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BIM 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方案
2020-11-27孙磊
孙 磊
(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1 BIM 技术概述
1.1 BIM 技术的内涵
所谓的BIM 技术就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它集合了各种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专业化数据模型。BIM 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的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BIM 技术能够对施工过程设置出科学有效的方案,实现暖通空调设计达到最优化。
1.2 BIM 技术的特点
1) 设计过程和信息的集成化。BIM 技术的信息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集成化特点,尤其是在设计过程和设计信息方面。对于建筑信息模型来说,它在整个的建筑工程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数字化的单一信息模型,这其中结构的空间关系、建筑结构的尺寸、建筑材料等各种信息都需要对这个模型进行植入。所以说,工作人员在协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切实的思想设计过程和设计信息的集成化。2) 可视化的特点。除了设计过程和信息的集成化以外,BIM 技术还具有可视化的特点,所谓的可视化并不只是指单纯的能够看见。这里的可视化并不是工作人员看到图纸,然后对其中的各种细节进行想象,而是通过BIM 技术建立起模型,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模型观察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从而可以查漏补缺,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成本。3) 协调性。模拟性也是建筑行业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业主、施工单位亦或是设计单位,在建筑工作过程中都需要积极的配合,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一旦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积极的组织起来协调解决问题。比如,在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就有可能出现沟通不到位,从而致使工程出现问题的情况,这个时候BIM 技术就可以就各种问题进行协调,形成数据,供各个部门进行参考,解决问题。
2 BIM 技术背景下暖通空调的设计内容
2.1 冷热源规划
通常情况下,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属性划分冷热源,而建筑物内部的不同功能区域则存在不同的划分标准。例如学校的宿舍、餐厅以及澡堂等人流量变化呈明显时间特征的公共区域,其温度或湿度的控制便存在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温度较高时,该类区域的供冷作业主要由联机空调完成,虽说空调也可以在冬季天冷时完成供热作业,但设备的性能却决定了其在冬季无法取得良好的供热效果,这就需要锅炉房进行辅助供热。水是锅炉房主要的供热媒介,而整体供热环节中供热系统内的热水温度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用到的原理主要是热转化和热传导。为进一步保证学校等公共建筑的供热及供冷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借助于地源热泵提高供热及供冷质量,以满足师生的正常工作及学习需要。
2.2 负荷计算
建筑暖通系统中的空调设备实际运行状态下会产生一定量的冷热负荷,依据实际冷热负荷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其可靠性。该负荷的计算通常由专门的软件完成,像如Dest 能核算软件便可以精准计算出不同建筑区域内的供热及供暖作业量。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建筑内部不同区域间的冷热负荷差异,从而结合建筑的内部结构布局优化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
3 BIM 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
3.1 相关数据信息搜集整合
暖通空调设计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既要考虑到空调的应用性,还要考虑空调设计的合理性,因此,数据信息收集和整合是暖通空调设计中应用BIM 技术的根本所在。暖通空调设计的数据信息收集极为复杂,需要结合空调设计中规划的功能项进行开展,首先,要保证数据信息的精细化和准确性,这是BIM 技术中三维模拟系统应用的基础,同时还要对不同空调配件的规格尺寸进行数据整合,务必做到参数无误。
3.2 产品库模型应用
BIM 技术的应用要点在于模型的生成从而进行系统的优化,而模型的模板则储存于产品库中。产品数据库是暖通空调设计的根本,在传统空调设计中,产品库的模板一般为二维图形,其具备的参考价值只存在于数据阶段,不能做到直观的体现和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启到的作用也相见甚微。应用BIM 技术的可以实现产品库模板的三维成像,使模板所具备的参考价值直线提升,不仅可以印证各功能区数据数值,还可以将不同的空调零件的参数进行调整和绘制,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暖通空调设计的精准度,使其应用性能得以优化和提升。
4 结语
总之,将BIM 技术应用在暖通空调设计中是非常有前景的。BIM 技术应用在暖通空调设计中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暖通空调设计得到科学、合理、准确的控制和管理,对提高设计工作的准确性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更能促进空调暖通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