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2020-11-27俞鑫高建芳
俞鑫 高建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兼具固有属性,并在社会形态中承载关键地位。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优化财务预算水平管理、全面实现内控内审、着手落实绩效分析,财政部重新修订了旧有会计制度并出台了新政府会计制度,为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财政制度提供坚实政策指引。从而以此严格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遵照新制度约束与规范自身经济行为,提升自身管控实力,达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转型升级的目的。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变化
仔细研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际变化,可以发现,其整合了很多传统行政事业单位不同行业间会计核算理念,改变了传统核算方式,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具体科目、范围界定、制度优化等起到积极践行意义。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地位重新界定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要想迎合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满足未来客观需求,就需要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和社会大众诉求,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重新梳理与定位,以适应新挑战,体现新管理。具体而言,就是精准把控自身定位,明确会计工作使命,注重资金流向把控,关注绩效权责分离,才便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决策品质的稳步提升。因而,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双报告机制新要求,亟须提升单位财务的处理能力,并引入监督机制,助力单位决策优选的数据支持,而传统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经济形势,只有引入新制度,才能从制度层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地位,以形成未来财务工作的核心指引。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二次选择
行政事业单位在未进行本次会计制度修订以前,均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具体谈及收付实现制。顾名思义,其关注的核心是资金的收付,收入与支出的确认皆以资金流时间作为导向,只看当期款项的收付情况而忽略当期的实际效益,这也是基于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立属性所致。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落实给予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新发展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旧时的大收大支行政事业单位无效益化时代的终结。新制度首次引入强化商业经济实质的权责发生制,并将权责发生制与传统理念下的收付实现制实现并行核算管理,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单位的具体个人,在不违背整体效益基础上实现个人利益与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另外,对于新会计制度基础的并行适用,也体现了本次改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完整、准确的严格要求,实现财务层面上资产负债现状的充分呈现,一定程度上更利于单位财政与经营风险的规避与转移。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重点领域加强梳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留有一些旧有的问题,如:往来账款账期过长、资产管理处置不当、长期投资无法收回、绩效管理形同虚设、预算把控流于形式等各类问题。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下,各行政事业单位应着手加紧关注这些重点领域,并及时处理这些遗留问题。对确实无法回收的往来账项,按照相应准则进行坏账计提,并要求业务部门配合梳理,按照据实处理原则将无法收回的金额进行及时转销;对长期资产管理方面,按照折旧、摊销年限进行折旧与摊销的计提,并借助此次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行之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全面清产核资。对原入账时未关注的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包括预算审批等流程及信息进行优化完善处理,以客观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有的资产负债情况。既实现了重点领域重点关注,又达成经济活动成果常态化管理的新格局,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日后的双向和谐发展。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规范了相关单位会计制度,还规范了非财政补助资金,譬如资金分配、结转、结余等规范操作标准。同时,也加强了国有资产相关管理,通过折旧与摊销备抵资产管理方式,减少非流动资产流失,以重塑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资产管控风险,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进程。
早先政府会计发展进程缓慢,但因为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经管业务愈加纷繁复杂,业务范围不断日益扩大,所以新政府会计制度呼之欲出。它使单位财管范围进一步得到明确,使财管举措更加科学合理,财务体系得到健全,制度越发规范,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积极意义不胜枚举。具体而言,简要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制度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控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制度不再符合现行单位发展的需要,也不能较为完整的体现财务状况与资金运营成果。如果各单位不能够快速适时整合与调整,不能制定相应新旧衔接措施,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衔接与新制度的深入推进,还会降低工作效率。严重者,亦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新制度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水准。
(二)新制度影响了单位的精细化管控
创新的平行记账方法(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核算),从不同角度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与预算执行,以满足国家及社会不同报表使用者的根本需求。而信息公开透明的披露准则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务必强化预算、资产与内控、绩效管理,使管理措施更加详细、精准,管控流程更加清晰、透明,以从实操角度切实出发,实现财务管理水平与会计准则的同步发展,由此得出,新制度实则影响了单位的精细化管理。
(三)新制度影响了单位的现代化理念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再一次腾飞的支持,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实现现代化财务服务理念不仅是新制度的要求,也是加强自身竞争实力的必经之路。现代化理念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信息化管控与业财融合管理,只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节约时间成本,将目标效益实现最大化。在新制度情况下,一笔业务需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从各自角度进行全方位双重计量与分析,而列示报表体现的信息量更为复杂庞大,若信息传递滞后或表述不清,将无法准确计量管理,因此,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财务人员通晓业务的程度也特别关键,只有懂业务,才能在深刻理解财务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将业务和财务系统融合于一个平台之上,以借助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实现业财融合的现代化管理[1]。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施行后优化财务管理的具体举措
行政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导致传统财务工作多半不需考虑效益原则,但随着政府工作改革逐步推进,双基核算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行政事业单位需对财务工作进行再次梳理,对自身定位实施精准把控,才能进一步完善自身使命,促进财务会计工作岗位提升。
(一)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全面、彻底的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就需充分认识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带来的深远影响。转变思维,提升价值,促进转型,实现高端复合人才创新、做好业务流程二次再造并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搭建,形成人才流、业务流、信息流的闭环作业。以树立终生学习为念,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为先,并借助信息及大数据平台效应,构建现代业财融合转变,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从传统账房先生角色走出来,走进业务,融入业务,从业务中审视财务价值,降低运行成本、增强数据真实可靠性。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应针对重点风险领域,开展资产全面清查工作,缓解资产闲置、损坏流失等传统问题;对债权债务清理,需核实原因,制定长期挂账款项核销的评审意见,加强清收管理,并注重财务工作的事后核算向事前防控转移,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2]。
(二)优化财务预算管控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若想实现经济决策轨迹计量,便引入预算理念,对日常经营决策做出目标成本分析,才能有理有据辅助单位实现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和项目质量管控提升。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约束下,行政事业单位层面更应革新传统理念,树立量化思维,以指标完成为综合评价基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导向下的预算指导意义,以更加迎合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长远发展。在预算目标分解方面,既要参照历史数据,又要实时市场调研;既防预算松弛,又防预算刚性;既要保目标,又要促发展,所以,制定一个可实现目标的最佳状态,才能较好获得国有资产的最佳经济保值增值。而保障预算指标深化落实措施中,以理性考评外加感性观念,方能构建一个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较为完善的预算管控体制[3]。
(三)全面落实内控内审细则
保证财务资金平稳、高效、安全运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管理工作,相关管理者应引入现代化内控内审细则,建立监管机制,实现内外监督管理。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后,单位各级领导予以高度重视,重塑会计体系,明确岗位职能,加强成本管理及内控内审监督。使财务流程更为合理,信息数据更加可靠,从而形成一个创新理念管理、科学方法适用、从严从实监督,高效利用成果的内控内审管控氛围,以应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工作指导方针与落实。并始终保持内审敏感性,对多发问题、重点领域实施监督管理,进而实现内控内审连续性,预防风险,揭露弊端,标本兼治,效果共享,以提升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实力。
(四)着手落实绩效分析管理
认识不充分将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为视角,建立健全绩效体系,量化细化预算方法,改善信息完善管理,以便于加强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的新思路。树立绩效管理新常态,并以此为导向,进行全局、多视角、多维度流程把控,扩展管理范围,针对重点领域,涵盖各级政府财政收支、预算编制、物资采购等各个环节。落实归口管理,并坚决摒弃传统方法,将信息技术纳入其中,提高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绩效管控水平,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精准化、全流程、现代化财务管理[4]。
面临新形势下的内外部财管问题,中央及时印发新政府会计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整体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在推广新政府会计制度时,各行政事业单位应着重关注新制度带来的新影响,才能学以致用,因地制宜地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以更好实现为人民服务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