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铜艺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2020-11-27郑东平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青铜器艺术建筑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雕塑要早于建筑,但其后往往作为建筑的附属形式而出现。铜雕作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它在建筑领域主要表现为:雕塑本身就是建筑中的某一个构件,或为建筑提供装饰性元素,例如古建筑物中的屋盖和正脊上的仙人、走兽、大殿的铜顶、塔顶的风铃等……这是铜雕在建筑领域的运用,或者说就是铜雕建筑艺术。

关键词:青铜器;建筑;艺术

一、铜建筑构件艺术

中国古代的建筑是造型艺术之一,只要用到砖瓦、混凝土、竹材、金属、陶瓷等各式材料修葺的宫苑、亭台、塔院、四合院、寺庙、桥梁、住所、陵墓等立体物,均属于“建筑”,建筑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由此,青铜建筑构件,作为青铜器物和建筑构件合一,成为了青铜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点之一。

经考古勘探,在位于陕西凤翔县南的姚家岗宫殿遗址内,人们发现了曲尺形、楔形、方筒形、小拐头等多种类型青铜建筑构件,这批青铜建筑构件表面一般都饰有蟠螭纹或蟠虺纹。而在位于郑州市西北的小双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包括宫城墙基遗存、夯土建筑基址和居住址、青铜冶铸遗存、陶器、石器、青铜器、卜骨、玉石器、骨器、蚌器、牙器等重要遗物,并采集有2件整体近方形的青铜建筑构件,重平面来看是一个“凹”字,高18.5厘米,正面宽18.8厘米,侧面宽16.5厘米,两侧面各有一个654.2厘米的长方孔,壁厚0.6厘米,重6公斤,正面饰单线饕餮纹,侧面在长方孔四周为一组龙虎斗象图,龙虎栩栩如生,象为艺术变形,根据推断应是宫殿正门两侧枕木前端的装饰性构件。这一青铜建筑饰件,款型独特,纹饰复杂,是商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这对商代的青铜冶铸技术、青铜器花纹图案以及商代建筑发展水平的研究都有重大的意义。

今夕胧月夜,映照铜瓦当。秦代大兴土木,一些现存的建筑构件遗物上便可见当时的青铜艺术之风。俗话说“秦砖汉瓦”,瓦当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就其材料区分,瓦当主要分为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其最为主要的品种;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三个品种,在宋元明清时期,有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在小物件的浮雕艺术中瓦当是当之无愧的精品,瓦当之上的卷云纹和动物纹,构思奇特、变幻无穷,当中动物纹瓦当雕塑趣味浓烈,如“子母鹿纹”瓦当,咫尺空间内不仅展示了朝气蓬勃的生命,更具有装饰趣味。

杭州雷峰塔即具有精雕细琢的现代铜雕建筑构件精品,金色的拱顶发出的光彩无比眩目,塔外部装饰采用铜饰,青铜色的瓦,红色的斗拱,都用现代铜雕工艺制成。塔身八个面交接处的拱角上都挂有铜铃,风吹过时便有充满古韵的铃声响起。除黄铜质地的斗拱、柱、枋外,雷峰塔塔顶覆盖着2万块锡青铜瓦,面积3500平方米。铜瓦防雷、防静电、防腐蚀、防台风的功能较一般建材更有优势,并且由于表现经过特殊的氧化处理,铜瓦千年不会变质,是极好的建筑构件。雷峰塔整座塔共用去250号铜原料,是迄今世界上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塔。

而今,铜门、铜柱、铜窗、铜线条、铜扶栏、铜塔、铜殿、铜桥、铜吊顶、铜瓦、铜斗拱、铜砖等,诸多形式的铜制建筑构件层出不穷,为建筑添砖加瓦,雕而饰之。朱炳仁先生在《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一书中,即对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进行了总结,对铜建筑构件、艺术铜门、铜装饰等铜建筑艺术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阐释,这就是对青铜艺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的一次诠释。从上海展览中心气势恢宏的金顶、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门,到西安大雁塔"唐玄奘纪念堂"中的铜雕壁饰艺术……就是青铜艺术在建筑中构件化的金碧辉煌的景致。

二、銅建筑饰件艺术

人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各地古代雕像都出现在祭坛、庙墙、柱子和石壁上,成为宗庙建筑的“装饰物”,并作为宗庙建筑的祭祀中心、主题物而承载着相应的的内涵。在古代中国,雕塑艺术以材料可分为铜雕、泥雕、木刻等,而铜雕和泥塑主要为佛像类,木刻则大多为装饰效用,这些在古代建筑中的屡见不鲜,并起着装饰性的作用。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装饰图案,通过凹凸效果,展现形和线的完美结合。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常见的有饕餮纹、云雷纹、夔纹和鳞纹,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青铜装饰打破了商周的格式,向反映战争场面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新颖领域发展,如汲县铜鉴上的《水陆攻战图》,即刻划了二百九十多人,包括格斗、射击、划船、击鼓、犒赏、送别等炽热的战斗生活场面。这一类的青铜装饰图画对汉代的画象石、画象砖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在明代的铜建筑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春秋战国之遗风。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之美,在传统建筑中的屋顶设计、雕梁画栋、斗供彩画、院墙壁画、青瓦白墙及园林景象等均展露无疑。这些为青铜艺术建筑装饰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京故宫(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的宫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它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坐北朝南,沿一条中轴线层层铺展,形成了磅礴威严的气势。广场中间的太和殿,金碧辉煌,至尊至上。铜龟、铜鹤、日晷和嘉量在殿前宽阔的月台上陈设着。这些铜制品不仅象征着江山永固统一,也丰富着殿前空旷的露天空间。明清时,每岁元旦、冬至、帝王生辰及重大庆典之时,帝王常于太和殿受百官朝贺。那时,铜龟、铜鹤腹内引燃的松香、沉香和松柏枝就从口中飘出袅袅香烟,萦绕在殿前,给肃穆壮观的仪式渲染上神秘的气氛。这些铜龟、铜鹤,与铜狮、青铜辅首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性的部件,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载体之一。

白色的大理石与镀金铜门的对比、山墙上的金质装饰与檐部下的装饰带的呼应……这是青铜艺术对建筑的点缀之美。而今,锻铜浮雕,以其纹饰清晰、立体感强、轮廓清出、形象传神,而被广泛运用于公众场合的建筑装饰中,已成为青铜艺术建筑饰件化的主要流向。

三、铜整体建筑艺术

人类居住、工作、学习、生产都离不开建筑,建筑艺术则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它是由多个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起来,再利用平面布局、立体形态、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有封闭,有开放,有人工,有自然的综合性空间艺术。在物质文化中建筑艺术是人类重要的形式之一,主要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造型艺术。同时,建筑艺术都与历代的人文环境、地理气候、精神面貌、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因而,就实用造型艺术而言,建筑艺术和青铜艺术具有相类似的特征,这是青铜艺术在建筑艺术中应用的基石。

中国建筑中榫卯和企口做法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出现了,前堂后室之分在半坡村遗址中发现;伟岸的宫室早在商殷时就出现了,砖瓦以及四合院的布局在西周时开始使用,更有建筑图于春秋战国时期传出;木构建筑在秦汉时期已日渐成熟,佛寺佛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塔形式 多样,屋脊有了鸱吻饰件;到隋唐时期琉璃瓦的建筑变的金碧辉煌;建筑兴旺当属两宋时期,商业繁盛,奢华的酒楼、店铺高阁栏槛均见,风格不一;明清时代的皇宫建筑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这是中国建筑的技术史和风格史。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反映出各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而中国青铜器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并且青铜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而生生不息。如此,璀璨的铜建筑艺术即是中国青铜艺术与建筑艺术的交响曲。

用铜铸造出来的建筑物我们称为铜建筑,像铜殿、铜船、铜桥等。明代的武当山金顶即是如此,武当山金顶是中国金属工艺史上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物,它分段分块铸造再组合而成,其完整的造型,恢宏氣度能与当今的后现代主义高技术派建筑及智能化的暴露金属结构的建筑相媲美。而明清时期相继建成的四大铜殿,如湖北武当山铜殿、山西五台山显通寺铜殿、昆明鸣凤山铜殿、北京颐和园铜殿,即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传世铜建筑。再如,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是杭州的雷峰塔,中国第一高铜殿是灵隐铜殿,中国台基面积最大的铜殿是钱王祠,此外还有桂林铜塔、九华山回音阁铜塔等等……彩色铜雕的宝塔、美轮美奂的铜亭、金壁辉煌的铜殿,以及铜桥……这些中国铜建筑以它独特的材质、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艺术装饰闻名于世,尽显中国青铜艺术的风流。

无论是建筑构件还是建筑饰件,无论是建筑总体还是建筑局部,青铜艺术在建筑中呈现出的都是金声石韵之美。

参考文献:

[1]俞伟超:《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作者简介:郑东平,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猜你喜欢

青铜器艺术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爆笑街头艺术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