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方案下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2020-11-28张国良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源毕业生院校

张国良

新高考方案下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张国良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个体而言非常重要,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职业专业对口率并不高,在最新的麦可思发布的《2019年就业蓝皮书》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71%、62%,近5年维持稳定,说明大学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是教育资源的一大浪费。高考新方案的出台恰好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置高中的契机,但高职高专生源又有其独特性,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独特性进行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新高考方案;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个体而言非常重要,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准确地确定职业目标,探索科学的职业路径,掌控自身的生存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从小学、中学至大学不同阶段连贯的教育体系。在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很晚。21世纪初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市场采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后才真正开始,所面向的人群是大学生,由高校负责实施。普遍开展是从2007年教育部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要求之后,各高校开始逐步重视,逐渐将课程纳入必修课,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机构。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职业专业对口率并不高,在最新的麦可思发布的《2019年就业蓝皮书》中,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71%、62%,近5年维持稳定,从数据上来看,大学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一大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并不清楚职业目标,这就导致了众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学非所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到进入大学之前,在报考专业时就有效进行。高考新方案的出台恰好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置高中的契机,但高职高专生源又有其独特性,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独特性进行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1 高考新方案下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14-09,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拉开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序幕,文件中确定上海、浙江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第二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序列,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第三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市,从2018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2020年全面启动高考新方案,江苏省也陆续发布新方案的实施细则,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以及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的方式等,2019年下半年又公布了在江苏招生的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这一系列措施让高中学生拥有了非常高的科目选择权,也倒逼高中学校提前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前,教育部转载了中国教育报《高中阶段应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文章,指出了在高中阶段如何才能有效推进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普遍性挑战。从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来看,生涯规划对高中生来说已经刻不容缓,应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2 高职院校生源现状

当前高中填报志愿有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学历层次,两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相同,因此所进行的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开展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应对教育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2.1 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生源类型

高职院校目前生源结构多样,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提前、统招、注册三种形式,另外还有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面向社会人员的分类考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校三年中已经熟悉自己的专业,从事本专业的就业意向非常清晰,而普高、提前招生和注册入学需要在高中时期提前探索报考专业,已经完成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课程,尤其是自我认知部分,进入职业再探索时期。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多样化,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正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这也为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方向。

2.2 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生源状况

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情况不容乐观,江苏高考报名人数从2010年的52.7万连续下降到2017年的33.01万,2018年、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开始趋稳,2019年普通高考总报名人数33.91万,本科生录取人数达到了21万,高职提前招生录取了4.3万,普高计划还有近7万,除去复读学生近2.5万,实际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数已经远大于考生人数,倒挂比往年进一步加剧,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出现了生存上的困难,而且这种生源的低位态势会一直延续。生源的缺失使得高职院校进校高中生的高考成绩较低投档,高分考生寥寥无几,基本是本科志愿滑档的零星考生。由于缺乏对报考专业的了解,导致高中时期没有追求目标的动力,因此这部分考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学习并不深入。

2.3 高职高专大学生的选考类型

2019-08,江苏发布了《2021年拟招生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汇总表》,从表中梳理可以得出本科生的首选科目报考为专业统计。可以看出每个专业都有具体的选科要求,考生会根据专业要求进行自我认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相对来说考取本科专业的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会更好。但江苏省并未发布2021年拟招生高职高专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表,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高职高专的生源缺少,招生院校招生计划与生源数倒挂严重,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基本不做要求,这也使得高中阶段准备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接触的较少,基础较弱。高职高专大学生的选考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高专大学生的选考类型

省份首选科目要求专业统计占比/(%) 江苏物理13 09647.10 历史7482.60 物理或历史均可13 90750.01

3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学校定位

课程的开放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不同专业、行业背景的学校,课程的设置应有其自身特色,与学校定位相符。

当前学校的师资主要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和两课教师承担,有效解决了师资缺少的现状,但这个师资群体独立于学生的自身专业,无法深入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探索。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要结合学校定位,要与专业建设相结合,通过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专任师资把生涯规划课程融入到专业中。

3.2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社会资源

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课程区别于高中的职业规划课程的最大地方就是引入社会资源。除课堂学习之外,更多的是要建设政府、企业、校友三方面的社会资源库。这样相关的政府就业政策、招聘需求、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校友信息、朋辈教育等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活跃着课堂气氛,提升课程效果,保证课程质量。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职业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生涯人物访谈和职业实践,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企业雇主提供就业岗位,需要更多与学校定位相契合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校友资源会对课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出于群体身份的认同,大学生更容易被校友经历所影响,因此有效拓展校友资源,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学习中的动力。

3.3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要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这两年发展迅速,尤其在“新冠肺炎”之后。比如教育部在中国大学MOOC牵头做的创业类在线课程、各学校自己建设的微课、慕课等,都补充了大量的线上教学资源,使得翻转课堂有效地把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形成了有益的互补。因此,未来课程发展趋势为:不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多的课程都会大力发展网络资源,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需要提供网络资源,把相关的行业、岗位、职业等信息放在网络上,供学生随时查阅。

高考新方案使得职业生涯规划进入了高中,高职高专的生源对象随之变化,加上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需要在这方便进行有效的研究来促进人才培养,而结合学校定位、利用社会资源以及建设网络资源无疑是三把重要的课程效果提升利器。

[1]薛莲.新高考制度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J].大学(研究版),2019(4):31-35.

[2]徐慧玲.新高考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壳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32):122-123.

[3]夏巧玲.生涯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的研究[J].生涯教育,2020(2):34-36.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QL].[2008-01-16]. 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11260.html.

[5]教育部.高中阶段应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EB/QL].[2019-11-1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9n/2019_zl89/201911/t20191114_40818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095-6835(2020)10-0086-02

G717.38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0.036

张国良(1979—),男,山东平度人,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研究”(编号:2019SJB508);2019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基于新高考方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编号:JCKT-C-2019516)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生源毕业生院校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