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对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作用分析
2020-11-27宋国云
宋国云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38300)
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在生产经营的同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会伴随各种风险的存在,比如营运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等。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健康发展和成长,说明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很好地防范和控制了各种风险;相反,如果一个企业只顾发展而没有进行有效风险防范与控制,这样的企业未必能长久生存下去。因此,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也成了时下进行企业管理或研究的热门话题。那么,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如何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产生的原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如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则必须要在发展和风险防范与控制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将各项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由于风险与收益并存,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甚至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各种风险,那么这些风险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一)管理层对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不够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做大做强,抢占市场份额,在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管理层没有意识到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项目投资前期调研时,更多的是凭感觉,缺少科学和冷静的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时,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或进行集体讨论研究;以及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和流程等等,凡此种种,从而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二)经营者有意粉饰业绩提供虚假信息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一方面给企业在人才引进与管理方面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薪酬福利回报,或为了获取股东,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关注,有些管理层会有意粉饰报表等重要信息资料,当企业内控运行失效时,最终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三)偏离主业盲目投资
投资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而偏离主业盲目投资,则更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中的风险。看到某些行业目前赚钱,或一味强调做大做强,不能坚守主业,而进行多元化、盲目投资陌生领域。然而,根据调查发现,现实中更多的案例得出的结论是,凡是偏离主业进行的投资,百分之九十的投资项目都没有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并且影响到公司主业的正常发展。如出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资金等因素,导致投资项目不能按期竣工投产也是常有之事;或虽投产,但是也未能产生预期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另外,即使项目盈利,但盈利水平很低,与项目投资时预测收益相差甚远,远远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成本水平。那么,这些投资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四)没有建立风险防控制度流程、或风险防控制度流程无效
这种现象在企业发展初期比较普遍,由于企业急于发展壮大,往往只重视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售,而忽视了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后,教训也非常惨痛,甚至导致企业倒闭。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9年,而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数据结果应该是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的规模时,风险防控的意识会逐步增加,因此会制定一些制度和流程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经营行为,以便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并设有专门的内审机构来进行监督执行。上市公司或有条件的企业也会聘请外部专业的审计机构对本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但是由于审计监督在后,发现时往往已经给企业造成了既成事实的损失,同时外部审计由于受到成本的制约,除非是上市或拟上市公司,目前一般非上市公司聘请外部审计的相对较少。当制度和流程在设计或运行方面存在缺陷时,势必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内外人员利用制度和流程缺陷制造风险
风险管理只是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企业不可杜绝所有风险。因此再好的制度和流程设计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制度和流程方面的缺陷,企业一般会很难及时发现,内外部个别人员有了可乘之机,这种事情往往让企业防不胜防,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二、利用内部审计防控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企业应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综合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具体措施如下:
(一)管理层必须重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一定要做到全面性,全员参与是全面性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首先作为公司管理层肯定要务必重视,在此前提下,将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全体员工传递,并建立健全相应流程制度,设立内控部门、配备内审人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防控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因此,管理层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视程度,对于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加强监控,有效防范经营者故意粉饰业绩
为了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落到实处,防止经营者有意粉饰业绩等行为,管理层必须对内审部门充分授权,并保持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具备相应独立性,将内审进行的财务风险控制落实到企业日常营运过程当中,将风险防范和控制提前至事中环节。当然,条件允许的话,也建议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或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至少每年一次),以免由于内审部门的平行监督以及自身业务能力限制的原因,造成控制不到位或未能及时发现相关财务风险。
(三)科学决策、充分论证,防止盲目投资
鉴于投资决策失误或偏离主业盲目投资,给企业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科学选定投资项目范围,拟定投资方案,明确项目投资的目标、规模、资金来源,需要重点关注项目收益和风险情况。项目选择方面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陌生行业的投资。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重点关注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做出客观评价。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必须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和集体决策制度。同时,要让内审部门应提前介入,履行必要的职责,必要时可以聘请第三方对项目投资进行尽职调查。项目投资过程中,建议安排专职部门或人员对项目投资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最大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建议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处理好收益性、风险性与稳健性的平衡关系,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四)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建设,以保证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性
企业应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情况,制定和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制度与流程能得到有效运行,建议制度与流程在正式执行之前,不仅内审人员需要熟知制度和流程,而且建议将制度和流程对员工进行培训,真正将企业风险控制落实到产、供、销全流程、全员参与。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在制度和流程执行过程中,对于公司新的业务和流程,也应及时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同时,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在内审人员选择上,应选择熟悉公司业务流程、专业性强、综合素养良好的人员担任。
(五)加强员工廉政诚信教育,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第一,关于员工廉政和诚信方面建设方面的措施。建议对所有员工,除了进行入职培训教育外,可以通过其他企业的案例对员工进行后期的廉政诚信教育培训。对一些重要岗位的员工,在入职时应做好评背景调查,确保员工诚实守信。对于重要岗位和部门负责人,建议签订廉洁责任书,明确相关舞弊行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对关键岗位,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轮岗或强制性休假制度相结合。通过岗位的调整或休假,有利于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第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牢固的审计系统和相应的审计条款,明确界定责任关系。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测机制,有效监测内部审计和其他人员。实现问责制,明确界定不同部门的责任,敦促所有部门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改进激励机制,有效激励人员积极参与内部审计活动,以便更好地评估财务风险。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适当赋予审计人员相应职权。另一方面,建议成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董事会和管理层必须要有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应根据国家相关规章和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和流程,并确保制度和流程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将风险防范与控制由事后提至事前和事中,最大限度控制并减少企业各项风险的发生,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真正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同时也相信,有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结合量化指标的跟踪预警,全流程监控、全员参与,应该能有效抵御各种风险,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也保证了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身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放眼未来,只有兼顾发展与风险控制平衡的企业才能做得更强大、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