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资保障为东方红一号筑牢坚强后盾

2020-11-27王铮刘俊潘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宇航物资保障事业部

国际太空 2020年4期
关键词: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元器件

王铮 刘俊 潘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宇航物资保障事业部)

2020年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 周年,50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实现零的突破到如今中国航天的“群星闪耀”,物资保障始终是型号研制中重要的基础保障工作,在确保型号成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1 在物资匮乏中起步的中国第一个卫星计划

1957年10年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1958年5年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随后,研制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提上国家日程,工程代号“581”,拟定的目标是1960年发射。可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研制卫星“缺衣少粮”,当时研制的条件异常艰苦,物资严重匮乏。为了研制爆炸螺栓,科研人员自己动手将手电筒的电珠泡玻璃轻轻敲碎,取出中间的灯丝,沾上少量的引燃药,制成点火器,再利用硝化棉作为起爆器。为了研制时间控制器,科研人员从市场上买来一只小台钟,取出机芯,摘去时针和分针,将秒针改装成一个控制触点,用一根细康铜丝拴住摆轮,通电熔断康铜丝释放摆轮,达到钟表启动,实现时间控制。

一位曾经参与“581”工程的科研人员回忆道:“在当时的状况下,如果把造卫星比喻成做馒头,首要问题是没有面粉,也没有小麦,别人也不卖给我们,我们要自己开荒、种小麦、磨面粉,最后才能吃到馒头。”1959年1年,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集中力量攻关导弹和原子弹,对“581”工程做了调整,中国的第一个卫星计划被迫中断。

2 东方红一号工程上马,物资保障承担重要角色

1964年,东风二号导弹和原子弹相继成功,提振了全国人民的士气,钱学森和赵九章等科学家分别致信周恩来总理,提出研制人造卫星的时机已到。1965年5年,经中央批准,人造卫星再次启动,工程代号“651”,人造卫星从过去多年的学术和技术准备转入了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程研制的时期。1967年初,为了“把我国分散的空间科学技术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的建议,获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

1967年11年,研究院正处在紧张的筹备之中,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也正处在关键时刻,发射时间已经确定在了1970年。此时,在钱学森的推荐下,孙家栋受命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为了在筹建中顺利开展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任务,在孙家栋主持下,组建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生产指挥部(简称“651生产指挥部”),指挥部下属一个办公室,办公室设了3 个管理岗位,分别负责计划、技术和物资保障,“一竿子插到底”,调度卫星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这是研究院最早的型号物资管理组织架构,在这一架构下,研究院便有了最早的“物资人”。

1967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正处于初样阶段,星上供配电系统图纸设计出来,而投产所需要的接插件、电缆和一些元器件还无着落,“651 生产指挥部”立即多方协调,争取了大批接插件、电缆和元器件货源,解决了供配电系统生产的燃眉之急,大大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有力地保证了初样电性星的生产配套。

1967年底,“651 生产指挥部”赴上海进行乐音板、电缆、元器件等的电子、质子辐照试验,参加试验的人员不顾辐照对人体的伤害,在1968年2年春节前夕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

3 为东方红一号找到合格的器材

研制卫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攻克诸多方面的难题,其中卫星所用的材料、元器件等物资的保质保量的供应是卫星研制成功的基础,贯穿始终、影响成败,正如王希季院士所讲:“卫星上的每一个元器件、零部件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整个卫星的命运。”20 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能够找到供货的产品也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以下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中出现的与元器件有关的几次质量问题:

1968年11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串联星试验,发现一些元器件质量不过关和技术上不够协调等问题。

1969年9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正样检验星试验,试验中胆电容、晶体管等振坏。

1970年2年,东方红一号卫星进行卫星靶场合练,发现元器件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这些元器件的质量问题都被一一化解,最终有力保障了东方红一号的成功。为了给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找到质量可靠的器材,研究院老一辈的“物资人”奔波在祖国各地的生产厂家,制定技术方案、订货、下厂监制、验收,在保型号成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家栋院士当时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他在传记中生动地描绘了研究院老一辈“物资人”日常工作的历史缩影:“以小小的电信号连接插头为例,当时国内没有一个工厂能够制造出有20 多个插针的质量合格的连接插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找到上海无线电五厂,与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傅具体切磋探讨,制定了初步方案后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将这种卫星上专用的也是非常特殊的插头造了出来。”

4 为型号研制贡献“物资智慧”和“物资方案”

1970年4年24日,东方红一号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东方红》乐曲在太空中回荡。从提出号召到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十二载,将梦想变为现实,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曾经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闵桂荣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东方红一号靠谁研制?是向国外购买技术和部件,还是我国独立研制?当然一致回答是靠自己,靠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独立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当时没有请任何外国专家,整个卫星,包括材料、元器件全是国产货。”

在以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型号研制实践中,参照“651 生产指挥部”的模式,研究院逐步形成了卫星研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虽然几经岁月演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物资保障”始终被视为关键的一环,为研究院每一个型号的研制贡献了重要的“物资智慧”和“物资方案”。

猜你喜欢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元器件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国产元器件选型方式及流程分析
宇航型号元器件国产化自主可控的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闵桂荣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天记
如此文章应该摘得更详细些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数字奥秘
例析人造卫星的圆周运动及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