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0-11-28李妍浩玉钊常昭坡
李妍,浩玉钊,常昭坡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
李妍,浩玉钊,常昭坡
(天津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制造培育出新动能,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模式落后、创新成果转换率较低、子产业发展差距较大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其主要由发展规划不清晰、创新生态系统管理不足、各主体间联动性较弱所致,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就要深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产学研联动,提高创新转换能力,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增强外部抗风险能力。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创新能力;技术装备
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1.1 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以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为纽带,中国培育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中国打造了一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如北京、上海、河南、西安等省市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黑龙江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集中打造包括电力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在内的15个千亿级产业,推进装备制造向集群化发展。
1.2 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迫切需求,从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三个环节协同发力,补齐重大短板,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目前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已建设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形成了以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整机带动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1.3 绿色制造培育新动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随之而来的大量资源能源消耗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当前,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正努力向绿色化转型,积极探索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将“能源消耗低”“资源节约”等作为发展目标。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通过绿色制造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2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及成因
2.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也存在一些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阻碍因素。
2.1.1 发展模式落后
综上所述,中国装备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利润总额和平均用工人数等方面都占据了工业的相当大的比例,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为代价来换取规模生产,中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具有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十分廉价。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重视绿色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选择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
2.1.2 创新成果转换率较低
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快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也越来越重视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起步低、发展模式固化等导致其创新成果转换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高投入的研发经费不能有效转换成新产品销售利润的高回报,产业内的创新仍然以“引进”为主,创新技术和工艺不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较少。创新成果不能及时转换成产业利润导致产业创新动能不足,创新发展不能实现良性循环。
2.1.3 子产业发展差距较大
首先从区域布局看,东南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创新力处于全国龙头地位;中部处于中等和相对较强位置;西部各省区的创新力均较弱或弱;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综合创新力优势已被东部地区所取代。从细分行业来看,子产业利润总额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体量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计算机等高技术行业发展速度也明显高于金属制品业等传统的资源型产业。装备制造业区域间和子行业间发展差距成为了该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短板”。
2.2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成因分析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存在的问题本质上是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发展规划不清晰、系统管理不足和各主体间联动性较弱等方面。
2.2.1 发展规划不清晰
创新是企业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长期以来,由于主要以技术引进为指导思想,靠加工获得利润相对容易,也相对轻松,但容易滋生坐享其成的思想,投入自主研发动力不足,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外商手中,利润率不高。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一直没有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往往不是面向市场的一线企业所需要的。当今世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科学规划可能很快就会落后,如果无法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与指引,其结果必然是造成要素投入的浪费,且无法有效促进技术进步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2.2.2 创新生态系统管理不足
政府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宏观方面可有效发挥宏观调控、法规监控、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服务保障等功能,对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活动进行扶持与推动,引导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政府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由于其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不到位情况导致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发展受阻,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财税优惠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健全,政策的突破性和创新性还不够显著等。因此,如果要形成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环境,需要在国家层面形成一致的管理协调机制。
2.2.3 各主体间联动性较弱
从装备制造业不同地域的企业地理布局来看,有些相对集中,有些相对分散,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和专业管理人员还较为缺乏。有些区域的产业特色较为集中和突出,但有些同产业下的各企业分布相对分散,使得各主体的协同创新受到影响。对于合作,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的互动多自发进行,缺乏深度和广度。
此外,科技服务机构多处于独立提供服务的模式,对于部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缺乏统一规划。现有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有限,创新生态服务链接机制有待完善,未打造完整的创新创业链条;创新核心主体企业种群的创新动力不足,其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缺失,现有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3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
3.1 深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点的宣传和落实需要政府引导、企业配合、员工实践三方共同合作。首先,政府需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树立绿色制造的生产理念,对于绿色制造标准、规范等制订一个统一衡量体系,使员工对绿色制造的概念和内容有一个统一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对绿色制造过程的关注,促进该制造技术的共享和实践应用。鼓励企业将绿色发展作为长续发展和长期利润的出发点和关键之处,将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工艺的研发和施行,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训,以企业利润反哺研发创新,注重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推动企业绿色制造。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使用率,寻求新能源的替换使用,以电、气、风等新型能源来代替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减少废气物的排放;寻求循环发展,注重产业垃圾的再利用,提升固体废弃物的使用率。
3.2 加强产学研联动,提高创新转换能力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轻长远、重眼前,具体表现为新产品的研发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对于自主品牌、原创技术等长期影响产业发展的方面重视程度不足。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订发展战略时,应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重视,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加大对科研人员的保护力度,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研发人员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政府也应发挥其作用,比如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奖励、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作,营造创新至上的良好创新氛围。
3.3 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增强外部抗风险能力
装备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深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产业,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成立专门针对外部风险进行分析的部门或组织,时刻关注产业环境的变化,并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风险制订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使外部风险对自身的破坏尽可能降低。比如应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装备制造业中的外向型企业应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更多考虑拓展国内市场,积极进行技术研发以减少国外相关技术的遏制影响。“打铁仍需自身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靠研发创新等方式占领产业发展高地。
[1]张华明,王晓林,张聪聪,等.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6):62-72.
[2]刘兰剑,张田,牟兰紫薇.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评估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20(1):48-59.
[3]杨瑾,王雪娇.模块化、知识流动与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J].软科学,2019(12):47-52.
李妍(1978—),女,天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浩玉钊(2002—),男,山西长治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技术创新研究。常昭坡(1992—),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企业组织与竞争力研究。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创新生态环境下的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转型升级与综合评价研究”(编号:TJGL18-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95-6835(2020)10-0077-02
F426.4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0.032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