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建设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
2020-11-27祝宇航
祝宇航
(河北省建工集团设计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精益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内容
1.1 环境质量保护管理
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譬如废弃物排放、粉尘、噪声、潜在危险因素和化学物质等多种污染源,针对这些造成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进行分析评估,以这些分析结果为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管控措施就是环境质量保护管理[1]。
1.2 节水与水资源管理
节水与水资源管理使用是指在施工现场的具体操作中,需要使用绿色环保的节水技术和设施工具,对施工现场的生活使用水、养护用水、加工使用水和冲洗用水等多方面的高效节水方法,运用现代化绿色水源,并使用水循环技术,科学合理的进行计量统计和确保使用水的安全性。
2 绿色建筑工程中现存问题分析
2.1 完善健全的评估系统尚未建立
对于建筑项目的施工,需要严格地按照一系列标准条件对施工的环境、材料准备情况、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评估[2]。在这些准备工作的推行中,能够加强对建筑施工情况的监督管理,为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做出保障。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地找出已有施工条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降低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存有的安全隐患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但是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中,在这一方面的评估体系并未建立完善。对于较为复杂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完善的评估体制的缺乏会增加施工的难度,施工质量及完成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样的情况也进一步限制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
2.2 缺乏先进的专业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模式来说,国内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推行时间较短。因此,有关方面的管理技术、人才引进等尚未做到相对完善。在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此外,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建筑模式层面,不符合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对于相关方案的制订也就会随之趋向传统。
3 绿色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管理
3.1 实现动态联盟形式下的质量链整合管
精益绿色建筑施工在进行质量管理中需要以施工方为主,运用“动态联盟”方式达到对施工方、设计单位、供应方和用户的综合质量管理,减少质量在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设计方和供应商三者形成合作关系,以契约方式制约所有企业的“短视行为”。施工单位主要进行工作,采用“动态联盟”的方式,把建筑施工中的所有企业都融合起来,一起管理,并与业主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在进行绿色建体施工时,采用精益绿色设计理念和精益JIT 管理模式,针对方案的所有环节和原来购买环节进行精益管理,以此来保证实际方案达到绿色标准,实现绿色原料的无问题,最终减少这两个内容的弊端,提升施工整体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建造出达到用户满意的高质量建筑[3]。
3.2 推进政府监督工作的落实
绿色建筑工程的有效推进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绿色建筑工程在管理中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因此,就需要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加强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监督,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为绿色建筑工程的推进实施制定明确的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建筑施工的各项标准,使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能够有法可依,具备明确客观的参照标准。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中,能够形成对企业本身的一种监督作用,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企业做出合适的处理。
3.3 建筑样板工程实例验证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会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预制样板工程实例,通过样板工程的建筑施工来验证施工工艺与材料的具体应用,并且从中找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做出应对措施,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为此,在开展绿色建筑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应该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开展样板工程的施工试验,通过对样板工程的墙壁、门窗、地面等基本结构的检验,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建筑施工中,应尽量采用绿色节能设备,例如,太阳能的使用。预制样板间工程所用的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要与绿色建筑工程保持一致,同时样板工程施工人员要在样板工程完工后,对其进行送检,检查的内容包括:1) 样板间所使用的材料、工艺是否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2) 样板工程的用料和建筑构件是否有正规的合格证书,用量与用法是否合理,能否达到绿色施工要求;3) 样板工程的整体结构是否满足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是否存在篡改施工图纸的行为;4) 样板工程的施工参数、施工细节处理是否规范、合理。
4 结语
绿色建筑工程是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途径,更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具有低碳环保性质的材料。绿色建筑工程是在当今社会发展方针的提倡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概念和新形势。在这样的建筑工程中,讲究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完成建筑工程实际所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浪费。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符合社会和人民利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