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2020-11-26于振芹
于振芹
如今,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在此阶段中行政事业单位仍然需要面对众多挑战。在我国出台税费体制改革政策之后,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责任相应提高,其只有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才能有效遏制风险的发生,进一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由此可见,深入的研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内涵及具体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过程中潜在的会对财务工作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财务风险会导致企业最终获得的利润与预估的利润之间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降低企业的收益。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会一直存在,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比较特殊,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会忽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行政单位在筹资领域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发展、其他企业资金拨付、日常经营所得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拨款的依赖性非常高,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扩大自身的筹资方法和渠道,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准备充足的资金。部分项目周期较长,回收资金需要较长时间,这对企业资金管理极为不利,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企业也因此需要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
在投资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不但需要承担起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而且也要确定投资项目并分析和评估拟投资的项目是否可靠,从而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一旦投资分析的偏差较大,无法及时收回所投入的资金,就会面临坏账的风险,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内部经营管理也将出现诸多不确定性,导致投资风险高居不下。
对于日常支出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营需要投入的管理经费、职工福利、固定资产损耗等费用较高,若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未采用严格的资金支出监督与考核机制,将难以管控资金支出,无法有效调动资源,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领域,必须创建健全的管理方案来规范化管理员工的工作模式和行为习惯,若制度不健全,或者是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与行业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符,就无法有效识别各类风险,也无法准确把握各项政策,导致无法做出准确的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则会因信息获取不及时或不完善,影响到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有待加强
要确保财务管理能够发挥作用,就必须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遵守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为企业发展助力。然而,就事业单位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员工认为企业借助财政拨款便能够稳定发展,只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和规章制度完成即可,并不需要重视风险管控,认为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未站在整体角度安排工作计划,由财务管理部门全权负责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其他员工并未参与到其中,以至于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并未产生实际作用。
(二)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严格贯彻落到实处
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控制力度。尽管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可是内容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完全以上级要求为财务管理制度内容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在少数,其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未能综合考虑自己单位的实际状况,财务管理制度带有鲜明的管理者的意志,要全面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难度比较大。如今零基预算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预算中被广泛使用,可是在制定预算制度时却依然是采用基数法,导致经费调动与应用缺乏合理性,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不完善,未能严格监控预算过程,人为因素对经费预算与支出的影响较大,预算支出不够规范,给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三)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自身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水平有高有低,部分员工属于半路出家,且因日常工作量较大并未接受相关的培训,也未深入研究财务风险管控,在此领域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接受新知识培训课程,以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四)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实力度不足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导致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无法落到实处,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方案,但是因人员结构十分复杂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落实到位。目前尚未确定会计内控制度的工作范围和标准、内部无法落实工作、权责不明和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人员综合素养较低、工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等问题均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还存在内控制度缺乏监管、忽略了控制过程的重要性、评判标准不科学等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贯,提高全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存在财务风险,可通过财务管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中央和上级部门发布的政策,对税费改革和营改增等制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准确把握,并加大内部宣传力度,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各个员工都能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规定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落实到实践当中去,创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方案,规范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预算管理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内容、目标、方法与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各个岗位都能全面执行,实施严格的内部考核和监督机制;还要推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严格审查预算制定、实施、监督与纠偏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所有的经费支出,采取严格的经费支出报批程序。针对预算外的费用支出要进行全面追踪,一旦出现经费不明等情况,相关人员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接受调查。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首先,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交由专业能力强且综合素养高的优秀人才来完成,正确把握国家政策,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把握政策的水平、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高效完成工作。其次,需要引导财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全新的政策法规和企业内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企业内部信息,借助现代化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并创建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整合企业内部的统计、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软件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最后,还要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力度,通过严格的第三方监管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调整,避免给企业经济利益带来损失。
(四)强化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会通过内控制度控制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主要由财务审计、风险预警和财务牵制等几部分共同构成,属于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在实施内控制度时,应对人员岗位胜任情况和责任意识等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出现权责不分的情况,借助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同时还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并将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注重细节,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潜在的财务风险,防止出现系统性的财务风险,确保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