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控制
2020-11-27刘建平
刘建平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21
随着社会和国家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尤其是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机制的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都是依据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建立管理体系,部分通过CNAS 实验室认可的同时还依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建立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应覆盖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法(检测依据/方法)、环(环境)、测(测量不确定度)、计量溯源性等七个方面。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编制管理体系文件并实施,加强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按计划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对不符合工作,评估其风险,并分析查找不符合产生的根本原因,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纠正措施。对于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验室,应确保其能满足相关要求。
结构要求包括机构的法人主体、组织机构、公正诚信保密等,近年来在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检查中发现的某些违法违规情况,个别就是因为机构和个人的诚信出了问题。
资源要求包括加强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持证上岗[1](人员授权)、人员能力监控。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设备管理包括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剂和消耗品、软件等。其中计量设备定期进行计量校准和期间核查,非计量设备进行性能核查。加强对外部供应商和服务方的管理,建立合格供应商和服务方名录并定期跟踪评价。如果收到投诉,应积极妥善处理并跟踪对处理结果的反馈。
过程要求从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开始,对于合同评审事项应给予客户充分的说明,对于合同的修改和变更应征得客户同意并通知受影响的相关方。对于选择的方法需有效的管理,在应用前应对标准方法进行验证,非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同时,对于方法变更,应进行验证/确认,涉及技术变更时应重新进行技术验证。依据采样规范要求进行现场采样,同时对样品的运输、传递、保管均采取有效控制,确保样品唯一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于某些分析项目,对采样方法、样品容器和检测时效性有特殊要求的,必须遵照执行。采样和检测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对于方法的任何偏离,必须进行技术验证、文件化、经过批准、并获得客户同意,方可使用。对于有害的环境监测样品,应进行妥善处理,交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理。对于检测报告,应符合规定相关要求,必要时做出报告意见和解释。
质量控制首先要建立质量控制方案,尽量覆盖能力范围的所有检测领域和所有检测技术路线,并确定参与人员、以及质控结果偏离时采取的措施。因为在质量控制中发生结果偏离是常有的事情,那么,如何在偏离发生时采取纠正措施,杜绝不符合情况再次发生。应在制定质控方案时就规定发生偏离时所需采取的措施,一旦发生偏离,则立即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措施,并且在纠正措施完成后进行跟踪验证。
由于生态环境监测与其他检测类型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大多数环境样本检测结果不具重复性,也无法进行像食品、产商品一样进行复检[2]。因此,如何确保结果有效性至关重要。质量控制应包括两部分:现场采样/监测过程和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而且,现场采样/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关键,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1 现场采样(含现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
在生态环境监测任务中,为了使所采样品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反映被监测对象的真实情况,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采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全程序空白测试、平行样、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机构间比对等方式。全程序空白测试是用以验证采样器具是否被污染。人员比对通常采用新进人员与资深监测人员比对的方式进行,以考核新进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采用两名资深监测人员比对的方式,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仪器比对是同一监测人员,采用不同仪器设备同时进行采样,以排除仪器的影响。有条件的机构可参加或组织机构间比对,特别是与行业标杆机构进行机构间比对,能真实反映机构的监测水平,同时切实提升技术水平[3]。
2 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
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4],主要有空白试验(全程序空白测试、实验室空白测试)、平行样测试、密码样测试、留样再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加标回收、质控样控制(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实验室间比对、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等方式[5]。
总的来说,检测工作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生命线,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其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加强质量控制,是实验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不断提高检测质量控制水平,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