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金融机构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之浅谈
2020-11-26田文静
田文静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中小企业融资利好政策,金融机构也纷纷响应号召做出调整,但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遭受重创,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融资需求更为紧迫。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资金短缺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即使停产也会产生日常开支的现金流出;二是因销售停滞可能导致的现金流断裂;三是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萎靡,直接影响企业复工后的经济效益。对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疫情中稳住资金流,并使企业支撑到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目前疫情仍时起时伏,随时都有可能小规模爆发,后疫情时代已经成为常态。在这场持久战中,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已难以支撑。虽然政府迅速出台了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中小企业利好政策,但对于解决大量的资金短缺问题也只是起到了杯水车薪的作用。在正常时期,因直接融资成本高以及中小企业的天然特性使得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助力方[1]。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也只有金融机构有能力在短期内向大多数中小企业施以援手。202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但不管是加大资金投放力度还是降低利息,对于渴望资金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要获得银行的贷款却并没有变得更容易。当前情况下,亟待救助的企业越来越多,特殊时期金融机构会更加谨慎,在产业链里有较强生存能力的大企业仍然比生存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在疫情之下更加难以冲破融资困境。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融资愈加困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综合实力不足导致融资困难。与大企业相比,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相对单一,缺少品牌价值,核心竞争力不足,同时又更重视分配,主要将利润用于分配和消费,不注重自身完善及长期规划,抗风险能力弱,面对疫情冲击更难自我保全。中小企业自身综合实力不足,很难获取金融机构向其提供资金的信心。
2.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即使是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也可能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部会计信息可信度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品、品牌理念及发展前景等潜在价值大多是软信息,透明度不高,难以准确量化和传递。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金融机构为了防范信用风险,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抵押或担保,而中小企业受限于行业或者发展初期,又缺乏符合现行标准的抵押或担保,无法取得融资资金以抵挡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
(二)金融机构方面原因
除了中小企业的自身因素对融资形成的影响较大,现行金融体系、信贷管理制度及金融产品设计等金融机构方面因素也不倾向于中小企业融资。首先,金融机构的趋利性使其不偏好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一般额度小、时间紧,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天然劣势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贷款的边际收益要低于大企业贷款,过多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不符合收益最大化原则[2]。其次,金融机构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大多不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审批流程烦琐,审批时间过长,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紧迫的资金需求。最后,现行金融产品的设计方案大多依托于抵押和担保融资方式,与中小企业具备的融资条件不匹配。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使得目前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受疫情的影响,金融机构不仅要应对存续贷款坏账增加的风险,还得面对因复工而大量新增的融资需求,即使政府向金融机构发布文件、出台中小企业融资利好政策,也很有可能因执行乏力而收效甚微。
三、后疫情时代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的自我改善方面
1.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疫情是危也是机,关键是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把危机转化为自我变革、寻求新发展的契机,也能让投资者有提供资金的信心。为了提高融资实力,建议企业在疫情期间做好降低成本、缩减费用等应急调整的同时,做好以下中长期规划:一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将企业传统线下业务搬到线上,不再受制于线下环境变化,这样才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风险;二是注重利润积累、信用积累,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品牌实力,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心;三是做好企业融资长期计划,在融资方案、成本测算、资料准备、人员对接等方面做到精细化管理,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新政策,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融资利好政策,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可以提供抵押担保的资源,尽量满足金融机构信贷要求。
2.中小企业要善于展现自身的综合实力,自我改善融资条件。中小企业应完善自身的企业财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经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提升企业财务的透明度,通过数据证明企业的硬实力;充分利用自媒体、社交平台等网络传播力量,做好企业文化宣传,打开品牌的知名度,向公众及金融机构传递企业的优质软实力。这些措施可以使金融机构预见企业的近期目标及发展前景,有利于其改善自身融资条件。
(二)金融机构的外部助力方面
1.金融机构应尽快完善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管理体制。根据中小企业数量多、业务多样化等特点,在授权授信上进行分门别类的精细化管理,合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进而使政府利好政策尽快在中小企业身上产生效应。
2.各金融机构及政府合作整合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疫情期间,单个金融机构很难独立承担风险和损失,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税务、财政、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的合作,推动信用信息的平台建设,通过信息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各类金融机构还可与政府部门合作,根据实际情况与中小企业共同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兼顾自身的风险控制。
3.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丰富服务方式,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障碍。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应深入了解并分析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客观评价企业实力,增强信贷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可通过宣传讲座、人员培训等形式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素质,增强金融意识,了解融资所必备的条件和程序,最终实现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双赢的目的。
4.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各自的优势不同,融资需求不同,相对应的金融产品的设计方案也应相应调整。比如近几年提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就是以融资企业为核心,充分利用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形成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企业的上下链关系,考察企业的资信情况,跟踪企业的产销情况,依托与企业有往来的大企业的信誉降低融资风险[3]。一旦平常时期的供应链稳定,则在疫情期间,上下游企业都有可能为其融资助力,中小企业就不再是孤立无援。
四、结语
经过疫情的洗礼,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症结更加凸显。后疫情时代或将持续很长时间,作为融资需求方和主要供给方,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分别从自身出发,相互配合,找到双方利益发展的平衡点,以求突破融资困境,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