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4”模型的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研究
2020-11-27王凯汪蓉张小雨
王凯,汪蓉,张小雨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1 引言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34 起、死亡840 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42 起、上升6.1%,死亡人数增加33 人、上升4.1%[1],可见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行为安全及安全行为科学相关理论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助于有效管理不安全行为,进而降低安全事故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事故原因、定量分析发生的特征等方面,鲜见从人的行为视角深入挖掘装配式建筑各环节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装配式建筑各环节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分析成因,进而建立不安全行为致因链提出预防措施,以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事故损失。
2 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
行为安全“2-4”模型[2、3、4]是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系统事故致因分析模型。该模型内部原因分为组织和个人两个行为层面,组织层面的事故原因包含指导行为和运行行为,个人层面包含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物态,分别对应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原因指安全文化的缺失;根本原因指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间接原因包括安全知识、意识、习惯、心理和生理等导致不安全行为直接原因发生的因素;直接原因又包括人的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行为安全“2-4”模型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逐级倒推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不安全行为主要从装配式建筑生产、运输和装配等三个阶段的内部组织因素进行不安全行为分析。
2.1 生产阶段
1)施工方案的随意性
方案设计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基础和保障。设计人员缺乏考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装配式建筑安全生产的要求,其随意性使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安全受到较大影响。
2)盲目追求高预制率
预制构件具有质量稳定、节省时间、不易受现场施工条件和人为因素限制的优势。盲目追求高预制率使吊装安装时间过长,支撑体系不易固定,容易增加后期施工难度和安全事故。
3)构件质量良莠不齐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由预制构件质量决定。目前国内严重缺乏满足市场需求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导致生产的构件质量良莠不齐,为后期现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2.2 运输阶段
1)构件装运顺序不准确
工作人员缺乏经验或装运安全意识不高造成的装运顺序不准确,卸车时会出现重复倒运现象,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增加构件损坏的可能,影响后期安装,构成安全隐患。
2)构件摆放不合理
由于构件质量大,惯性大,若在运输车辆上的位置摆放不合理会导致受力不均匀。轻则车辆产生颠簸使构件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发生破坏;重则发生翻车事故对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3)构件运输不专业
在运输时,未提前规划合适的路线而遇到道路过于不平整,或司机因为操作原因未注意车速导致速度过快,均会使运输车辆发生颠簸以至于构件损毁,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4)构件堆放不正确
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员工未按相关标准在规定位置堆放相应构件,导致施工现场吊装作业混乱、构件损坏和重要作业不能及时安装。轻则耽误施工进度;重则造成施工安全事故。
5)预埋件材料污染
预先安装在隐蔽工程内的预埋件大多由金属制造,未经合理维护或专业预埋就会造成预埋件材料污染。轻则导致连接不成功;重则引起安全事故。
2.3 装配阶段
1)装配连接部位失效
构配件没有合理预埋和维护使得构件材料污染、搭接材料长度不够、质量不达标、装配位置不合理等都有可能使装配连接发生故障。轻则装配连接部位失效;重则造成安全事故。
2)吊装作业协调性差
装配式建筑现场大量吊装作业可能在同一时间或无缝隙联接进行,若现场没有合理的沟通安排和稳定的秩序,使各个吊装作业之间协调性差。轻则耽误施工进度;重则发生安全事故。
3)现场安保措施薄弱
大量吊装作业交叉进行时,需在施工范围内设置安保措施以及划定危险区域。吊装作业周围未采取有意识地防护或安保措施不够,会导致安全事故。
4)高空坠物
进行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构件拼装过程中,不可避免临边作业,若构件质量不达标或作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吊装过程中可能出现构件的高空脱落,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5)触电隐患
对拼接缝进行焊接作业时,为了节省时间和施工方便,会在楼面上装设临时用电箱,旁边搁置电线,操作不当会引发触电安全事故。
3 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的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成因分析
对装配式建筑生产、运输以及装配阶段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分析法,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等四个方面剖析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的起因。
3.1 直接原因
行为安全“2-4”模型认为人的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本文将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发出者分为作业和管理人员,其中人的不安全动作包括施工方案的随意性、盲目追求高预制率、构件装运顺序不准确、构件摆放不合理、构件运输不专业、构件堆放不正确、吊装作业协调性差、现场安保措施薄弱和触电隐患;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构件质量良莠不齐、预埋件材料污染、装配连接部位失效和高空坠物,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动作引起。具体分析见表1。
3.2 间接原因
引起不安全行为的间接原因是人的习惯性行为,主要包括安全知识不足、意识不高、习惯不佳、心理和生理不佳。本文主要从安全知识不足、意识不高和习惯不佳三方面研究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在知识、意识和习惯三点原因中,任意一个或不少于一个组合出现将会导致人的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产生,分析见表2。
3.3 根本原因
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不安全习惯的产生是由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所致,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相应安全管理体系缺失的分析应从安全方针、组织结构、管理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5]方面考虑,具体可分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施工前准备阶段引发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体系缺失主要包括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等。施工中应有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向作业人员具体说明操作方式,且在交底结束后,当场确认各自责任是否到位,因此引发不安全行为的最主要原因是安全技术交底体系的缺失。施工结束后有些不安全行为已发生,而管理者未能有效制止二次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应急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
3.4 根源原因
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根源原因是企业安全文化不足。企业的安全文化由企业的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构成,包括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等,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到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6]。企业的运行是以文化为导向,安全文化的欠缺会导致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进而引发安全事故。企业管理人员对安全创造经济效益的认识不足和安全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作业人员忽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4 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致因链及防范措施
4.1 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致因链分析
针对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分析,结合行为安全“2-4”模型构建事故致因链,如图1 所示。基于事故致因链,依次建设装配式建筑安全文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丰富行为安全知识,提升行为安全意识,培养行为安全习惯,进而避免或减少不安全行为发生所造成的事故和损失。
4.2 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具体预防措施
1)直接原因预防措施
针对引起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对现场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加大管理人员安全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在施工过程中的把控作用。为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管,建立相应的智慧建造信息化施工监管机制,并依靠智慧建造技术提高监管平台数字化,进而全面提升安全施工和安全监管水平。
2)间接原因预防措施
图1 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致因链
针对安全知识不足、意识不高和习惯不佳等间接原因,应积极运用智慧建造技术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学习装配式建筑安全常识和规程制度,加强对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员工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确保施工各环节行为安全。
3)根本原因预防措施
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的间接原因,可建立责任、考核和激励三位一体的安全制度,合理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定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办法,运用智慧建造技术进行安全行为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定期对作业和管理人员施工监管行为进行考核。
4)根源原因预防措施
针对企业安全文化落实不到位产生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原因,企业应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认识安全创造经济效益,运用智慧建造技术提高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智慧建造技术平台大力推广安全理念,加强企业与员工的安全交流,提高员工安全参与度,增加员工的安全理念认同度,有效规范员工行为安全。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行为安全“2-4”模型构建,基于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以及根源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致因链分析,结合智慧建造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安全技术培训活动、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物质精神文化等措施,促进装配式建筑安全施工。但今后尚需加强对不安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做进一步研究,以探索装配式建筑不安全行为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