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
2020-11-26王震东
王震东
基坑降水技术主要指利用集水明排、井点降水等施工方法将施工区域的地下水引流至他处,以降低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施工中常见流砂、管涌、坑底失稳、坑壁坍塌等事故,对于地基、地下管网以及建筑物构成一定损坏,采用基坑降水技术降低地下水位,能够为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
1 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方法分析
1.1 井点降水法
通过在基坑周围埋设大量的渗水井点管,并在地面组装抽水管路系统,利用井群连续抽吸地下水,确保基坑周围地下水位能够降至一定的深度,保证基坑的干燥度。井点降水法具有施工简便及易于操作的特点,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任何形态的基坑施工中进行应用。而且通过降水后,土壤较为干燥,易于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降水后井点下土层固结,土层强度增加,有效的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了流砂危害的发生,实现了对地下水的防控。
1.2 帷幕排水
在建筑工程处于建筑物密集及地基土具有较强渗透性的位置,则多采用帷幕排水方式。在基坑开挖时采用帷幕排水方式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基坑周边地下水的渗入,有效的实现对基坑侧壁的支护。而且利用帷幕降水方法,基坑内排水量减少,有利于实现对基坑附近建筑物及管网等地面沉降的有效控制,减少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物及构筑物带来的破坏。但在齡应用帷幕降水过程中,需要科学进行设计,并根据标准的规范来指导施工作业,以此来保证基坑的顺利开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 基坑降水技术的施工工艺
2.1 定位成孔
采用测量仪器定位控制点,依据降水方案设计图纸确定具体井位,待钻机就位后采用正循环钻井工艺完成成孔处理,将成孔设为φ600mm、井位误差控制在10cm以内,并且在钻井过程中控制好钻压、转速、泵量等技术参数,依据孔段差异分别选用自然造浆或人工造浆护壁,保障成孔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
2.2 清孔与下管
在深井井管沉放前完成清孔作业,在钻孔达到标高后提前进行清理,再进行提升,调整泥浆密度、清除污物,防止泥浆内部含有泥块,并利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洗孔;在下管环节,需保障井管安放的垂直度,确保其过滤部分处于含水层适当范围内,利用铁丝、竹板进行固定,保障下管过程中始终处于垂直状态。
2.3 填砾环节
提前下放钻杆,针对孔径为600mm的降水井,将管径设为273mm,使钻杆与孔底距离保持在0.35~0.45mm之间,利用钻杆内泵进行泥浆传束,边冲孔边调节泥浆,使孔内泥浆沿滤水管外侧孔壁、井管呈环状间隙进行反浆,使孔内泥浆密度保持在1.04左右;待填砂高度到达孔口后停止填充,并且采用返水快投法进行管外填砾,封闭井口后从管内送入清水,待水流返回后即可迅速均匀撒入砾料,使其中的杂质、细砾沿循环槽排出。
2.4 洗井环节
在下管填砾后利用清水及时洗井、滤除沉渣,保障孔口返浆达到17s,为消除降水对主楼围护桩的影响,需在挖除第一层土前利用水泵直接抽水,待挖除第一层土后在距孔口1m处利用粘土进行密实填充,保障降水保持良好势态。
2.5 试抽和降水试运行
在使用水泵进行试抽的步骤里,需要保证电缆以及排水管道的预设施工,避免抽水的管道因为其它的设备而损坏,施工现场应标明,必须安装泵系统和排水系统,然后执行相应的测试操作。在降水试验过程中,为保证抽水以及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前对地面以及井口的静水位、地面标高等进行测量,以保证设备试验的顺利进行。另外,相关业务经营者应实时观察水位,及时了解水头压力和地面沉降的变化,防止周围地面下沉。
3 应用基坑降水技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的防范建筑物及路面、管线沉降的问题,需要在降水井点管和建筑物及路面、管线之间设置回灌井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连续回灌,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补充,以此来降低降水井点对周围的影响。在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中,要基于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当遇到粘土层较厚或是粘土透水性较差的情况,打孔时宜将孔打在井点轴线范围我,并埋设井点管成孔,在孔内填筑粗砂,形成砂柱,以此来贯通地层上下水。抽水作业时,宜采用下部抽水的方式,将下漏的水及时抽走。在具体抽水作业时,需要对井点管进行检查,依据管内水流声和管面的潮湿度来判断管内是否存在淤塞的现象。一旦发生淤塞时,则利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处理,确保达到较好的降水效果。在降水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夏季要在雨天及时利用塑料薄膜覆盖边坡,并准确好相关抽水设备,及时清理排水明沟及沉淀池里的淤泥。冬季则要利用保温材料费覆盖井点联结总管处,避免管道被浆坏。
4 结语
在进行基坑降水作业时,在重视降水效果的同时,还要有效的防范降水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降水技术方法,确保降水的安全,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