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2020-11-28
(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
0 引言
现阶段各领域、行业的发展均离不开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因无线网络的普及,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但是在无线网络应用中,因其具备开放性、关联性以及共享性等特点,促使无线网络的使用成为“双刃剑”,人们在享受无线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时需承担着网络安全风险。正因此,如何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消除无线通信网络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
1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构成分析
分布式、集中式结构为当前无线网络的主要结构形式,其中集中式结构体现为基于基站设备的通信网络,具体囊括CDMA、GSM通信系统,而分布式结构则体现为自组织通信,其代表为自愈式雷场系统。进行不同网络结构的具体分析:(1)集中式结构。集中式结构的应用较为普遍,其运行原理是以节点(基站)为基础,对节点范围内网络传输进行集中式控制。而针对网络覆盖系统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基站、线线互联构建而成。该结构体系具备传输效率高、结构简单等特点,同时利用集中式网络结构,可实现对带宽管理、服务的有效简化。平面结构囊括目的节点、源节点,且二者会采用多路径进行连接,以此达到平均负荷的目的,同时在服务不同类型业务时,可以选择适合路径来保证相关业务的顺利进行。平面结构中所有节点不存在层级划分,所以从原则上来讲平面结构的应用可以无视瓶颈的问题。而分析集中式结构存在的缺点主要体现为安装困难、抗毁性差等。因为在构建集中式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仪器进行设备的精准定位,同时需通过布设大量线路来构建覆盖系统。此外,若运行期间出现单点失败的现象,意味着整个集中式网络都面临瘫痪的风险;(2)分布式网络结构。针对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应用,还可以具体分为平面结构与分层结构。其中平面结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节点平等,且网络系统的维护十分简便。针对分层结构而言,则是以簇来体现网络划分,即通过多个簇成员、一个簇头,共同构建出完整的簇。分层结构的应用可以起到缩减路由控制信息的作用,但是在构建网络体系过程中需要采用复杂的簇算法[1]。
2 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 重传攻击
所谓重传攻击是指无线网络使用期间大量信息数据被黑客攻击并截取,同时进行陈旧信息的上传,此时接收者只能进行陈旧信息反复接收,致使网络传输效率受到影响,接收者在接收相关信息时效率非常低。同时,因黑客攻击导致用户的无线网络环境发生改变,此时接收者极有可能进行信息数据的重复接收,不仅影响到网络数据的安全性,甚至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大量用户会将相关信息存储于网络中,而一旦无线网络受到攻击,意味着用户相关信息可能被黑客盗取,或者是通过网络攻击来篡改、删除相关信息,甚至是通过对服务器进行频繁攻击,导致服务器运行瘫痪,影响到用户的实际使用效果[2]。
2.2 信息篡改
所谓信息篡改是指用户信息数据被黑客截取后,进行恶意的信息修改、删除或增加,然后将篡改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接收者。而在这一行为中,发送者数据中关键信息极有可能被黑客篡改,进而影响到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除信息篡改之外,权限威胁也是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若相关信息数据被篡改后,用户极易受到权限威胁,并在网络使用期间出现权限故障的现象,不仅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效果,甚至会威胁到用户相关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3 非法窃听
因用户相关信息的传递主要以无线网络为载体,意味着信息传输的通信通道并非以载体呈现,而一旦黑客利用先进设备攻击网络,可以轻易窃取相关资料,并未给黑客进行非法窃听创造条件。通常情况下,不法分子会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存在的射程优先、射频信号低等缺陷来拦截无线信号,以此达到非法窃听的目的。
3 无线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3.1 身份认证机制
所谓身份认证是指无线网络使用过程中会自主进行用户身份信息的认证,通过鉴别用户信息真伪来赋予一定的使用权限。用户只有在身份认证通过后方可进行网络的使用。同时,身份认证机制的应用具备资源消耗低、算法简单等特点,所以可以适用于无线网络安全保障中[3]。当前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实名登录,即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前,预先进行实名注册,待验证通过后即可实现对无线网络的应用。合理应用身份认证机制,可以在保证其网络安全的同时,达到净化网络的目的。此外,远程身份验证的应用也较为常见,用户在使用前进行身份校验,针对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采用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验证,确认用户信息无误后方可登录至无线网络。同时进行用户授权,视用户等级为其分配相应的网络使用权限,确保用户在使用时可以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内容。另外,远程身份认证具备日志记录功能,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时会自动进行链接时间、地址、身份信息等方面的记录,为用户的相关信息做备份处理,避免因网络攻击而对用户造成损失。
3.2 数据加密机制
为避免在无线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数据被窃取的问题,可充分利用数据加密机制。数据传输期间会进行加密处理,而数据解密需要借用公开、私密两个密钥,必须通过密钥匹配来实现对数据的获取。针对公开密钥而言,是指在无限制的前提下,用户在信息发送时可以利用公开密钥进行数据加密;针对私密密钥而言,则是数据解密的关键所在,接收者在接收信息时必须利用私密密钥进行解除,通过为数据传输赋予双重保障来提升安全性,进而降低用户信息数据被盗取、截取的发生概率。
3.3 虚拟专用网络
当前无线网络的设置涉及到虚拟专用网络,因其具备虚拟性特点,可以做到在使用时进行网络的加密。同时,黑客在攻击无线网络时,因虚拟网络的虚拟性,所以黑客无法借助路由器、转换器等设备进行数据信息的截取。分析虚拟无线网络的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无线网各个节点的加密,然后对传输的数据信息按照重要性进行不同层级加密,进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同时提升无线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3.4 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的应用在保障无线网络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隔离不同类型无线网的作用,亦可以实现对网络病毒的有效隔绝。防火墙由相关软硬件共同构成,而在选择防火墙时,需以网络防护为前提,选择不对内网关联产生影响的防火墙。在无线网络运行期间,防火墙的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允许、阻止功能,即在相关软件访问网络时,会视软件是否存在病毒、攻击性等情况,允许或阻止其进入网络,例如黑客攻击、病毒性软件、不知名软件,在访问网络时,防火墙会自动判断并阻止其进入网络。通常情况下,无线网输入、输出信息的传输,防火墙会利用两组过滤路由器进行鉴别,只有确保其访问符合准入机制后方可允许网络进行访问。
3.5 硬件终端平台完善
硬件终端平台作为用户使用无线网络的基础前提,为避免用户数据丢失、损坏,除了进行全面监控之外,还需确保载体的安全性,即在使用期间可以利用数字验证等方式为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之间设置安全防护,同时将数据过滤功能添加至无线网络中,实现用户在使用无线网络过程中可以有效过滤危险信息。
4 结语
相较于有线接入网而言,无线网络可以通过接口限制、设备安全保护来减少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的发生。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人们在享受无线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愈发重视无线网络使用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为避免用户出现数据盗取、损毁等问题,需要重视对网络安全机制的完善构建,基于对无线网络结构的全面掌握,剖析现阶段无线网络运行中尚存的安全问题,结合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虚拟网络等手段的应用构建完善安全机制,为无线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