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类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究
2020-11-26郭文娟
郭文娟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各类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脉相承,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里面专业课程主要是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引领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新动向等,而今,要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就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与德育功能,积极寻找课程德育元素,通过对课程的有效设计和实施,体现育德内涵,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1]。
1 工程管理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1 国际形势和经济建设对高校思政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大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期,容易出现认识的偏颇,识别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国际局势诡谲多变,社会现实纷繁复杂;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舆论监督缺乏力度。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能力强、精力旺盛的黄金时期,新时代教师要秉承坚定的信仰,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凭借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认识和解读世界形势,探究社会现象和矛盾困惑,通过历史和国际形势比较,分析中国特色和优势,坚守政治立场;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正确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增强识别和判断能力,提升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2]。
1.2 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学可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路径
网络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使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广为传播,学生思政教育外延的不断拓展,仅仅依靠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不能应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生热情和接受力都更强,对专业老师的结合专业知识的讲述信服力更强,结合专业课开展德育教学,已成为拓宽和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2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探究
2.1 注重理论引导与实践结合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在课程内让学生了解工程项目从投资决策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的系统性管理,让学生学到如何利用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实际工程中会遇到的复杂问题。而在课本中学到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管理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2.2 以系统教育思考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开放性思维是当今教育所推崇的,缺乏思维转变能力与适应性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智能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将系统教育思考法嵌入授课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广大青年正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以系统教育思考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刻苦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以新视野、新理念投身祖国建设[3]。
2.3 寻找本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通过关注学生的期待和发展需求,恰当选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最佳结合点,尽量避免单调生硬地“说教”,创设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实践形式,寓教于乐,推动“专业理论”于“道德实践”的有效结合。可以以典型建筑师和结构师的故事为融入点。通过建筑师和结构师的简介和作品介绍,帮助大学生培养客观、理性的心态,提升自身审美、创新、公民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提升乐学感、科学美感等情感素质。以学生关注的重大结构安全事故事件经典案例作为融入点。借助案例教学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再教育。以出现的结构安全事故作为案例并进行分析,不断充实案例库,如结合美国“911恐怖事件”“桥梁坍塌事件”“上海房屋倒塌事件”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工程结构设计及其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国家等行业规范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违法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约束感。
2.4 强化实践育人,培养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工程类专业都属于应用性专业,有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试验、实训和实习等,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都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专业教师利用实践环节进行育人却很不够,应该在应用理论知识的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还应将知识上升到家庭、社会、国家的层面,讲解本行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的工作能力要求,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跟上建设行业发展步伐,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强化对国家与家庭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自觉性。如课程设计时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严密的工作思路、细致的计算和绘图能力,遵守建设规范和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等。
3 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课程思政改革是教育的一场革命,有势不可挡之势。作为理工类专业课程的一名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自我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并积极探索课程德育元素,不断适应充实完善,切实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从而提高学生获得感与认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