反导部队的作战指挥及管理保障两类人才队伍,构建战略战役岗位、战术体系岗位、基本单元岗位人才梯队。
2.3 培养体系
空军现有的防空反导人才培养体系,在纵向上主要覆盖战役、战术两个层次。现有的培养体系在要素及层次上无法完整覆盖反导人才培养。具体表现在:各要素在结构上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各层次间则缺乏相互渗透及衔接,缺乏统一规划形不成闭环。面对防空反导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已成为首要问题。若要系统优化防空反导人才培养的体系结构,其核心就是在现有防空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优化构建新型的防空反导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新型培养体系要贯通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重点建设战略战役层次研究教学力量。同时,着力解决三个层次人才在培养口径、内容衔接上的问题,将其融为一体、统筹设计。
3.构建新型防空反导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针对反导战斗力生成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及特点,需要优化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新技术知识和新任务使命物化为教学内容和训练实践,全面夯实反导人才培养的战略支撑。
3.1 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依据兵种力量结构发展变化,在相应培训层次上增加对应专业,开展反导作战基础概念的理论教学,构建适应部队发展需要和新型防空反导专业作战人才的培养体系。根据新的力量编成,科学计算各培训专业员额,为人才培养与补充提供依据。建立结构科学、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一体化构建教学队伍和保障条件,最大提升取得人才培养质量效益。
3.2 更新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适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下防空反导一体化作战和复杂电磁环境作战的新型高素质防空反导人才。针对防空与反导的同一性、继承性、拓展性等特点,和防空与反导部队人才双向流动的成才规律,统筹规划人才队伍的层次、规格与结构。系统设计各类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等环节,实现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同时,防空反导体系化作战的特点和高技术属性,决定了其所要求的必须是指技复合型人才:指挥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基础;技术军官也必须懂作战、随时可以成长为指挥员。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指技融合式培养,锻造“精技术、懂管理、会指挥”的复合型人才。
3.3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设备原理课程从单元、系统与回路的角度依次讲解,使学员学懂、吃透本专业各型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原理。装备操作教学则依据训练大纲,强化学员对具体装备型号作战过程的掌握及使用维护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学员专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构建跨越战略、战役、战术、火力各层次的“种子”人才梯队。重构指挥军官逐级培训体系,形成相应的培训体制。
4.结语
由于新型反导装备核心技术、作战能力的跨代发展,推动了力量结构、运用模式的转变,直接导致了反导力量属性和地位作用的跃升。因此,迫切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才能全面夯实新型防空反导人才培养的战略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