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探究
2020-11-27王惠李
王惠李
(海南希望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海南 三亚 572800)
通过实行建设项目造价的动态控制,促进投资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并相互配合,使相关部门在各个阶段之间能够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提高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干部盲目签证,随意变化的现象,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资金使用率及规范建筑市场起到重大作用。
1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进展较为顺利,但还是存在需要重视的问题。较为重要的为造价动态管控人才的缺失以及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材料价格的变动、施工变更等,一旦出现材料价格变动就需要对合同进行研究,并结合市场行情加以价款变动处理。而一旦出现工程变更,则要对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会涉及到较多的工程价款,且合同中可能缺少对该变更项目涉及到的相关要素的造价指导方针,因而会加大造价控制难度,并导致造价出现失误等。
2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控制措施
2.1 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对其进行造价管理,需要分解投资目标,并分配投资额,实现对各项投资费用的限额管理。首先合理确定整个项目的设计限额,努力做到在项目的各阶段都使用价值工程来进行设计;其次对设计限额进行分解和使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使用比例。把施工图预算限制在批准的概算内,限额设计的主要工作放在控制工程量上,严格按已确定的原则、内容及投资额进行相应设计。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还应该包括造价审查,对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进行严格的审查,要及时的调整概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控制成本。
2.2 招投标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
在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加以控制,主要应做好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要参照合同价格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且要同时考虑市场价格。当进行到定标决策阶段,则要以工程量清单规范为依据,更加规范和严谨的开展招投标工作。在选择中标单位时,要综合考量其能力,包括工程组织协调能力、造价管理能力等,确保选择的单位能够为优化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2.3 施工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
施工阶段涉及到的造价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监管。要明确造价监管人员职责,明确造价控制目标,并将各个施工环节与造价控制相对应。对于实现动态化的造价管控这一需求而言,应加强施工组织建设,构建专门的造价监管机构,实现真正的动态化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和人工因素等,且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等也会影响工程造价。因此,要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动态控制,当其中一个因素出现变动时,要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市场行情,制定出造价调整策略。当出现工程变更时,则要加强工程量审核,并深入了解可能涉及到的材料、施工技术等的变化情况,要根据每一个施工环节加以审核,确保变更规范,降低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此外,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文明作业情况也会影响工程造价,因而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的整治,避免出现资源的过度浪费。
2.4 竣工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
在竣工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应对每一个分项工程加以造价的动态管控,要对各项工程的计算资料进行全面搜集与整理,根据工程预算的编制文件对各个工程结算进行比对,并编制成结算文件,确保关系正确、结算项目完整。在进行工程结算时,结算额的确定一般包括中标价格加上其他各种变更和签证的费用(包含索赔),在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时,则要加强审核,同时要审核取费标砖等。在提交结算资料前,造价控制人员要分析决算数与财务成本的差值,要核对材料实际消耗量与采购数量之间是否存在偏差以及材料价格是否存在偏差等。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和解决,确保工程结算总额准确无误,并有一定的结算进账。
3 工程应用实例效果分析
3.1 工程概况
该建筑工程位于海南省,建筑用地为9553m2,总面积为75225m2。建筑的地上层数为14,低下层数为2 。还有3层裙房。同时,建筑具有30% 的绿地率。
3.2 优化效果
在投资决策阶段,主要的措施为合理的编制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引进了设计监理,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控制与优化,避免出现后续的工程变更,奠定了造价控制的稳固根基。且还针对设计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发了设计人员主动优化设计方案的积极性,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创新设计。通过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有效的降低了项目总投资成本。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实施了全面的造价控制策略,对于施工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施工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造价计划,全面追踪造价变化,及时分析造价控制问题等。
4 结语
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于造价控制人员而言,应积极的探寻更加有效的控制策略,降低了项目的建设成本。特别是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当发现在招投标文件中多次出现错误后,及时釆取措施加强了对招投标文件的审核和管理,同样的问题在后面的合同中大大减少,有效地控制了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