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障碍患者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及治疗药物分析

2020-11-26靳桂杰

关键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脑血管

靳桂杰

(吉林省公主岭四六二医院,吉林 四平 136100)

CVD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概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晚年生活以及生活质量[1]。临床上,基于精神病患者发病因素、自身疾病免疫特点等特点,发生CVD疾病人数较多。基于此,本文探究精神障碍患者CVD的发病因素、治疗药物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精神障碍合并CVD患者为NM组,收治的76例CVD患者为NN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NM组:男5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5.52±3.42)岁;NN组: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20±3.51)岁。纳入标准:均经神经外科专家会诊并CT检查确诊为精神疾病者。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既往史等基础资料,统计CVD疾病好发的高危因素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23.0统计,组间采用x²检验。

2 结 果

2.1 高危因素分析比较(见表1)

表1 高危因素分析比较[n(%)]

2.2 NM组患者抗精神药物用药情况(见表2)

3 讨 论

CVD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现已成为患者致残风险的主要因素,患者发病后易引发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疾病风险。精神疾病大自身病症的影响下,精神疾病 CVD患者的致残风险将会增加,致残等级、程度将呈进一步加重[2]。随着人口社会老龄化,患者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增加,精神疾病患者在长时间服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将会提升患者的发病概率,在进而增加患者的精神症状,双向循环,不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吸烟、高脂血症方面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饮酒习惯、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显著。有研究表明,酒精中毒、长期饮酒的患者极易加重脑卒中患者风险,同时也是青年人脑梗死地风险因素[3]。精神异常患者服用奥氮平(9.75%)、利培酮(63.42)、阿立哌唑(7.32%)、氯氮平(19.51)等新型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为主,但利培酮等药物虽然看了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但易引发高脂血症等新的治疗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VD发生,需在临床治疗中,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CVD发病因素与饮酒习惯、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有关,但与既往饮酒史关系最为密切,在精神障碍CV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利培酮等精神药物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脑血管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