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红色思政

廖 佚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1 引言

根植于包括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与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灵魂。

2 红色文化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以其独有的特质成为当今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具有其他文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红色文化是提高校园文化品味的有力手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提高校园文化品味成为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研究的难点。若要在满足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新需求的同时又保证其拥有正确的导向,那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红色文化源于战争年代,起于中国危难之时,历经数十载发展至今,已成为鼓舞和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红色文化注入校园文化,能增强其厚重感、方向感,使其更加有引领性和竞争力。

2.2 红色文化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就是以爱国主义和革命情怀为主线的特色文化。新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更加迅速,而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也迎面扑来,腐蚀着人民大众的精神与思想。而经历过岁月考验的红色文化,能对广大学生的思想起到引领作用,唤醒大学生的家国情感和藏于心底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教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可以说,红色文化是当代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与灵魂[3]。

2.3 红色文化是培养正确职业观念的强力要素

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都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开阔眼界,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使同学们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通过引企进校、环境熏陶、专业融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但是,与此同时,亟需红色文化的注入,让人坚定方向,形成正确的奋斗观、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创业观,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走向社会后以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状态和从业态度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既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创新和丰富,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1 秉承红色精神,打造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

要重视思政队伍的培养,在“传承红色基因、牢记红色历史”的“红色”上做文章、求实效,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一要重走“红色”革命路线,培养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高职院校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井冈山、韶山进行实地教育;到嘉兴南湖学习“红船”精神,把“红色”的种子植入头脑;到西柏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两个务必”;到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等等,使党员干部捧着一颗“红心”投入党的工作,在工作中有方向、有动力、有激情、有成就。二是通过选派学习、集中培训、对标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可以在每年暑期期间举办学习培训班,或请专家到校内培训,或组织人员到国内知名大学进行培训,同时可以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每个专业对接国内外1~2所知名高校,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轮流到对标院校对标学习,还可以选派教师赴德国等职业教育强国的高职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坚定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意识和宗旨观念[4]。

3.2 升华红色基因,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互融互促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思政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着眼于教学供给侧改革,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和“全程化”,探索构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双融入”模式。

3.2.1 推进思政课程融入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立足于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热点问题,将教学设计为理论讲解和社会实践两个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活化教材,将焦点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讲解法律法规时,融入部分专业的职业规范,给某专业学生讲解概论课时,融入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不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职业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坚持在继承中求发展的思路,开发在线精品课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将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课程融入专业特色。同时,要立足于完善和创新课程实践,构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建设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并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红色品牌活动。如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质量将会有一个明显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将会明显提升[5]。

3.2.2 推进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是近两年来全国高教领域大力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都在大力探索。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比如在电商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可以对商德和商业文化进行重点讲解;在建筑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可以对鲁班精神进行重点讲述;在机械制造的专业课程中,应全面突出工匠精神的引领……在众多专业课程建设融入职业标准观、能力观等,以此打造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

3.3 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立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平台

3.3.1 以校园媒体为载体,寓红色主题于思政教育

打造红色文化网络“立体式”宣传平台,赋予官网、官微以及二级院部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红色主题旋律,凸显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育人功能,宣传当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的成果。设立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内容,供师生党员阅读与学习。开通“红色之窗”网上交流室,播放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影片,供师生欣赏的同时就红色文化开展互动,分享心得。同时,组织部门应通过网上党校,定期发布培训课程内容、党课学习资料等,使广大师生接收到更多红色文化知识与信息,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3.3.2 以理论学习为途径,寓红色情怀于思政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导入,丰富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形式,可设立固定的理论学习日,各班团支部围绕党建知识、时政要点等开展活动,汲取红色养分。在每年举办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培分子训班中增设培训实践课,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学习成果,坚定学生学党史、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决心。新生军训期间中,增加“每日红色课堂”,以宣讲红色文化,传唱红色歌曲,诵读红色故事等主要训学模块,宿舍生活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在教官和教师的影响和感染下,提升学生们思想道德修养[6]。

3.3.3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渠道,寓红色元素于思政教育

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第二课堂活动必定是丰富多彩的。高职院校可以为每项活动配备指导老师,确定活动定位,深化活动的思想内涵,在活动中,端正学生“先修身、后立能”的职业精神。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学生课外管理当中融入红色教育,通过记录学生的活动轨迹,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端正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染红色基因,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而对于红色品牌活动的打造,建议采用遴选原则,即在众多红色活动中,遴选出一两个有潜力的,完善其形式、丰富其内容,以达到提升质量、增强效果的目的;或者打组合拳,将多个红色活动进行系统性编排,打造成红色文化艺术节,以艺术节来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同时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3.4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寓红色经典于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紧密结合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湖南有毛主席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遗址、通道转兵纪念馆、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雕像处等,湖北有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等,陕西有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广西有百色起义纪念馆、昆仑关战役遗址等,都是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实践平台。通过红色调研、民情体验等实践活动,专业课教师带队参加、辅导,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依托于实训基地、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认知,适时组织开展生产劳动进行职业体验,为学生讲解专业发展与国家形势需要,巩固学生的思想基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红色”的专业情感。同时,组织大学生骨干深入基层,奉献社会,推选优秀大学生骨干到团中央、团省委学习锻炼,多形式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激发学生“红色”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

3.3.5 以校园环境为阵地,寓红色文化于思政教育

校园环境中,无论是办公区、宿舍区、教学区,还是实训区、运动区、餐饮区等,都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场所,高职院校在这些区域进行红色元素布置,能形成以史砺人、以景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春风细无声、化雨润心田”的效果。比如在校道上修建革命人物雕像、模范人物雕像,在学生文化活动广场建立代表性人物光荣榜、荣誉墙,运用宣传栏宣扬英雄人物、道德标杆,以物化的形式全方位展现红色基因。同时,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在学校电子屏、以及办公系统、教学系统、财务系统等系统中推广红色文化视觉标识,让榜样时刻在师生身边,使大家随时随地受到教育和熏染,以突显“立德树人”之要。

4 思考与展望

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探索,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创新和丰富,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但是,课题组认为,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其丰富的内涵与历史价值并非此篇论文所能概述,其重要作用与育人路径也亟待继续挖掘,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将更加广泛地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以确保培育出的人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红色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红色是什么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