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浸出甲级防爆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2020-11-27赵丽
赵丽
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 江苏镇江 212006
大豆油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同时也是制作食物的重要材料。在油脂的生产过程中,压榨法和浸出法是最常用的两种生产工艺。随着制油业的发展,浸出法因为低投入、出油率高、质量好等优势,逐渐代替了压榨法,成为制油工艺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但随着大豆油脂加工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浸出甲级防爆车间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提高浸出甲级防爆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浸出甲级防爆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此希望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油脂加工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稳定[1]。
1 浸出甲级防爆车间的概述
通常情况下,浸出车间的等级都是甲级建筑,其耐火等级的最低层次为二级,在其建设过程中,建筑物材料的耐火性能要达到相关建设部门制定的要求。另外,溶剂库的等级也是甲级建筑,而它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其位置不能建在地面,一般情况下,会建在地下或半地下,以此确保溶剂的安全储存。另外,浸出甲级防爆车间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大于1.5米的防燃烧的实体墙,并在其重要出入口张贴或悬挂危险标志,以免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安全事故[1]。
2 浸出法制油的危险性分析
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规定: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其主要是由C6H14和C6H12组成,其中芳烃、C5H12和C7H16也是其组成成分,只是含量较小。另外,C6H14液体在常温下易挥发,并产生刺激性气味,其中,-25.5摄氏度是其闪点,68.7摄氏度是其沸点,当相应温度达到244摄氏度时能够自燃,产生的蒸汽密度将近空气的3倍,易积聚在低洼处,当其形成的预混气到达1.2%-6.9%时,遇到明火就会引起爆炸[2]。溶剂作为一种有毒液体,当人体不小心吸食后,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弱化其造血功能,重者会出现头昏、脑胀、昏厥甚至死亡。因此,依照溶剂的理化特性,大豆油脂加工厂在建设甲级防爆车间时,所有厂房建筑和构造应采用耐火或不燃结构,其施工质量要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3 浸出甲级防爆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防静电与防雷设施
通常情况下,浸出甲级防爆车间会有大量的溶剂、蒸汽、混合油等物品的存在,它们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车间内相关的生产设施都需进行接地处理,所有使用到的地支线和连接线都要具备较强的抗腐蚀性、柔韧性和机械性等。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令及文件、规范的要求,为确保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规范有效,应每半年组织对浸出防雷装置进行检测,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防直击雷装置、防雷电感应(静电)、电涌保护等。
3.2 制定完善的浸出车间出入管理制度
一是可设立禁区,对所有浸出车间出入口进行管制,对进入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填写申请单并报批,专人陪同全过程监管。二是在禁区附近应张贴或悬挂禁火、防火的标志,不允许任何人带火柴、打火机、手机、喊话筒等可能引起爆炸问题出现的物品进入禁区[2]。三是在浸出车间通道口设置人体静电释放仪,及时排除静电。
3.3 加大浸出车间设备维修的安全监管
浸出车间的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时,应小心谨慎,禁止使用非防爆工具,一旦涉及到动用明火对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时,必须进行消溶。为确保设备、管道内的物料和溶剂彻底排空,应成立消溶验收工作小组对消溶结果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具备检修条件。另外,检修过程中安全工作也不能忽视,要定期对动火点气体进行检测,确保低洼处无残留。
3.4 做好浸出车间现场管理
浸出车间除设备外不得存放易燃物;车间内玻璃器具不得放在朝阳处,以免聚焦起火;不得有杂草、废气物或可燃材料等。应保持干净整洁,按照“5S”管理要求做好现场管理。
3.5 溶剂管道及设备的管理
在浸出器、DT、溶剂库等区域增加气体泄漏声光报警装置,与现场操作分站连锁。溶剂泄漏气体报警仪应每年检测,确保完好。车间输送溶剂时,车辆加盖防火罩,到达卸车地点时立刻关闭发动机,钥匙交由现场人员保管,全过程实施监管。
3.6 强化浸出车间风险管理
浸出车间应保持负压生产,采用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全面评估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车间场所内存在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分级管理,通过PDCA循环,以实现安全风险事前管控,责任到岗到人管理。
3.7 开展消防设施检查和应急演练
定期对浸出车间灭火器、消火栓、泡沫雨淋系统等进行检查,保证性能完好,正常带压运行。定期组织开展溶剂泄漏、设备故障和自燃等方面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浸出甲级防爆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就要加强防静电与防雷设施管理、制定车间出入管理制度、加大维修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管理,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