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镂胜艺术中的金胜

2020-11-27孙健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

摘要:镂胜艺术是宫廷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经考证以材质、题材的不同又划分为金胜、银胜、玉胜、织胜、华胜等十余项类别。结合考古实物和史料我们谈谈极具代表性的“金胜”。

关键词:镂胜;宫廷艺术;金胜;工艺美术

通过考古专家鉴定,河南郑州商代墓葬的镂花夔凤金箔薄片(公元前16世纪)和2001年发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沙遗址中的太阳神鸟金箔镂空作品,专家一致认为属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作品,整幅作品线条极为简结流畅,动感韵律十足,尤其中间部位象征太阳的锯齿状图案观看时给人不停在旋转之感觉。“太阳神鸟”金饰在2005年8月16日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两幅运用金箔片镂空雕刻的艺术作品就是典型地镂胜艺术当中的“金胜”实物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学术价值。

河南省巩义市在2006年6月发现的一座葬墓中出土了一件“金胜”饰品(专家鉴定为汉代),作品是“黄金质地,鸟儿单足站在架上,尖喙,身体圆肥,无尾,金丝的羽毛装饰全身,外侧有小的珠子串联一起,里边镶嵌有绿松石共10余颗,鸟儿站立所用架子为直径 4毫米的黄金管用焊接而成,前后各一壶形牌饰,壶牌边饰联珠,圆形铆钉将之与十字架铆在一起,架宽2.6厘米,高 1厘米,鸟长1.7厘米,通高 2.3 厘米”[1]。这件“金胜”作品出土于墓葬女主人头部位置,充分佐证了是作为女性头饰装饰之用,经过多年对镂胜艺术的研究确定,汉唐时期百姓有“人胜节”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七巧妇们会各自制作些用以装饰头饰用的“金胜”饰品互赠礼物,预示来年有好的彩头。“金鸟饰”成为汉代“金胜”具有代表性的传世作品。此外,建国后在湖南长沙汉代墓葬出土有一件“金质彩胜”[2],整个作品长24毫米,宽15毫米,四周用金片镶包,六瓣花形图案装饰在中心圆四周。考古中还发现有,河北省定县43号汉代墓葬和江苏省邗江甘泉2号汉代墓葬[3]也出土有若干件“金胜”实物作品。还有金冠与金胜同时出土,专家推论“胜”也许是冠上装饰的一种传统技艺。并且“胜”不仅是一种头饰也应是一种冠饰。它是神话人物中西王母的象征,也是东王公的代言符号。考古发现有“金胜”的陪葬的墓穴,非富即贵,再结合考古文献得知,戴“胜”在汉唐时期作并不是人人皆可,前边所提到的“金鸟饰”金胜作品,鸟的形象极为华丽突出,金胜技艺的连纹排列于四周加以装饰,形式雷同于汉画像石和立体造型实物资料的“胜”之符号元素,尤装饰技法所见考古中的“金质彩胜”和汉代墓葬出土“品字形金胜”饰物有殊途同归的感觉。单体的一个轴上下蝴蝶结状物的“胜”,既是当代“中国结”饰物作品的演化前身。

中国历代典籍和史志中关于“金胜”的记载比比皆是,《孝经·援神契》曰:“金胜者,象人所镂胜而金色,四夷来即出。”《孝经·援神契》来自于《孝经纬》。《易》、《书》、《诗》、《礼》、《乐》、《春秋》及《孝经》均有纬书,称之"七纬"。《晋中兴书·征祥说》:“金胜一名金稱。援神契曰。神灵滋液。百珍宝用。有金胜。金胜者仁宝也。不琢自成。光若水月。四夷宾服则出。穆帝永和九年。一作晋孝武时。阳谷民得金胜一枚。长五寸。状一作形。如织胜。后桓温 平蜀路。此四方来服之应也”。《宋书》:“金胜,国平盗贼,四夷宾服则出。”这里的“金胜”则变成了一种祥瑞吉兆之物。从以上记述中我们可获取一个重要信息:因质地的不同,镂胜艺术中分名称有别。用金制成的称为“金胜”:用金制成;“玉胜”用玉制成;“织胜”布帛制成;“华胜”或“花胜”为胜上装饰花纹的。华胜多为古代妇女所带的用以装饰发髻之首饰。

经过文献与考古结合佐证,金步摇也就是镂胜艺术中的“金胜”,只是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差异称呼不同而已。文献中《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了步摇的具体形式特点有“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4]。清代王先谦所著《后汉书集解》引北宋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5]。有史料为据,作为饰物的步摇兴盛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在大唐盛世时期,每年皇帝要赏赐当年对于朝廷有功的文武大臣多有“金胜”作品位列其中。辽宁省北票房身村于1957年从2号墓中挖掘出不同大小的两件花树状金饰,其上缀有桃形金叶,具有“步则摇动”的特点。专家实地考察下断定此墓为晋朝时期鲜卑贵族的墓地[6],直到此时,对于史书中的步摇国人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认知,恰如其分的跟史书所著与当代发现里所见,步摇材质一般为黄金,与镂胜艺术中“金胜”关联慎密。

古代有一种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美术技艺,称之为金银器平脱工艺。此种工艺与镂胜艺术中的“金胜”有着千丝万缕之关联。经考古资料表明,此项技艺是由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工艺演化而来,经长时间的不断发展,至唐代,这一工艺达到了极致,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金银平脱是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艺,其工艺特点是利用金银延展性能好的特点,在极薄的金银箔片上镂空雕刻出丰富多彩的精致图形,并按照规划好的纹饰粘合于器物表面,然后在其表面上漆,待阴干后多遍推光而成。显露在外的镂空金银花饰纹样,极为精巧细致美观。不难看出,在运用金银平脱工艺制作器物时第一环节就要用到镂胜艺术中的“金胜”。这点从众多考古资料中得到了有力的依据加以证实。比如:河北藁城台西村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出土有1件半圆形镂空形制的金饰片,专家坚定是贴在某种漆器上的物件。此类物件考古发现中比比皆是,山东省益都苏埠屯村商代墓出土了1片金箔饰物,郑州商城遗址也挖掘有1件夔龙纹金叶饰物,专家均认定是镶嵌在某类漆器作品上的镂空雕刻装饰实物。这些考古实物佐证了金银平脱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镂胜艺术中的“金胜”镂空雕刻技藝自夏商周以来就不断应用于各类工艺美术的作品当中,起到不可或缺并且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唐宋时期的文献史料中,录有皇帝与贵妃赏赐给宠臣安禄山以大量金银平脱器物的记载,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安禄山恩宠莫比,锡赍无数。”唐玄宗赏赐金平脱犀头匙箸、金银平脱隔馄饨盘、平脱着足叠(碟)子、银平脱破觚、银平脱掏魁织锦筐、银平脱食台盘,杨贵妃赐其金平脱装(妆)具玉合(盒)、金平脱铁面碗等物[7]。又记天宝十年正月一日安禄山生日时,唐玄宗、杨贵妃赐给他金平脱酒海、金平脱杓、金平脱大盏、金平脱次盏、金平脱大玛瑙盘、平脱匣、金平脱装具、金平脱盒子、金平脱铁面枕、平脱锁子等及其他用具[8]。

从这些记述中不难看出,唐代“金胜”技艺用在金银平脱工艺作品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但能够保存至今的“金胜”实物作品却弥足珍贵。金银平脱器物自唐代流传下来,有很多珍藏于国外,如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被日本正仓院收藏[10]、金银平脱圆盒被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收藏[11],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含有“金胜”技艺的精品力作,是工艺美术工匠大师们智慧的结晶。

镂胜艺术中“金胜”作品之所以在当代能够作为文化国礼赠予外国政要,不仅仅是其精致的镂雕工艺,还在于它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脉相传的学术魅力。每幅“金胜”作品都构思精巧,雕镂精湛。从前面的提到的可知,“金胜”作品纹饰内容极其丰富,有山川胜景、古迹、人物、花鸟、虫鱼、亭台楼阁等,不仅有写实性题材,也涉猎到古代各类传说吉祥纹饰,真可谓包罗万象。经过历代工匠师傅们的精巧构思、钻研揣摩,变化成一幅幅灵动曼妙和谐的惊世作品。日本正仓院博物馆收藏有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上有金胜镂空雕刻花鸟纹饰),花瓣纹饰极为精美细致,花瓣枝叶、飞鸟蝴蝶、鸾凤等作为环绕装饰,不论是花瓣枝叶还是飞鸟鸾凤,雕镂工艺简直是巧夺天工。这些不仅仅要求工匠们具有高超的技艺与雕刻水平,更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求实悟真的学术理念。迄今为止,我们在考古学家的发现和留存于世的作品以及现代镂胜艺术中金胜作品的复兴,去聆听这门艺术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当代镂胜艺术的研习人秉承着古代工匠大师们不断革新的精神理念与创造力,勇于担当,誓要把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宫廷工艺美术中金胜技艺作品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汉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1(4).

[2]郑婕.图说中国古代人体装饰[M].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2005:图版 1-4-3.

[3]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墓[J].文物,1981(11).

[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舆服志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 年版本,第 3676-3677 页.

[5][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版,1984 年版本,第 1358 页.

[6]陈大为:《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 1 期.

[7]《酉阳杂俎》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

[8]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开元天宝遗事 安禄山事迹》,77 ~ 78页、81 ~ 82页,中华书局,2006年.

[9]刘中伟,吴磊.唐代金银平脱工艺探讨[J].内江科技,2008(06):14+11.

[10]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 白川集》,遼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作者刘万航:《平脱与螺钿》,台湾《故宫文物月刊》1985年第 3卷第 2期.

作者简介:孙健,男,1975年出生于吉林省,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文学学士,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峄阳文化艺术馆馆长。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
探究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关系
基于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数学学案导学模式设计探讨
人类装饰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