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
2020-11-27张坤玉李小艳龚素华李一枚
李 冬 冯 艳 张坤玉 李小艳 龚素华 李一枚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新蔡分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1 城市污水的三大污染源状况
1.1 生活污水的排放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进,生活污水处理在城镇污水处理中也占了大部分比重。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居民居住区及公共区域,学校、医院、大型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场所等,医用废水、粪便、厨房垃圾、洗涤污水等均是污染源。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及有机物,容易腐化恶臭,影响居住环境。但可幸的是,随着我国科技的提高,以及对环保的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并不是一个难题,已经有相对成熟、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以保障城市的环境。
1.2 工业废水的排放
尽管工业企业都在城郊位置,但是其排放的污水在城市污水排放量中所占比例也比较大,问题也较为严重。工业废水种类繁冗、污染物复杂,含有大量重金属、氰化物、铅、农药等危害性较大的污染物,通常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有毒物质伴随,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还胁迫着人体健康。因此,工业废水处理起来就显得槃根错节,繁维复杂,政府在环保工作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尽管有各项措施处理工业污水的排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3 农业污水的排放
农业是我国的根基,因此农业污水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解决的问题。在农业作业中,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渗入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会在降水或者灌溉的过程中渗出,由此,农业生产活动就成了水体污染源。在这过程中,难降解农药直接导致了水体染污;氮、磷、钾肥料的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除此之外,通过查阅相关学者的研究资料,不难发现,畜牧业也是我国农业污染主要构成之一,如果一个猪场的养猪量为一万头,则每年向周围环境排放粪便、尿液量平均是三万吨,形成污水量达到250 万吨,随着养猪场数量的增加,每年所产生的污水量无法想象[1]。其中产生病原体、有毒物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破坏与威胁。农业污水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2 城市污水所致使的危害
2.1 生活污水的主要危害
1) 病原细菌污染,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医用废水、粪便、厨房垃圾、洗涤污水还有餐饮垃圾等均是生活污水的污染源,这些污水常常携带大量病菌,尤其是医用废水和粪便垃圾,这些污水中的病原体数量庞大、繁殖速度快,并且依靠污水中的营养物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如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容易滋生有害病毒,进入人体,造成疾病传播。
2) 诱发恶臭,长时间不处理、处理不当或者下水管道堵塞的情况下,会导致恶臭污染。这种污染直接导致人体呼吸不畅快,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使人工作效率低下、心情烦躁、无法专注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处于恶臭环境中长期工作活生活,将会使人体嗅觉减退;其产生的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性危害的气体还会致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影响人的健康。
2.2 工业废水的危害
1) 破坏水域生态平衡,直接流入地表水、江河、湖泊、海域等渠道的工业废水,会破坏水体平衡,影响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中微生物、动植物死亡,导致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从而造成污水死循环,这时候想要这些水体恢复本来面貌,就需要大量的成本及漫长的时间。
2) 破坏陆地生态平衡,地球是个流动的能量体,工业污水会因此而流入土壤,从而使土壤被污染,由于土壤污染呈现封闭性,因此,在实际中,土壤污染不易被察觉,因此就导致了土壤中微生物群体的破坏,同时也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植物的生长,也致使栖息在植物周围的生物受到威胁,从而破坏了陆地生态平衡。
3) 造成链性污染,工业废水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被动植物吸收后,残留在其体内,人体通过食物链间接吸收了这些有害、有毒物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生物的富集作用,也会致使残留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集增大,最后达到人体。
2.3 农业污水的危害
1)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农业污水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无论是在农业灌溉还是畜禽养殖业,农业肥料中的氮、磷物质以及畜禽粪便中的氮、磷元素,在不经处理的情况下流入水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恶性循环、水体发臭。
2) 土壤营养物质的富集,在畜禽养殖中,畜禽动物的粪便中通常会含有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畜禽粪便波撒到农田中后,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元素的长期沉淀,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的富集,从而破坏土壤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耕种率,毒害田间植物生长。
3) 传播人畜疾病,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畜禽动物的粪便,会招致大量的苍蝇蚊虫,这些昆虫会将寄生虫和各种疾病传播到环境中,危害人体健康;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呼吸道疾病扩散,威胁着幼畜的生长。
3 结语
根据上文对城市污水三大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可以得知,污水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会影响人的生存,因此,广大环保学者及政府部门应重视起环境保护的工作,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工程的新出路,积极研究人与环境、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的机制,为生态环境、人类生存探索更好地发展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