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2020-11-27
广征民意 汇集民智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全社会聚焦野生动物保护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危害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重大风险隐患。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而且对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7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决定。 (本刊记者 张晓东 摄)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函》,要求对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决定》和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中央有关精神的,及时进行废止或修改。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工作安排,将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列入2020年立法计划。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提前介入这项立法工作,多次与起草单位共同研究《办法》的修改、调研、论证等工作,召开立法推进会,并赴安庆、池州两市进行实地调研。特别是将立法工作与常委会开展的贯彻实施《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相结合,在今年6月面向社会征求修改完善《办法》意见,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基层执法人员、经营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研究提出立法建议,督促有关部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常委会审议做好准备。
尊重事实 理性修改
7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决定(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及时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作出修改,有利于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十分必要。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将目光聚焦在修改后的条款是不是更有针对性、更管用上,并就此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7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决定。与修改前相比,《办法》作了增删,对某些条款进行了细化。
《办法》的修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规定。一是界定了管理范围。将国家保护的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纳入管理范围。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属于家畜家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不再纳入《办法》管理的范围。二是明确禁止食用范围。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是明确与食用有关的禁止性规定。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对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猎捕,以及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利用、运输等方面皆作出禁止规定。四是加强非食用性利用监管。对野生动物非食用性利用的,需按照规定审批和检疫检验。
◀ 7月9日上午,合肥市瑶海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全区贯彻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情况进行检查。 视觉中国/供图
▲ 3月3日,阜阳市刘锜小学学生和家长一起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加大执法力度。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执法过程中查封、扣押权力,加大执法力度。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宣传引导。除原条文规定政府、新闻媒体宣传责任外,增加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校等方面的宣传、引导责任;同时规定个人应当自觉增强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移风易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违反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处罚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办法》对违反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方面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条款。
保护动物 专家支招
绿水青山,天赋于皖。江河湖泊、崇山峻岭中,孕育着种类繁多、形体各异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该怎么做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公众一方面要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一方面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做到“不伤害、不惊扰、懂常识、勇举报”。
“不伤害”即不猎捕、不打砸、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不惊扰”即不近距离接触、不在栖息地惊扰野生动物。
“懂常识”即增强关爱意识,了解基本常识。如遇到伤病野生动物,向当地主管部门或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报告;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勇举报”即发现非法猎捕、售卖野生动物等行为,勇于向有关部门举报。林业、渔业部门分别主管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对进入商品市场、网络交易平台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由市场监管部门监管。
乱捕乱食乱经营野生动物、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行为,不仅威胁生态安全,也会增加病原生物传播的风险。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省动物学会倡议公众,杜绝非法猎捕、猎杀野生动物;不参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不违法运输、邮递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不在湖泊、水库、天然林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饲养家禽、家畜,避免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相互接触等。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应得到尊重。专家呼吁,要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的良好风气。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周立志认为,自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儿童自然保护意识、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老师去强化引导,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自觉爱护自然。大家“大手拉小手”爱护共同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