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
2020-11-27高宾
高 宾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1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指根据工程预算及进度计划制订每月成本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施工发生的成本与月计划进行对比,如果造价控制效果不理想,则应动态地调整控制措施,实现控制效果的动态变化,最终将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动态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可参考赢得值法。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受影响因素较多,任何一方参建单位都可能影响工程总造价,如施工方的现场签证、设计方的设计变更、监理方的暂停施工等;同时新旧政策法规的更迭、材料价格的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的人工费的增加、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变化,所以想要控制好建筑工程造价,须在整个项目周期内的所有环节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注重建筑工程造价要点的控制,从工程预算的编制、合同的订立、现场签证及变更的管理一直到工程的竣工结算等各个方面,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2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变更管理不规范
通常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分部工程,同一分部分项工程往往会涉及多种施工技术与方案。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外部环境也可能影响到施工中的一些具体举措,建筑企业基于企业利益或施工方便的考量,随意选择变更设计,从而提高了造价。
2.2 工程造价管理不规范
建筑工程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过于强调施工进度,进而对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不够重视,同时不具备较高的造价管理经验,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工程建设要求,进而导致工程造价不够准确。除此之外,还会有部分建筑企业对项目总体预算管理与控制不够重视,没有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导致施工各个环节缺乏衔接性,无法保障材料与设备的高效运用,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
2.3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项目的造价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没有专门的造价管理人员进行造价管理工作,这样就不能及时地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不能及时评价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的管理效果,这种不完善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3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对策
3.1 价格调整处理对策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在合约中规定了价格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但难以避免的是,建设项目时间跨度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设工程的造价在结算时会有调整费用发生。因此,建筑工程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合同约定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减少费用增加的风险,同时对总价调整的费用增加,一定要有费用预算或预备金预留,避免造价失控现象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且完善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与监督体系
想要加大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企业除了在思想认识上正确外,更要注意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条例。健全完善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与监督体系包括:1) 领导层对于项目工程造价的监督;2) 工程整体施工的管理体系;3) 打造一支高效且具有监督执行力的管理队伍,对项目工程造价以及具体的施工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
3.3 提升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视程度
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如若管理人员对此重视不足,势必会导致相关的工作过程及目标不能得以顺利开展和实现。目前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多样化,施工中不合理规划施工流水,人工、机械、材料不能得到有效的周转,正所谓“人不能尽其才,物不得尽其用”。在利润已经很低的建筑行业里,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可持续的。因此管理人员要足够重视造价动态管理工作,应用行业准则以及行业规范,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各方人员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将造价动态管理的行动落到实处。
3.4 熟悉造价管理要点,消除不利因素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要熟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重点控制,无论是合同签订、完善工程造价相关手续及资料还是现场施工都要消除不利因素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影响。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以材料、人工的波动为主要控制点,进而为动态管理工作的落实确定要点和重点。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对建设项目的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建设项目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筑从业人员正在寻求新的提高质量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思路。要想提高建设项目质量,则不可忽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建筑业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面临较多因素的影响,从业人员需挖掘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有效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相关企业在实际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动态管理与控制模式,根据实际能够改善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情况,确保实现建设项目的控制目标及预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