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传统雕塑流程及造型艺术的审美研究

2020-11-27陈俊明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审美

摘要:《辞海》中的解释为: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但在当代雕塑创作中,雕塑家不断地突破雕塑初始形式的边界,雕塑变得可以既不雕又不塑,可以焊接,可以集合,可以废物利用,可以用现成品,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上,它似乎已经成为人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两个部分,一部分分析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现状以及传统雕塑的流程细节对雕塑艺术进行总述,第二部分通过对雕塑艺术的造型审美进行分析,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关键词:传统雕塑;造型艺术;审美

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现状

雕塑艺术作为一门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它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独特的地方。汇集百家之长,它是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技法的融合,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雕塑艺术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对于雕塑艺术的界丰富,从内容上,它吸取了当代的艺术内容,技法上也融合了當代雕塑以及绘画的技法,做到了真正的百家之长。由于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于是学者与艺术加对于雕塑艺术的界定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辞海》中的解释为: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但在当代雕塑创作中,雕塑家不断地突破雕塑初始形式的边界,雕塑变得可以既不雕又不塑,可以焊接,可以集合,可以废物利用,可以用现成品,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上,雕塑不仅是人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程度上扩展了艺术的概念本身,艺术思想的多元化,时代审美的变化性,让当代雕塑艺术语言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我们对于雕塑艺术的欣赏不能被局限于雕塑的原始概念中,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时代在不断的变化,焊接、打印等技术的不断丰富、发展,雕塑艺术还是有着自身的坚守,有着传统技法的传承,雕塑艺术的古法传承是时代的沉淀,也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二、中国雕塑艺术流程

(一)泥塑

以图一和图二为例,先用天然特殊胶泥备料筛选,喷水醒泥48小时以上(冬季低温3天以上),圆雕焊接雕塑钢筋造型骨架,在骨架上缠绕十字型木条托泥装置,缠绕密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保证泥塑原材料能够完整的放置在架子上,保证后期不掉落,同时在大木架上可以铺设金属网,减少用泥量以及保持雕塑体态。如是浮雕需木工板铺设底板在板上每隔15公分钉钉子,钉子钉入程度为一半为最佳,同时在钉子连接处可缠绕金属丝,以方便后续挂泥。

第二步塑形,两个雕塑在形状上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更为谨慎的进行塑形。首先是在底层铺泥,上大泥完成整体造型,在上泥的同时要注意形状的走向,使整体之间能够有紧密的连接,使整体的形状有一个更为形象的展示。图一和图二同样都有着一样的底部造型,全部上泥后要对大造型进行不断地调整,造型要左导精准,尽量不出现返工,同时一直修改骨架,使整体能够丰满,达到预期目标。在大造型完成地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喷水,防止泥塑开裂。在雕塑大型完成后,根据后续造型图纸和意见,继续推敲整体细节以达到更为满意的程度。由于图像的特殊,需要在整体的制作上给后面的工序留下发展空间。完成这层工序后,进行整体推光泥塑,使用刮片进行推光。推光结束后进入翻制阶段,翻制阶段要使用切片,进行膜具分割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喷洒肥皂水作为隔离防护,专业翻制技师配比石膏浆上于雕塑覆盖,具体石膏浆外层内层不同的水配比量由专业人员掌握和来完成。待石膏硬化干燥后开始脱模,脱模前要在区块上固定抓手,抓手用石膏麻木桩来制作。

(二)树脂模型

等待整个过程完成,对于四个雕塑都要进行脱模,树脂模型是在脱模后去掉分块模具上的残留泥之后,在清理完毕之后对石膏进行修补,然后再用更为精细的金属铜网进行打磨。打磨结束后上玻璃钢,将树脂中加入催化剂、固化剂、填料剂、显色剂等化学制剂,但在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化学溶剂的性质,以免引起火灾。头层树脂上浆,二层配合玻璃丝布树脂一同上浆,一般需要三到五层上浆过程。形成厚度根据雕塑选择,超大型雕塑需要4层及其以上,厚度从0.5到2公分根据雕塑大小进行选择。由于后期需要的相关步骤和雕塑类型不同,也同样需要区分对待,图一图二属于常规雕塑不需要进行金箔外包,所以在脱模的打磨步骤上有着相对宽松的工艺。

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对拼合玻璃钢进行模块组合,在拼合过程中应当注意缝隙以及相应位置是否发生偏移,如果发现应当及时调整,同时也要观察贴合面是否平整、整洁。拼合后进行缝隙的补平和加固,同时内部也要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建立永久性钢筋支架。最后进行打磨,配合不同砂纸型号进行粗磨细磨水磨,大部分必须手工完成机器打磨无法圆润自然也难以完全无痕迹,所以必须手工砂带纸打磨。

(三)铜铸

铸铜雕塑和铸青铜雕塑在玻璃钢雕塑的基础上,可以看做是玻璃钢雕塑的进一步延伸产品,它需要石膏或玻璃钢雕塑成品基础上作为铸造用磨具。图一和图二需要进行特殊的铜铸铸造工艺,对表面进行特殊硬化处理,在保证整体形状完整的同时能够展现整体状态。在完成相应的模具工作后,将完成泥塑作品送入专业铸造厂进行二次披纱铸造,同时也需要雕塑师协助铸造师对过程中出现的磨损和瑕疵进行修补,在铸造中也要针对雕塑用料以及作评形状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雕塑师进行协作,以保证雕塑作品可以在铜铸过程中能够以一个完美的状态展现。铜雕除了铸造之外还有一种锻造工艺,主要采用紫铜板进行淬火锻造处理,同时用松香以及滑石粉进行比例调配,浇筑在一个指定区域作为工作台,在完成工作台的铺设后,把铜板放置到工作台上进行手工锻造。遇到单一造型的雕塑需要把握整体,但如果遇到造型复杂、细腻的需要先制作玻璃钢浮雕,然后在玻璃钢浮雕上铺设铜板进行手工对位锻造。制作完成后氩弧焊接接缝处理打磨等,最后根据情况施以化学药水进行做旧处理,铜雕经过补焊修整打磨完成后,最后可以通过贴金彩绘、化学药水做旧、錾刻鎏金镶嵌或者掐丝珐琅等工艺,最终呈现出雕塑的不同美感与神韵。

(四)贴金彩镶嵌工艺

图三图四在制作上需要贴金彩镶嵌工艺,让表面看起来更加华丽,在过程中使用室外乳胶勾兑清水,勾兑过程中要注意比例,不能太稀,否则没有覆盖力,不易上色。在完成后勾缝上深色,,同时根据造型颜色进行大面上色,大面上色的基本要求是金色为主,轮廓可以较深,其它地方适当要求上浅色,同时注意颜色的渐变,具有灵活的转变和发散性。在贴金过程结束后,进行做旧或抛光工艺,让雕塑作品更加的饱满和丰富。

四、雕塑艺术的造型审美

雕塑艺术的发展在被不断的完善中,由于雕塑交叉融合的缘故,在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汇,共同的造型艺术交织起了雕塑艺术的造型艺术,雕塑最基本的特征是其作为一个真实的主体,形式成为语言,与人在同一个空间交流和呼吸。雕塑的表现对象为人,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等。由于雕塑本身的性质,其静止和物质的特性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原来的样子非常相近,它可以被触摸和看见,有很强的空间感和向心力静态制动的吸引力。在人体的瞬时静态表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简单性现在广阔的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线条

中国古代雕塑注重线条的刻画,以简洁生动的写意充分发挥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个性的线条,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将线条的功能、最富民族特色的语言符号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具有不同的特点时代特征。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浸染下,中国雕塑中的线条越来越显示其民族特色,它饱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它把道家的“气”,儒家的“雅”,释家的“空”揉进自己的审美中。它同时也蕴藏了中国书法、绘画中线条的美学涵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使中国雕塑呈现出魅力隽永的东方神韵,在世界雕塑史中熠熠生辉。线条的加入使雕塑作品更加的流畅和丰富,以地藏王菩萨为例,通过直线和曲线的加入,使得整体分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视觉冲击力,在满足观感的同时也让人们在巨大的落差中得到反思,进而对作品本身进行思考。同时第二幅图的线条表现主要发生在莲花底座上,平行的曲线让人们感到厚重的基底,跟整体造型有着彼此的联系,达到视觉上的统一。第三幅更是直接明了的展现在老君的衣服上,能够展现老君的精神面貌,线条起到了说明的作用,对老君的状态进行了描绘。

(一)造型

中国雕塑的造型规整而完美,柔和圆润的外型几乎很少见棱见角,自然流畅之中恰到好处地把雕塑造型之外的虚空间映衬得同样完美,实的空间与虚的空间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并无丝毫的冲突矛盾。这种美妙的高度和谐,安然靜穆的美感,决定着雕塑的神型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厚重的底座来表现身体的娇小,身体又与相似造型进行呼应,达到一种相对平衡和协调的视觉表达,从整体的造型上达到视觉的平衡和统一。同时对于存在于雕塑的任何一件物品或动物都存在着绘画的展现,将细节之处与整体得到一个相配合的状态,共同协作下完成造型美的特点。

五、结论

中国当代雕塑应立足于本国文化,以本国文化为主导,才能呈良性发展趋势。在坚持立足于本土实践的前提下,结合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做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更好的推动当代雕塑文化的发展。坚持文化创新。当代雕塑的发展创新应该在保持雕塑艺术本体语言的前提下进行,雕塑文化创新要坚持雕塑的艺术本意,不要脱离,一旦脱离,那么就会变成没有根据的创新,那么创新也就没有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夏以柠.展开的自我与折入的世界——简析中国艺术家李洪波纸雕作品中的褶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6):128-130.

[2]孟蕾.2019城市雕塑艺术工程行业标准修订会访谈[J].雕塑,2020(03):14-17.

[3]胡春良.国礼《针灸铜人》青铜雕塑的制作[J].铸造工程,2020,44(02):69-72.

[4]宋伟.土泥大地:红山文化与中华审美意识的始源性绽出——艺术现象学视域中的原始艺术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0(01):24-29.

[5]李鸽.黑山传统泥塑彩绘的工艺流程及艺术特征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9,28(04):19-22.

[6]吴佩兰.论城市雕塑中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怀[J].大众文艺,2019(20):110-111.

[7]陈晓春.雕塑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J].艺术评鉴,2019(15):179-180.

[8]戴明明.雕塑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应用[D].沈阳大学,2016.

作者简介:陈俊明(1983.1)男,籍贯:福建莆田.学历:大专,职称中级,高级技师,莆田市荔城区至诚缘创雕塑室,研究方向:传统雕塑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审美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水利工程要重视造型艺术和包装设计
大同地区石狮子造型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