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绒绣的发展现状与保护研究

2020-11-27赵娜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保护发展现状

赵娜

摘要:自19世纪绒绣技艺在烟台兴起以来,已经走过一百余年的历史。绒绣技艺最开始是从欧洲传入我国,也是深受烟台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烟台绒绣的发展现状堪忧,现代化和科技化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烟台绒绣作品淡出人们的视野,要想一览烟台绒绣的魅力,只有依靠一些偶尔举办的主题博览会等渠道。烟台绒绣风格独特,制作工艺精湛,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并且畅销欧洲、美洲、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下对烟台绒绣的保护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烟台绒绣的发展背景以及分类,重点对烟台绒绣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加强烟台绒绣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烟台绒绣的发展事业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烟台绒绣;发展现状;保护

一、烟台绒绣的发展背景

刺绣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技艺精湛且种类繁多,对中国人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刺绣技艺在我国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变迁史,也是对不同时期下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体现。绒绣技艺最开始起源于欧洲,在我国也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绒绣又叫做毛线绣花,就是在特制的钢丝布上利用各种颜色不一的羊毛绒线进行绣制,作品多以艺术观赏或者生活日用为主。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国家开始发动对我国的侵略,随即也开始雇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传统刺绣生产,从此开启了欧洲绒绣在我国的传承和发展之路[1]。绒绣最开始就是在烟台地区兴起,后在上海等地也有发展,并且绒绣产品在欧洲、美洲、中东等地区畅销,一时间烟台绒绣成为颇受欢迎的大宗外销工艺产品。

如今,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烟台绒绣的品种已经高达30多种,型号更是超过1万多种。烟台绒绣的产品涉及了沙发套、台布、椅垫、靠垫、壁毯等方方面面,同时也有中外名人肖像、名画艺术等刺绣作品,烟台绒绣的图案设计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是生活与刺绣工艺的完美融合,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艺术审美和智慧结晶。

二、烟台绒绣的分类

(一)艺术欣赏类

按照尺寸大小的不同可以将绒绣艺术作品分为大型欣赏类和中小型欣赏类两类。大型的欣赏类主要以壁挂为主,其所需要用到的绒线颜色可以高达数百种、数千种。烟台绒绣特别注重颜色的过渡以及通过颜色来刻画作品的细节,大型欣赏类的绒绣作品往往能够体现作品本身的庄严和壮丽,因此更适合在会议厅、大礼堂等正式场合悬挂。烟台绒绣还常常作为礼物被赠予外国或是出国展览。而中小型的烟台绒绣艺术品更加常见,常见于日常生活装饰,主要以临摹名画、风景照或名人肖像为主,能够为居家环境增添一丝艺术氛围(如图1)。

(二)生活日用品类

将生活用品烟台绒绣艺术品进行分类又可以将其分为室内陈设品和个人附属品两类。其中,室内陈设品诸如沙发套、台布、椅垫、靠垫、桌垫、茶几套、枕头套、壁挂、小地毯等;个人附属品常见的比如背心、手提包、网球拍、拖鞋、腰帶、口红套、眼睛套、剪刀包等。烟台绒绣的生活用品大多以花卉和植物图案为主,绒线颜色搭配相对简单(如图2)。烟台绒绣生活日用品类产品除了满足国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以外,还大量出口国外,成为烟台市的一张金名片。

三、烟台绒绣的发展现状简析

烟台绒绣到今天已经有着超过百年的传承历史。刺绣工艺也由原来的斜针逐渐开拓了乱针、扒针、铺针、十字针、拉毛、打籽、掺针等六十多种针法,绒线的颜色选择超过2000种,烟台绒绣的产品品种高达30多个,型号超过了1万多种。在一片大好的前景下,烟台绒绣的发展现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这项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缺乏手艺传承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从事绒绣的手工艺人都由于年事已高退居二线,烟台绒绣面对无人继承的窘境,使得烟台绒绣的发展现状十分令人堪忧。一方面,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发生改变,烟台绒绣是一门需要潜心学习钻研的手工艺,能够为之付出时间的年轻人很少,导致绒绣技艺的传承人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烟台绒绣的生产制造,但是由于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或企业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问题,很多生产员工缺乏对烟台绒绣的正确认识,生产能力不强[2]。

(二)缺乏资金扶持

近年来,烟台市逐渐确立了以提高传统绒绣文化发展力为重点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至目前,烟台绒绣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即便如此,烟台绒绣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想促进绒绣工作的传承与发展,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目前,烟台市在绒绣传承与保障工作体系中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例如人才培养所需资金、中小绒绣生产企业资金缺口等,制约着烟台绒绣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缺乏组织保障

作为一项传统的历史产业,烟台绒绣体现了烟台的民间传统文化,将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对历史的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魅力与特色。要想对烟台绒绣的艺术内涵以及历史发展文化等进行深入的了解,还需要依靠坚强的组织保障进行深度挖掘。当前,烟台绒绣的传人不断减少,地方政府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也制定了支持政策,但由于政府组织保障力度不够,导致当前对烟台绒绣的传承和保护集中在民间,缺乏健全的制度机制和机构保障,削弱了组织保障的实效。

四、加强烟台绒绣的保护策略建议

烟台绒绣是一种小众的民间文化,真实的反映了烟台人在历史的发展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化。在对烟台绒绣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应当正确认识烟台绒绣的地位,明确加强烟台绒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急迫性,客观的看待当前地方上在对待烟台绒绣工作的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积极的政策应对,为促进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一份力。

(一)树立品牌意识,提升烟台绒绣的影响力

政府机关、民间团体以及绒绣企业等共同构成了烟台绒绣传承与保护工作的主体,各组织团体应当树立绒绣的品牌发展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烟台绒绣的国内外影响力。可以以各种大型纪念活动、文化活动为契机,对外展示烟台绒绣的独特魅力。例如,上海市恒源祥集团就曾经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几年活动中,绣制了一副92*70cm的小平肖像画赠予广安地方政府;随后又绣制了一副《人民的好总理》肖像画赠予周恩来纪念馆。在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邓小平、周恩来等伟人的热爱与尊敬,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的宣传方式值得烟台绒绣传承与保护工作借鉴[3]。自建国以来,美术工艺品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体现出了其重要的作用,领导人常常选择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特色的美术工艺品作为交换礼物,不仅宣扬了国家或地区文化,又能够起到良好的文化交流作用。烟台市可以通过重点扶持一批绒绣品牌,促使烟台绒绣的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提高绒绣作品的再创作能力,提高绒绣作品的神形美感,使烟台绒绣能够成为国家或地区之间文化交流载体,在无形中实现烟台绒绣的宣传目的,为传承和保护工作奠定影响力基础。

(二)提高规范化管理,扩大市场销售份额

作为一项传统的美术工艺品,烟台绒绣与现代人的生活较为脱节,反应为人们对绒绣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随着社会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人们对传统美术工艺品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消失,因此还是应当重视烟台绒绣制品的市场销售份额,提高烟台绒绣的市场规范化运行。在制定烟台绒绣传承与保护规划时,不能一味将产量和销售量作为产业发展的唯一衡量指标,发展规划应当全面将烟台绒绣的制作工艺、中长期规划等囊括进来,以促进产业兴旺作为烟台绒绣保护工作的终极目标。对于绒绣生产企业来说,应当不断突破传统的绒绣种类范围,将绒绣制品想服装、家居、纺织、旅游周边产品等领域拓展。地方政府也应当积极鼓励绒绣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烟台市绒绣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打开烟台绒绣制品的外地市场[4]。此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加强绒绣制品的技艺钻研,在保证烟台绒绣制品原有的艺术和技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烟台绒绣的针法工艺。对稀有珍品的制作加大扶持力度,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工作室等专门的机构开展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对生产工艺进行精细化把控,维护烟台绒绣精良的制作工艺。要想进一步打开市场销售份额,政府部门也应当积极为烟台绒绣制品创造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工艺。例如,在由烟台市承办的第五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中,不仅汇聚了大量的当代知名工艺大师的作品,烟台绒绣也进一步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有效加强了民间工艺品之间的交流,为创新烟台绒绣传承与保护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三)改进推广形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烟台绒绣美术工艺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反映地方文化上,同时还体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当今世界的发展愈发多元化,虽然烟台绒绣本身有着强烈的艺术性,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烟台绒绣的知名度不够,因此需要对烟台绒绣制品加以正确的推广和引导[5]。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指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放到烟台绒绣的推广、保护和传承中同样适用。传统美术工艺品的推广和发展不能局限在一个固定的额区域范围内。博览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推广的主要渠道,但是其推广范围有限,往往只能惠及展区本地的人群,推广效果受到制约。要想打破这种制约,我们就应当想办法让保护与传承工作活起来,例如可以顺应时代的优势,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更加快捷有效的进行营销推广活动。通过互联网推广营销手段,促使更多的用户了解或购买商品,以便让烟台绒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关注。同时,互联网宣传推广省去了各种附加费用,使成本得以最小化。作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借助电子商务的推广作用,进行有针对的传播与推广,更高效的吸引志趣相投人士的目光,更好的延续绒绣这门传统工艺的生命力。

结语

总而言之,烟台绒绣是我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见证。近年来,烟台绒绣的发展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加强绒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警钟。新时代下,文化产业越来越倾向于暴利发展,让烟台绒绣这类民间艺术举步维艰,作为烟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烟台绒绣的发展与保护工作需要更多的关注。地方政府應当牢固树立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路,推动绒绣工艺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留下中国人民智慧的闪光点,真正促进烟台绒绣工艺取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怡晨,董从民.烟台绒绣的历史及绣制技法的田野调查[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16(03):27-32.

[2]仙辑,董姬斐.传承与变革中的烟台绒绣[J].走向世界,2019(18):68-69.

[3]陈沙,朱毅.烟台绒绣与抽纱技艺的对比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4):80-81.

[4]曹静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研究——以烟台绒绣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179.

[5]许若愚,王欣.烟台绒绣的传奇故事[J].走向世界,2016(36):70-71.

猜你喜欢

保护发展现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