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县林业资源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11-28鲁忠梅

绿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林木造林林业

鲁忠梅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实验林场,青海 互助 810599)

1 引言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及青海省有关林业发展政策,互助县委县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积极行动,以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线,开展多项工作,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基于思想观念、发展及管理模式上的弊端,互助地区林业资源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互助县林业资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助县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辖区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年降水冬夏差异大,冬春用水紧张,但夏季丰富易发生洪涝、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1]。该区林业在经过大规模人工营造和封山造林等措施后林木种类有所增加。但仍存在苗木成活率不高、资源分布不合理、林木种类单一,病虫害类型较多等问题。

2.1 林业资源结构不合理

互助县因其地形及气候上的特殊性,本地灌木丛较多,天然林和人工林比例不协调,据初步统计互助地区天然林面积大概173.16万亩,而人工林面积不足其1/3,同时本地林业资源品种单一,单一林资源约为混合林资源的2倍有余。因天然林生长周期较长,适龄可用的资源不多,而人工林又多以生态防护林为主,开发空间受到较大限制,也就导致互助地区林业资源紧张,对林业经济发展也带来较大阻碍。同时,因林业类型较少,使得林分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在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后的自愈周期较长[2]。

2.2 营造林成活率不高、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

互助县虽然积极推广营造林工作,也确实取得了较大突破,如著名的“三北防护林”起到了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但从整体形势来看,互助地区营造林过程中林木的存活率和保存率还不高,从该区近10年营造林的平均成活率数据来看,本区林木成活率通常在60%以下,而其中近8.5万 hm2人造林木普遍成活不足40%,这虽然与本地气候和自然条件有关,但更多的还在于该区苗木培育方式和管理技术手段存在缺陷[3]。主要体现为,苗木培育技术水平不高,培育和管理不科学,育苗、出苗、选苗、移栽、病害防治等工作合理性不足,使得营造林木品质不高,不能满足规模化和规范化营造要求,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同时因在林木管理上管护不及时、不彻底、不科学也造成林木资源发展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甚至出现管造而不管治,造林速度图快不求质的现象,造林过多过快而维护跟不上,使得林木出现多种隐患,很多林木在未成林时便死亡或被偷伐。

2.3 林业资源管理力度不够,政策落实程度不足

互助县受自然及人文多种因素影响,本地土地坡度大且整改成本高,有些群众因生产生活需要不计生态损失砍伐防护林木,加剧自然灾害,加剧林业资源危机。同时因本地经济实力不强,地区林业类专业技术人才较少,林业技术服务机构不多,使得本地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而导致问题扩大化[4]。此外,该地林业与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存在一定冲突。因传统畜牧观念根深蒂固,本区畜牧业比重较大,很多牧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过牧过垦现象屡禁不止。虽然这些年互助县加强了封山育林、封山禁牧工作力度,但因地处偏僻,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林业建设和保护宣传工作松懈等原因,本地很多林业政策落实程度并不好,使得辖区内半农半牧状态持续不断,封山禁牧反弹性较高,地区林业资源发展依然困境重重。

2.4 病虫害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互助县因林业资源结构单一,资金、人才、设施设备等不足,使得林业病虫害防控治理技术能力不强。目前松毛虫、杨扇舟蛾,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松尺蛾、青杨天牛、鼠害等依然对本区云杉、灌木、祁连圆柏等林业资源造成了极大危害[5]。同时,该地部分地区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因方法不当不但未获得预期效益反而加重生态环境污染,如过多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害虫而致死土壤、水源、空气、农作物等受到化学污染,留下不少潜在问题。

3 互助县林业资源发展策略探讨

基于当前的发展问题,互助政府及林业管理部门应予以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立足自身实际深入问题分析和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的资金、技术、人才及设备投入,加强营造林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和检验检疫工作,具体策略如下。

3.1 强化林业资源建设和保护

互助县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深入实地调研,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大型的主题宣传教育会,积极举办林业资源保护和建设的相关讨论活动,利用多种渠道对牧民进行思想教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观念,把造林和绿化工程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6]。明确主题,厘清责任,加强林业资源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引导和监管。

3.2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提升林木资源质量

首先,以 “因地制宜,多元发展,防治结合”为工作方针,深入分析本地造林和绿化的条件;合理规划、科学配比,保持自然林和人工林的协调,保持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的和谐;引进和培育多种适种林木,改善区域内林业资源单一现状,增加林业资源的层次性,增加本地林业抗风险能力。其次,充分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林业品质。加强对林木种苗的科学培育,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加快推进林地改造工程,实现林业资源从种到产的全程监管科学指导。此外,还需加强林业资源的结构优化[7]。积极推广混交林、生态林建设项目、根据林木生长特性,在育林造林中科学配置林木种类,建立立体的林业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造林中要加大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等树种的比例。

3.3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地区林业资源发展

注重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发展多种产业经济,丰富林业资源类型,通过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以此带动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8];可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建立立体循环林业模式,以此促进林业资源和有效利于和整个林业生态体系的完善。

3.4 多措并举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效

对于林区的发病植物需及时查处,分析病害成因,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严格把控病死株木处理各环节,通常在病虫害防治上较多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手段。

(1)可通过引入虫害天敌,建立绿色环保除害体系促进生态平衡;可利用某些树木的自然特性达到驱虫避虫的目的,例如某些植物可以散发特殊的气味,或者分泌生物毒素可以达到诱虫除害的目的;可借助特定的生物激素从根源上干预虫害的生育繁杂能力,以实现降低或消灭虫害的目的。如可提取和培养具有导致病虫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病菌[9],针对性地施放到病害部位,致使病虫感染病毒死亡或者影响其繁杂能力,或造成二代病毒遗传丧失病害能力。

(2)化学药剂可达到快速除虫降害的目的,且适用范围较大,对虫害杀伤力强,某些强力药物甚至具有药物传染功能可以影响到其他病害虫或者衍生害虫,但化学药物易造成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甚至导致生态失衡。所以需注意用药标准和用药类别,如果有可能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药物。

(3)可利用害虫的趋光天性,设置灯光诱捕装置诱捕除虫;也可进行树种的消毒降害处理,加强树木的抗病能力[10];还可借助高温杀菌的物理方法,消除林木虫害病菌,防止虫害的扩张。

4 结语

互助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充分考虑林业结构、林业管培、地理条件、病虫害防治等因素,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借助先进技术,强化林业防护和建设,以此促进互助县乃至整个青海省的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1]。

猜你喜欢

林木造林林业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什么是碳中和?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数字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