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0-11-27孙铭潞钟兆真
孙铭潞,钟兆真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
1 引言
近年来,苏州市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创新成本高、融资困难等问题。因此,着力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的科技金融良好局面,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创造性,激活市场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多元的科技体系;也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的绩效;更有利于科研成果迅速落地转化,能够有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动能。今年,苏州市以“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的召开为契机,积极努力地打造苏州市科技金融生态圈,希望科学合理地配置科技金融共生生态资源,营造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全梯次培育。
2 科技金融的内涵及其拓展
2.1 科技金融的已有定义与内涵
对于科技金融的定义有很多,比较公认的是赵昌文、陈春发等[1]在《科技金融》一书中所给出的定义:科技金融是指能够推动科学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落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等,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时总结了科技金融的“5I”特征,即创新(Innovation)、投入(Input)、一体化(Integration)、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2.2 科技金融的新内涵
随着科技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耦合,现在科技金融更加重视政策层面上对科技创新发挥的推动作用,要求科技金融能够更多元化、多层次地与创新驱动战略相关联,能够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位。同时能够根据各大主要科技产业的布局情况进行投融资分配,使得风险点能够均衡分布,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2]。
3 苏州市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
3.1 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苏州市2018年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府2018〔96〕号),《意见》要求,加强科技信贷、科技保险、天使投资等方面的创新融合,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的作用,持续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的倍增效应。配套的项目管理办法随着时间的推进一直在修订完善,对现有科技金融具体政策进行了内容丰富、整合完善,“1个意见+3个办法”的科技金融政策新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由银行、政府、担保等统一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
3.2 持续推进科技金融业务发展
2009年,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政策指引下,市科技局正式推出了“科贷通”科技信贷产品。2014年,苏州市又在省科技厅、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内率先建立起了科技信贷省市联动机制,省市共建“苏州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共同实施“科贷通(苏科贷Ⅲ)”项目。“科贷通”贷款重点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促进“苗圃-孵化-加速”创新链条上三类小微企业的发展创新,推动“科贷通”贷款下沉覆盖,扩大受惠面。拓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范围,不断创新“科贷通”工作模式,完全实行科贷通“融资需求-对接-备案”全程网络化,同时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切实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加速响应了企业融资“燃眉之急”。并且优化风险补偿政策,体现政策的差异化,开展“一行一品牌”的创新。首创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向46家独角兽培育企业提供科技研发保险,保障“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苏州市通过开发一批更加契合创新研发特征的科技保险险种,加强科技研发的风险保障,助力苏州市“独角兽”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科技龙头领军企业。苏州市科技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分公司共同开发“苏州市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项目”,并在苏州市“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上签约。
3.3 增大科技金融后补助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开展科技贷款贴息工作。对申报单位在实施科技项目期间,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利息支出,以及产生的担保费用进行补贴。重点支持市级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瞪羚计划”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二是继续开展科技保险费补贴工作。对申报单位向全市保险机构购买经苏州市科技金融生态圈平台备案的科技保险险种所支出的保险费给予补贴,重点支持首次申报的企业。三是继续开展天使投资阶段参股和奖励补贴。天使投资阶段参股资金引导国内外天使投资机构来苏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支持苏州市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天使投资奖励主要是对投资于全市初创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所委托管理的投资管理企业进行奖励补贴。
3.4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依托苏州市科技金融超市平台,苏州市科技部门定期推出科技金融专项服务。一是在科技金融后补助项目申报期间,积极参与对各区、县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的解读,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二是发挥科技金融超市平台推送功能,在申报前在平台同步发布申报通知,并向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进行定向推送;三是继续开展企业机构零距离交流活动,配合科技局组织金融机构走进企业,全方位了解企业情况与优势。四是开展科技金融走进孵化器活动,积极贯彻落实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行动方案》,集聚全市科技金融资源,持续深入走入孵化器,形成常态化品牌活动,助力完善创新创业新生态系统。
4 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瓶颈分析
4.1 同质竞争加剧
国际上通常用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比重,R&D)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3]。从2019年R&D经费投入强度可以看出各地对金融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北京经费投入2233.6亿元,强度为6.31%;上海经费投入1524.6亿元,强度为4%;江苏经费投入2779.5亿元,强度为2.79%。北京、上海、深圳都在打造高端金融集聚区,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影响越来越大。苏州市投入强度远低于北上深,在竞争方面仍不具有足够优势,且竞争不断加剧。
4.2 各方协同联动有待加强
目前,苏州市在政府部门中,科技归口市科技局,中小企业由市工业信息化局负责,地方金融发展与服务工作在市金融办,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例如涉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局和工业信息化局均有涉及,其项目申报流程以及是否重叠都需要反复核实,科技型企业为获得融资或补助,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较多。同时,财政性资金、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未形成一体化的服务链,协同效应欠缺,企业“融资难”。
4.3 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够
苏州市金融业态相对比较单一化,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证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新热点相对匮乏,信托、金融租赁、对冲基金等创新金融发展不能及时有效整合利用[4]。科技初创型企业运营资本来源大多数银行贷款和财政补贴,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占比不多。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量也不多,国内外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更是少。
4.4 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融资还比较困难
在创业时期,由于研发投入大、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等原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业者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发展原因以及外部的环境影响,大多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不大、财务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不明晰、发展前景不乐观等因素,使得他们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外源融资。
5 加强科技金融结合的对策建议
5.1 进一步加大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
2019年,苏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1.45亿元,其中科学技术支出181.58亿元,占比8.48%。但和北上广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发展科技金融,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支持科技金融的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机构,带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同时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科技金融计划组织实施,聚焦原创性,聚焦产业引领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等上级重大创新项目的支持。持续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2 构建差别化扶持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的精准性,避免财政科技经费“大水漫灌”,需进一步创新,构建差别化的扶持体系。即按照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针对“苗圃”“孵化”“加速”“成长”和“发展”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匹配不同比例、不同限额的支持方式,有所侧重地向小微科技企业倾斜,着力解决“苗圃”“孵化”“加速”创新链条上三类企业的“首贷”问题。
5.3 完善科技金融协调协作机制和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苏州市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机制,加强对全市科技金融发展的总体指导、对各部门出台政策的分类整合[5]。通过政策引导、风险共担等方式,鼓励银行、担保、创投等金融机构横向联动、协同创新、推动“一行N产品,一地一特色”接力式融资的资金链条,共同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要因地制宜,如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以孵化器为主导,符合北京科技发展与金融服务高效率运作的特点,上海以完备的信息平台为特色也是基于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建议因地制宜,在搭建平台时,充分地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5.4 培养高质量科技金融人才
强化开放合作,以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以“3+1”政策的落地实施为着力点,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助推人才企业做大做强。集聚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引领带动产业向高端攀登和跨越发展的有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人才,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为苏州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支撑和引领,切实助推了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