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
2020-11-27郑立坤
郑立坤
(河南惠民城电器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现代化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够规范企业领导与员工行为,确保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下,提高经营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管理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决策正确、抢得先机,就要实时掌握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二)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内部控制通过合理授权、明确分工、制度安排,强化全面预算执行、审批流程、检查监督等手段,协调生产、安全、销售、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收支控制,监督、制约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销售等业务活动各环节,进而有效防止贪污等违法行为,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落地执行
企业最大的风险是企业战略不能落地执行的风险。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审批权限、绩效考核指标及适当调整考核指标权重等促使总部各部门及各成员单位贯彻执行企业年度战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度。
(五)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
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严格的操作流程、审批程序,为审计检查、监督、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误的发生,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控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内控制度,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中长期计划,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及特点。部分企业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或五部委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导致内控制度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及业务经营特点不符。其结果是,内控制度束之高阁,流于形式,不但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反而阻碍企业发展,使企业经营风险变得更大。企业内控制度覆盖面较窄,不能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及业务的全流程,形成管控的空白点。企业内控制度未能每年随公司经营模式、年度工作重点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制度僵化,难以落地执行,不能发挥内控制度事前预防及事中监督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管理方式、关注的重点对企业员工产生重大影响。当前企业管理中,部分管理者对企业了解不深,对行业发展趋势缺乏专业的客观的调研和判断,片面地追求短期的利润指标,忽视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企业内控制度缺乏刚性,当业务开展与内控制度发生矛盾时,不断地要求内控制度让步于业务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认为内控工作是财务部门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企业不相容岗位未分离设置控制,监管力度减弱,易出现舞弊行为,经营风险增加。管理者不重视,中层及普通员工上行下效,制度落地执行难度大,很多制度形同虚设。
(三)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与评价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划归财务部管理,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无独立性的审计工作很难做到数据真实可靠,评价客观公正,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财务部下辖的审计专员无法客观地审计财务部工作的规范性,对业务等部门审计监督也是力度有限。企业即使已设立审计部门,因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不能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风险。企业指标评价体系量化指标少、定性指标多,考核评价主观评价较多,难免有失公允。企业职责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权力过于集中,“三重一大”未能做到联签或集体决策。企业人力资源人才缺乏,公司员工招聘、辞退、培训、考核、奖惩、员工薪酬、晋升制度不健全。新员工岗前培训不到位,技能与岗位职责不匹配,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优秀员工晋升不及时或受阻,薪酬与能力不匹配。员工创新力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出现优秀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四)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落后
部分企业实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不能控制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风险点。信息系统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未能做到无缝对接,需要再造业务流程。审批系统不健全、不规范、不合理、流程不畅。内部报告系统不完善,内容不完整,传递不畅、不及时。
三、企业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业务层面应覆盖企业全业务及业务全流程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应覆盖公司全体人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全面控制,在全面控制基础上做好重点控制,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做好控制规范,将各关键节点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与企业内控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时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始终保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相适应。
(二)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具有内部控制意识,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首要条件。公司决策层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带动公司中层对内控制度的重视,中层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影响公司基层员工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只有公司全员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内控制度才能在执行环节有落地的保障。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培训,将其作为公司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司年度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公司年度战略目标,在对公司各部门、各成员单位、各业务环节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内控制度培训计划及培训重点内容。让公司全体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知道风险在哪,如何控制风险,提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能力,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范围内。
(三)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体系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议事规则,明确三会一层在决策、监督、执行方面的职责权限,确保职责分工合理,权力受到制约与平衡。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要具有相应的独立性、职业操守及专业胜任能力。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可以据公司的业务特性以项目组形式开展工作,负责组织总部各部门及各成员单位间的日常协调工作。内审部门是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及评价部门,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赋予内审部门权力以确保其独立性,同时有权处罚查出的问题。内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内审部门直接向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决策层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做出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特别是风险评估四阶段全流程管理中,加强风险组合,善用多重风险的整体应对解决方案,全面分析各风险的相关性、全面性与重点性,有效控制风险。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相比人才招揽更为重要的是对人才管理的能力。因此,“对人才的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有效管理人才,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最少要做到以下几项:首先,加强岗位培训,优选培训老师,既有外部聘请的专家,也有内部专家;既有专业技能培训,又有道德修养的培训。内外兼修,德才兼备。其次,部分关键岗位定期轮岗,通过轮岗,选拔、储备优秀人才,同时防止舞弊的产生。再次,绩效考评指标科学合理,公平公开公正,重奖对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引领企业风尚 。最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工作氛围,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分析质量
为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效率,企业应将信息技术渗透至内部控制各节点。梳理业务流程,确保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流程紧密衔接。将业务全流程中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出库、销售等各节点的主要控制点嵌入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报告及跟踪处理机制,减少因人为操纵而产生的舞弊行为。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内部控制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系统运维方面的控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应加大信息化系统资金投入,建立不同等级信息的授权使用制度,提升内控控制的时效性、准确性。加强企业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分析,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提升数据加工效率及准确性。为管理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决策,提供实时、准确、完整的分析数据。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改善内部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体系;投入资金,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系统自动跟踪反馈机制,提升风险预测及响应速度。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