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2020-11-26陈维贞
陈维贞
山东省港口集团渤海湾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4
1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结合战略眼光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有较多的问题。
1.1 对战略规划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的战略布局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但是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充分普及。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侧重于事务性,这可以说是管理理念滞后性的表现。虽然现在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将企业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加以结合,但是从本质上说,其仍然仅是企业规划下的一个附属产物,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产生该问题的成因在于,很多国有企业仍然将自身的发展和经营作为主要目标,在这种生产导向之下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属于一种成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要素,但并没有上升到战略性资源的调度,有一定的辅助性和从属性。
1.2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效益的核算
在大部分的国企中不可避免的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成本和效益的核算。以固有的传统观念,人力资源管理被当作低回报的一项投入。在员工的选拔上,通常是领导直接做出决策,而这种现象不利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而且可能无法满足国企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国有企业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人才流失已经达到了70%,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员工的富余,不能做到真正的“人尽其用”。这其中一些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没能起到推动作用,然而真正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却又是匮乏的。
2 动态管理基本思路和目标
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就是让静态的机构和职位处于活动的待组合状态,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岗位竞争、职务竞聘、选人用人、优化组合,让最适合、最优秀的人到最恰当的岗位上来,实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能级匹配目标。围绕这一思路,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动态管理的贯彻实施。通过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机制,使人力资源的潜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
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分析
3.1 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
(1)按劳取酬,合理分配。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岗位责任、劳动强度、工作技能、贡献大小细化考核指标,拉开收入差距。收益分配向风险高、责任重的生产岗位倾斜,特岗特薪,易岗易薪。合理确定在岗和待岗,出勤和休假等不同情况下的工资待遇标准,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把工作成果作为个人职位晋升和效益核定的重要依据。通过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等薪资激励,促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严考核、硬兑现”的原则。项目结束后,以签订的项目合同和内部承包责任书为依据,组织全面的考评验收,依据考评结果,及时办理奖惩兑现,使员工真正体会到优有所值、劳有所得。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项目部、项目组和员工个人,公开表彰,给予重奖,使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3)价值引导,仕途激励。严肃认真的做好员工考评工作,建立员工考绩档案和人才储备库,树立楷模标兵,积极为每个优秀的员工创造学习提升、成长成才的条件和机会,尽可能地使每个员工的职业愿景和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互渗透,融合一致。使员工事业上的成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成为企业进步发展的有效动力。
3.2 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层,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战略性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科学地整治。将职业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致力于实施有效的员工培训以及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管理者应该发挥的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以及利于员工全面发展的制度。正确地引领人力资源团队的发展与建设,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栋梁[2]。
3.3 建立执行有效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选拔机制
上行下效,领导的作用尤为重要。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与坚定的政治立场,起到引领与带头的作用。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使人力资源管理愈加有效。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提升员工的创新性,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以提高。创新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执行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理论与原理充分融入人力资源管理,选择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
3.4 树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动态变化的,国有企业为了更好地立足于这一市场环境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与策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全面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参考西方企业的发展,可以洞穿西方很多国家第一技术资源便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极大地影响到企业乃至于国家的发展,这点在发达国家中更为突出。故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观念,促进人才的引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3]。
4 结语
实践有力的证明,人力资源动态管理,是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扭亏脱困的有效措施和最佳途径,先进的体制机制能够为综合型人才的成长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和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