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电子战更名的影响及意义

2020-11-27

航天电子对抗 2020年5期
关键词:条令电子战术语

朱 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6)

0 引言

2020 年6 月,美军发布新版《美国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词典》,用“电磁战”替代了“电子战”术语。7月,美军参联会颁布JP3-85《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新条令,同时宣布废除2012 年发布的JP3-13.1《电子战》条令。这标志着“电子战”正式退出美国军语体系,“电磁战”和“电磁频谱作战”成为描述电磁频谱斗争的主要概念用语,新的电磁频谱作战理论体系呈现雏形。

此次电子战更名不仅仅是美军军语的迭代发展,更是近年美军电磁频谱作战理论发展的集中体现。术语和条令的变化不仅会给电子战和电磁频谱管理领域带来深刻改变,还揭示了未来美军电磁频谱作战的发展方向。它是美军电子战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对整个军事电子领域以及未来作战产生重大影响。

1 电子战更名的内涵及意义

美军在新版《美国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词典》中重点对电磁频谱领域相关术语进行了调整。删除了“电子战”一词,新增了“电磁战”用于替代“电子战”,同时分别用“电磁攻击”、“电磁防护”、“电磁支援”替代了“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和“电子支援”,并增加了“电磁频谱作战”和“电磁频谱优势”等术语。

对此次电子战更名,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观察。

从微观看,此次“电子战”改为“电磁战”,仅仅是改了称谓,其定义和内涵没有变化。电磁战的定义同电子战一样,依然是“使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电磁频谱或攻击敌方的军事行动。”组成还是EA、EP、ES,所不同的是,EA、EP、ES 所指的不再是电子攻击、电子防护、电子支援,而是电磁攻击、电磁防护、电磁支援。从微观或“战术”上看,改名在理论和实践上,短期内对美军现有电子战技术、装备和作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不会改变现有的电子战体系。

在中观层面,电子战的更名反映了对电子战认识上的变化,将不再仅仅从电子装备或系统的角度,而是从电磁频谱的高度来论述电磁空间的斗争。更名为电磁战突出了电磁频谱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内涵更丰富,站位更高远,更有利于提升电子战的战略地位。

从宏观层面看,此次改名可视为美军构建电磁频谱作战体系中的一部分。2020 年7 月,美军废除了JP3-13.1《电子战》条令和JP6-01《联合电磁频谱管理行动》条令,将以前非正式的JDN3-16《联合电磁频谱作战》变更为JP3-85《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目的是要着力打造一个以电磁战和电磁频谱管理为核心的新的电磁频谱作战样式,构建起新的作战体系。

2 电子战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在电子战诞生至今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美军电子战概念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变化。1969 年美军正式采用电子战概念来描述频谱中的军事行动。随着反辐射导弹的诞生与应用,1990 年美国重新修改了电子战的定义,增加了反辐射硬摧毁能力,赋予了电子战攻防兼备、软硬一体的作战功能。海湾战争后,1994 年美军根据电子战技术、装备、功能、目标的发展,再次修订了电子战的定义,将定向能划入电子战范畴,并将电子战作战目标由原来的电磁频谱设备扩展到人员、设施和设备,大大拓展了其内涵和作用范畴。与前三次修改的电子战概念的定义和组成不同,此次改变的是电子战的称谓。

2.1 电子战概念的演变历程

从1904 年到二战期间,电子战从日俄海战中小规模无意识的应用发展到诺曼底登陆中大规模有组织的使用,但对电子战的认识和应用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电子战并没有统一的定义。1960 至1970 年代越南战争和第三、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随着雷达和光电制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飞机、军舰等主战平台的主要威胁,电子战发展进入一个高潮。

1969 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将电子战定义为:“应用电磁能以测定、利用、削弱或者阻碍敌方使用电磁频谱,以及保护我方应用电磁频谱的军事行动。”电子战包含电子支援措施(ESM)、电子对抗措施(ECM)和反电子对抗措施(ECCM)三个部分,同时明确了电子战的目标是争夺战场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

从1970 年代后期到80 年代,电子战装备在战场上的应用不断增多,尤其是反辐射摧毁在电子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使对电子战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1990 年美国国防部颁布政策备忘录MOP6,对电子战重新进行了定义:“电子战是指使用电磁能去测定、探测、削弱或以破坏、摧毁、扰乱手段阻碍敌方使用电磁频谱以及保护己方使用电磁频谱的军事行动。”该定义明确地把破坏、摧毁、扰乱敌方利用电磁频谱列入电子战范畴,即把反辐射摧毁等硬杀伤手段作为电子战的一种作战手段,扩展了电子战的内涵。

在1991 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电子战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在总结海湾战争电子战应用的基础上,1993 年3 月美国参联会将电子战重新定义为:“电子战是指使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电磁频谱或攻击敌军的所有军事行动。电子战包括电子攻击(EA)、电子防护(EP)和电子支援(ES)三个主要部分。”同以前的电子战定义及其组成相比,此次定义强调了电子战的进攻性,不仅把反辐射武器而且把定向能武器列入了电子攻击手段的范畴;同时指出电子攻击的目的不仅是削弱敌方电子装备的性能,而且要削弱、抵消或摧毁敌方的战斗力,电子攻击的目标不仅是设施或装备,还包括操纵这些设施和装备的人员;此外电子防护不仅包括防护敌方电子战活动对我方装备、人员的影响,而且包括防护已方电子战活动对我方装备、人员的影响。该定义和分类沿用至今。

2.2 电磁战概念的孕育形成

近年来,美军电子战领域涌现出大量新概念,包括电磁频谱战、电磁机动战、频谱战等等,新概念新理论的涌现一方面说明新形势下电子战发展迅速,充满活力,同时一定程度也表明传统的电子战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需要用新的概念理论来描述电磁频谱斗争。为此,美国国防部一直酝酿在联合作战层面采用新的概念术语来描述电子战。各军种、电子战行业协会及智库也积极参与其中。

美国电子战行业“老乌鸦”协会倡导使用“电磁战”这个术语,指出正如空中的战斗被称为空战而不是战斗机战、海上的战斗被称为海战而不是舰船战、陆地上的战斗被称为地面战而非坦克战一样,电磁频谱内的战斗应根据战斗空间而不是具体的装备/物来命名,电子战是电磁频谱领域内的主要斗争形式,称为电磁战更符合逻辑。

以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为代表的智库也不断推动电磁战新概念的形成。2017 年10 月5 日,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布了《决胜灰色地带——运用电磁战重获局势掌控优势》报告。这是该智库继2015 年12 月推出《决胜电磁波——重塑美国在电磁频谱领域的优势地位》之后围绕电磁战的又一研究力作,被称为《决胜电磁波》的续编。报告没有沿用前一个报告中电磁频谱战的说法而是采用了电磁战的称谓。报告指出,电磁战由电磁频谱中的所有军事行动组成,包括通信、感知、干扰和欺骗,是电磁频谱作战域内的战争形式。报告认为,电磁战为美军应对中俄灰色地带挑衅提供了有效手段,是应对中俄灰色地带挑衅的解决措施。

2019 年7 月,美国空军发布条令ANNEX 3-51《电磁战和电磁频谱作战》条令,替代了2014 年发布的《电子战》条令,用于指导空军电子战的组织与实施。这是美军首次正式使用“电磁战”术语并发布相关条令,它不仅是美国空军条令的重大发展,也是整个美军电子战条令和理论体系演进的一个重要信号。新条令把“电子战”改称为“电磁战”,对此美国空军特别指出,美国参联会正在对联合条令进行修订,预计会将“电子战”改为“电磁战”,作为对应于电子战联合条令的军种条令,空军条令中电子战术语称谓的变化是为了与联合条令保持一致,是对联合条令的预判与支持。相比于“电子战”,“电磁战”从技术上讲更为准确。“电子”主要指无线电和雷达等系统,而“电磁”则包括所有的电磁频谱辐射。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泛。

2020 年6 月,美国发布新版《美国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词典》,对相关术语进行了调整,宣布用“电磁战”替代“电子战”、并新增加了“电磁频谱作战”和“电磁频谱优势”等术语。新军语词典的发布,确定了“电磁战”取代“电子战”成为该领域的正式用语。

3 从电子战更名看电磁战的定位和作用

从电子战到电磁战,其称谓和定义的不断变化,反映出美军对电子战认识的演变,结合此次美军条令变革,可以洞悉电磁战作用和定位的变化以及美军在电磁频谱作战领域的战略布局。

美军电子战过去曾分别隶属指挥控制战和信息作战,是指挥控制战和信息作战的组成部分,而此次电子战更名以及相关条令的变化反映了电磁战成为电磁频谱作战的核心,为进一步构建新的电磁频谱作战体系奠定了基础。

1992 年,美国参谋战联席会议制定了指挥控制战战略,指出指挥控制战(C2W)定义为“在情报相互支援下,综合应用作战保密、军事欺骗、电子战和实体摧毁手段,阻止敌方指挥控制能力获得信息,影响、削弱或破坏敌方指挥控制能力,同时保护己方指挥控制能力不受这些行动的危害。”电子战被视为指挥控制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湾战争之后10 余年间,电子战被列入了信息作战范畴,成为信息作战的主要手段之一。1998 年10月,美军颁发了JP3-13《联合信息作战》条令,并将《电子战》条令纳入到信息作战条令的序列中,编为JP3-13.1。

将电子战纳入信息作战范畴导致电子战概念的独立性不复存在,也使美军电子战发展进入低谷。对此,2010 年“老乌鸦”协会在《2l 世纪的电子战》白皮书中就指出:“当前的信息作战定义混淆了电子战效果、方式和方法,电子战是提供信息作战效果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信息作战的组成部分。”2011 年,时任美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签署了一份名为《国防部内的战略通信与信息作战》的备忘录,对信息作战重新进行了定义。此举将电子战从信息作战中脱离出来,对电子战影响深远。2014 年3 月,美国防部发布了新版《电子战政策》指令,明确了美军电子战能力发展应遵循的政策,详细规范了国防部各部门的电子战职责。新指令并没有将电子战隶属于指挥控制战或信息作战,从内容、形式上强调了电子战的独立性。

此次电子战更名为电磁战,尤其是JP3-13.1《电子战》和JP6-01《联合电磁频谱管理行动》条令的废除和JP3-85《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的颁布,标志着电子战从过去隶属指挥控制战、信息作战,转变成为电磁频谱作战的核心组成。

对于电子战的作用,过去美军是将电子战作为重要的作战支援手段,通过“软杀伤”和“硬摧毁”的综合使用,作用于敌方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电磁频谱,发挥战斗力“倍增器”作用,其定义和定位是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变化的。而新的电磁战术语力图从新的电磁频谱作战空间定位电子战,将电磁战与空战、海战、地面战等同,赋予了电磁战更高的战略地位。

此次发布的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开辟了一个新的JP3-85 系列,显然是要塑造一个与联合空战、海战、陆战、空间作战、赛博空间行动层级等同的作战行动。这将为推动电磁频谱成为独立的作战域、电磁战发展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此次美军电子战更名并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是反映出美军对电磁频谱和电磁频谱作战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电磁战和电磁频谱作战体系的建设不仅将对美军军队建设、作战规划、组织实施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深刻影响电子战和电磁频谱管理乃至所有军事用频系统未来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条令电子战术语
歼-16D电子战飞机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电子战大拿”歼-16D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奥运术语
篮球术语及游泳术语
海湾战争中的电子战运用及其启示
老一辈革命家与军队条令条例
世界上最早的军事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