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实务应对探讨
2020-11-26朱月强
朱月强
一、引言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有效地对错报风险加以预判与应对,同时还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安排等相关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进而导致审计准则履行不符合规范、风险评估形式流于表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与讨论。
二、风险导向审计基本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是当前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的实施在降低审计风险、节省审计成本等方面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以及内部控制情况,其次开展控制测试,最后实施实质性程序,进而有效提升审计效果,做好重大错报风险的完善与应对。
三、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没有按照准则的要求履行审计准则
1.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现阶段,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对风险评估树立正确的认识,缺少相应的审计思路,存在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仅仅是一种形式,无益于实际工作量减少的错误思想,这种思想最终导致很多时候审计人员仍旧采用凭证抽样、账务核对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并没有顺应时代发展对账项基础审计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在开展相关实质性审计程序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导致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
2.没有按照评估程序执行。没有按照评估程序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缺少对内控设计和控制活动的事先了解,没有对其具体情况进行评价;第二,审计计划的制定没有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性质;第三,没有将单位内控制度落实在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中;第四,审计结论的得出只凭借简单实施询问程序进行,缺少询问观察、检查以及穿行测试等其他评估流程的综合应用,整体上缺乏审计依据;第五,面对单位亏损、资不抵债等问题时,没有对审计项目风险进行实际评估。这些都是降低风险导向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1]。
3.缺少分析性程序。在风险审计的各个阶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地掌握异常情况,找到单位错报的问题,增强评估的严谨性。但是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这部分的把控,没有对会计报表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没有结合不同年份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究毛利率的差值,对异常的情况缺乏细致的说明;未结合每个月的变化对毛利率的变动进行研究;缺乏对每月和每年占用比合理性的分析;缺少对重要财务信息的关注等。
4.没有涵盖所有的业务范围。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审计人员应该对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探究,但是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这些要素的考量。如在对小型信贷公司进行审计时,其中就包含多项业务,包括基础的信贷业务、私募债以及其他的信贷业务等,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对所有的业务进行把控,仅仅对基础的信贷业务进行评价,缺乏对其他业务的考量,就会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二)风险评估形式流于表面
执业人员在没有对单位在行业中的特点进行严谨分析,工作缺乏针对性。例如,没有对风险控制点进行合理描述,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工作中沿用之前的底稿,缺乏适用性;采集的企业资料和之前留存的底稿存在矛盾,不知道应该具体参考哪份数据,导致工作混乱不能找到评估的关键点;提出的风险评估结论缺少底稿的理论支持,在底稿中只是反映工作的执行过程,但是缺乏具体的数据和笔录证据;在财务账款中存在错报的风险,但底稿中不具备相关的证明。
(三)评估结果和审计程序前后矛盾
执业人员没有结合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正确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该结合不同的业务模式和企业类型采取对应的程序,增强审计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加强审计评估结果和程序之间的紧密性。在执业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工作计划和实际情况不一致。例如,在风险评估程序中把固有资产的减值评估为特别风险,却没有进行对应的测试。第二,描述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第三,汇总表格中的信息前后自相矛盾。例如,在汇总表格中把收入的变化识别为报错风险,而在进行汇总时记录的报错风险和实际的风险不一致。
(四)审计名词定义不清晰
一是当对风险结果进行探究时要把其中某账户的某一部分认定为高风险,但是部分执业人员却把整个项目都认定为高风险。二是无法明确定义穿行和控制测试。穿行测试是根据业务发生的过程,判断每个环节是否合理,控制测试则是判断业务关键点的控制情况,分析具体的效果。一个关注整体的业务流程,另外一个关注具体的环节。
四、风险导向审计实务应对措施
(一)明确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要明确风险导向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审计方法,能提升企业发展的水平,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时应该将风险和错报构建起联系,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减少审计的资源支出。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规范工作的基本流程,提升评估结果和审计流程的契合度,保障汇总表格中的各项数据都能够与审计程序一一对应。在所有类型和规模的审计工作中都应该坚持审计理念。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参考企业运行态势和制度,了解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手段,之后再进行完善的风险识别工作并进行积极评价。如果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就需要对内控进行探究。
(二)使用正确的路线进行风险审计工作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评估的基本程序为先全面了解被审计企业情况和运行环境,其次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对整体和业务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和评估风险,最后制定审计的策略,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增强逻辑关系。在整个工作中必须一直保持审计理念和逻辑,每个程序都需要配置详细的底稿。例如,记录企业的真实情况、运行和财务风险、企业的诚信度、工作和独立能力以及资源量等。在业务执行前对整体层和业务层进行分析,探究内控的措施和执行情况。之后进行科学评价和评估,判断业务循环的类型是属于实质性方案还是综合性方案。当业务完成后还应对报错情况进行评估,明确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类型。风险评估程序在每项审计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按照程序推进,防止发生后期补稿的问题。
(三)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判断和怀疑
项目经理以及合伙人都应该树立大局观念,在把控全局的基础上对各项细节进行关注。在进行执业操作时,要对整体制度和具体流程设计进行全面把控,整合单位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在工作中要注重财务和业务结合的理念,对审计风险进行全面把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两者的匹配程度[2]。此外,要从财务信息分析拓展到非财务信息中,从内部信息探究延展到行业和竞争公司的信息中,丰富财务信息的来源,加强与非财务人员的合作。不仅要关注企业财务和资产情况,还应该分析企业的经营态势、经营动力以及存在的风险。对企业的负债情况、与事实不相符的财务制度以及大量的现金流保持怀疑的态度。
(四)对错报的情况进行探查
在进行审计操作时,执业人员应该对报错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进行探究,评估是否会造成重大报错的问题。例如,执业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现单位销售的商品出现大减价的情况,利率已经跌破基本点,那些公司就有可能出现货品计价报错的概率。为了保障工作的严谨性,执业人员就应该分析单位在减值时是否进行了内部控制,管理层是否下达了减值的指示,如果存在,那就说明报错的可能性较低。
五、结语
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增强对重大错报风险的预警与应对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审计准则履行不规范、风险评估不够深入等问题限制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因此工作人员应进一步提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视程度,同时采取正确的方法以提升相关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