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把“金果果”变成“钱串串”
2020-11-27
今年3月20日,彰武县四合城镇风沙渐起,黑木耳生产也进入打孔催耳的关键时期。彰武科技扶贫特色种植团前往辉煌菌业基地进行现场调查和技术指导,通过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方联合,为扶贫基地生产发展和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5月27日至28日,为助力彰武地区打造“沙地甜瓜”优质品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辽宁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彰武县设施蔬菜专家团队在西六家子镇“甜蜜蜜香瓜种植合作社”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哈尔套镇、两家子镇、平安镇、丰田乡、西六家子镇的村干部和种植大户50余人踊跃参会。
8月28日,辽宁省农科院到彰武县调研指导“院县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共建”工作,通过科技扶贫共建、科企合作等方式,以党建为引领,助力开展“党建+科技助农”、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共建工作。
…………
近年来,彰武县始终坚持以科技共建助力脱贫攻坚,在辽宁省农科院大力支持下,通过党建引领助推规划设计和成果试验示范点建设,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6+N”工程拓宽脱贫攻坚路
彰武县精准对接农业技术专业院所,与辽宁省农科院签订了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共建协议,以科技共建平台为依托,以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契机,围绕优势产业,开展顶层设计,组建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建立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通过人才输送和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培训,培育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政府+企业+科技+贫困户”的科技扶贫模式,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自科技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彰武县大力实施“6+N”工程,引进6个团队、40名专家,打造出特色果树、出口花卉、特色种植、设施蔬菜、粮油种植、畜牧养殖六大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涉及16个乡镇、36个基点,示范优新品种104个,示范现代实用技术87项,建设示范基地8870亩,建立畜牧养殖示范区3个,直接经济效益3800余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47户,分红240余万元,安置农民就业773人,收入1300余万元。进行现场技术指导260余次,举办技术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发放农业技术推广资料5600余份,培训基层技术人员44人,培育县乡级本土专家38人、村级技术骨干130余人。
今年,彰武县拓宽科技共建服务领域,以辽宁省农科院沙地所章古台基地为核心,巩固完善草业资源圃、草业生产示范区、沙地中草药资源圃建设,开展围封草场、林下草场、疏林草原建设及饲草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发展生态草原。充分利用辽宁省农科院现有的“辽宁农村科技服务商城”平台,在该平台上专设“彰武特色农产品馆”,推进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安排下派的14名科技挂职干部自主选择有代表性的科技示范村,以村办扶贫农场和扶贫养殖场为切入点,全力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以“现代农业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建立专家工作站分站,进行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形成“专家带典型、典型带农户,特色成产业、产业有市场”的良性循环模式。
每个基地的顺利建成、每项工程的成功运行,都为彰武大地注入了科技“催化剂”,让土地资源真正活起来,让农民快速富起来。
人才汇智推动产业焕光彩
辽宁省农科院的科技和人才注入,使原本普通的产业焕发出新的光彩。彰武县与辽宁省农科院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支撑、脱贫致富”的共建方式,建立了东北最大的现代种苗繁育中心,打造出彰武县的菊花品牌。
果树专家刘永海(左二)在彰武县大德镇来虎村向村民传授果树种植技术
切花菊是科技助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兴隆山镇、冯家镇的花卉产业基地,切花菊按期生长、如期开花、到期出口国外,以蓬勃的生长姿态展示着科技力量与发展前景。外源激素调控切花菊生长关键技术等6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使花卉基地每亩生产成本节省4000元,经济效益提高30%至50%。前不久,兴隆山、冯家花卉项目棚区的800万株切花菊蓬勃绽放,每枝花售价0.8元,比2019年售价高出0.1元,今年仅成花一项,纯收入就可达300万元。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快成长,带头实施“统一供应种苗、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出口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科技共建助力脱贫攻坚。
在西六家子镇“甜蜜蜜香瓜种植合作社”,一个个品相好、甜度高的香瓜映入眼帘,这是设施蔬菜团队技术投入的硕果。近年来,专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各个环节,为合作社找准经营思路和产品定位,推行生产标准化、作业轻简化、程序规范化技术改革,引入高品质甜瓜新品种,开拓高端甜瓜市场。2020年,通过应用甜瓜吊秧等8项技术,整体产量从每亩2000公斤一跃提高到每亩3500公斤。在产品营销方面,专家团队整合资源,精心设计产品包装,引入高端果蔬经销商,使产品销售价格从每公斤2.5元提高到每公斤4元。
合作社每年可为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名贫困人口发放分红款8万元,10名贫困人员在园区上班,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脱贫。专家团队的进驻,彻底改变了合作社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彰武地区的甜瓜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庭院经济打开乡村致富门
随着各类基地的建立,共建合作双方发现了一个问题——基地的发展都是以企业为主,周边农户只能打工,而且安排人数有限。如何让农户自己当“老板”呢?辽宁省农科院的专家开始拓展科技服务领域,让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扎根”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打造庭院果树经济区,引领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庭院果树经济区目前涵盖8个乡镇、12个村、483户,分为精品果园综合体、庭院果树一条街、民宿田园综合体及庭院果树专业村四大板块,包含苹果、榛子、李子、梨等6个果树树种12个品种,栽植果树846亩,其中精品园栽植340亩,农户栽植506亩。
庭院果树的顺利种植、庭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专家和各级干部的辛勤付出,在庭院经济工作推进会召开后,辽宁省农科院项目首席专家、彰武县副县长(挂职)赵立仁立即行动起来,顶风冒雪深入各乡镇,实地考察地块。“庭院经济就是要找好地、找对人,高标准种植、高规格管理、高效益示范”。在赵立仁的建议下,全县的高标准精品果园都选在了四周有防护林、土壤适宜、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有合适经营者的地块,为发展庭院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德镇关家村第一书记刘永海自今年春季以来一直奔波在果园和农户庭院之间,只因放心不下去年栽下的2万多棵果树。他曾向当地农民允诺:当年成活、三年见果、五年丰产。为兑现承诺,从冬至春,从春到夏,从园址选择到栽培管理,每个果园里都洒下了他的辛勤汗水。他常说:“发展庭院经济有4个要点。一要抓好现有老果树改造,让老果树结果,让老百姓信服你;二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庭院经济赢在起跑线上;三要培养好人才,让农民离开‘拐棍’独立行走;四要做好精品园,每个精品园都是标杆,能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深耕勤种,终获硕果。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成果无不浸润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目前,彰武县正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建设,不断破解发展难题,让科学种植技术创新传承,让扶贫产业开花结果,让庭院果树的“金果果”变成“钱串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