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研究
2020-11-27祝华
祝华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姜疃镇政府 山东烟台 265200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关键的一年,农村作为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何助推农村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后,表明了党中央从根本上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掌握,以通过多种政策来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乡村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通过进行农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通过现代化农业为基础来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率,切实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来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要改变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方式。要想实现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就需要在乡村振兴的指导下,以新的发展观念来改变农业经济结构,关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的收入增长。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在出口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其最为重要的产品质量问题。因此要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土地保障机制,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来看,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设计有效方案,以乡村振兴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土地保障机制,并且加强对于农民的培育工作,提升其对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认识,防止出现浪费和损毁的问题,并且以农村生态建设为基础,积极地进行农田改造,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1]。
其次,要构建完善的生产管理机制,以此为基础来提升农业市场的活跃度。所以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农村生产要素的实现,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生产效率及水平,构建完善的生产机制。另外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农业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并且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完善的匹配机制,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要以乡村振兴为指导,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和管理,构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的转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提供保障。
最后,要加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在此过程中,要突出政府的作用,在加强投入的同时,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扶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要通过相关政策来吸引资金和人才,将其转移到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并且为提升农村经济效率而提供帮助。另外要加强对于现代化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要以乡村振兴为指导思想,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鼓励大学生返乡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还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发挥资源的优势,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并且在乡村振兴的相关原则下,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2 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为了能够实现十九大中关于乡村振兴的精神,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全面发展,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明确的规划,要求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城市为经济结构为基础来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进行经济资源的筹集来实现城乡现代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政府完善企业在农村地区落户发展的政策,通过在农村规划的农业企业发展策略,以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来改变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设,通过相关激励措施来鼓励乡村建立农业企业,通过多种帮扶措施来促进乡村企业的发展,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同时,还要以成熟的城市经济结构为主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进行城乡经济统筹的过程中,要以产业集群来进行市场运作,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城乡互需的经济网络。
另外,要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品牌意识,通过城乡统筹的方式,将现代化的品牌管理理念引入到农业发展过程中。并且根据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差异,以自身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品牌价值是农业综合效益的体现。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人们关注的首先是产品值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发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以此为基础来统筹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以加强品牌建设,构建具有地区特点的农产品匹配。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法按照,还需要通过对于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进行研究,在当前品牌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产品所带来的体验价值,在人们生活中传统粮食的比例不断减少,初级的农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需要深入挖掘人们需求,借助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对初级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农产品价值,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3]。
3 加大科技及人才投入,促进科技振兴发展
在2019 年的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明确要求,要求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并且以农村实际情况为基础来实现经济发展。可以看出,党中央及国务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来看,我国当前对于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更多的是对于高新农业技术的培养,缺乏能够研发与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需求的技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科技研发人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加强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力度,研发符合农民需求的技术产品[4]。同时还要突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价值,由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对于相关科研人员来说,所研发的产品要考虑到农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的问题。另外要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农民了解新型技术的使用方法,鼓励农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新科技。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要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基础,以高经济效益为依托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实际推广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知名的农业人员进行讲解之外,政府及相关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政策补贴的方式来吸引农民使用新型技术。在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下,开展相应的农产品生产培训,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以及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实现农产品经济效益提升。
4 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整体产业结构
不同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环境、条件、政策各异,这就需要农村强调自己的特色,以突出经济竞争优势为导向提高当地经济资源利用率。十九大指出农业发展需构建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及产业体系,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视为指导思想,改进农业发展模式,保障农业提质增效,最终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农产品需突出特色、延展产业链,针对旅游基础、商贸基础、工矿基础较好农村要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做到养老、旅游、互联网、新工业深度融合,同时注意农村经济差异,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避免村村搞工业、村村搞旅游。有些传统手工艺及非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在政府的指引下兴建手工坊,用以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在文化资源中探索商机,为销售具有文化价值的手工艺品给予支持,使农户收益有所提高。有些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特色产品,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拓展销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这些方面,政府一定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规划与引导,合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朋友脱贫致富开辟一条康庄大道[5]。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看出我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灵活运用相关技术和平台,来拓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农村农业转型和升级。此外,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