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探讨

2020-11-26马亮

商品与质量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水利工程工程施工

马亮

河南宏大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开封 475000

水利水电的存在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关键性惠民工程,可发挥出多重效益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且直接关联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此,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可行的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工程整体质量,在此基础上确保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为社会的发展助力。

1 水利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1.1 周期长

水利工程在施工阶段因其规模庞大。所以,它所需要的施工时间也较长,并且投入成本也较大。通常情况下,施工周期可达到2年甚至10 年。其中所应用的施工材料、人力资源都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这就需要水利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应控制好施工预算,以免超出预算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负担。另外,长时间施工,还会导致出现不确定风险的概率有所增加。因此,在水利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周期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分配,最终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促使水利工程顺利完工。

1.2 专业性强

从工程建设环境来看,主要发生于河道、湖泊等区域,施工作业时易受到地形、水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此,施工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立足于现场实际情况,为之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提升施工质量[1]。

1.3 施工条件差

总体上,工程施工较为复杂,现场施工环境较为苛刻,易受到暴雨、滑坡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需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创建完善的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状况,为之采取灵活调整措施,以便提升技术方案与工程实况的相适性,为施工作业提供指导。

1.4 安全风险大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多建设于交通不便的山地区带,在爆破等环节施工作业时存在较多危险,为确保安全施工作业,就必须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创建可靠的安全制度并将其践行至实际之中,尽可能改善现场施工环境,从根本上将排除安全隐患,以免在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

2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2.1 施工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不高

为了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取得较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培养非常有必要。然而,现阶段一些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者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总体监督管理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此外,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总体较低,一些技术人员责任心较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够认真落实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不能够正确对待质量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控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水利工程总体质量控制效果不佳[2]。

2.2 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在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是第一位,其中主要表现就是水泥不过关,并且水化性能比较差。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缺乏着合理性,这些配置关系会降低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并且在整体运输过程中,如果不按照标准来进行保温或者是防寒,就会导致整体性能发生变化,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经常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这就会造成有裂缝出现。因为原材料的质量或者是其他的操作手段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工程,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2.3 施工工艺的问题

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工艺不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进行执行,其中主要就会包括水利水电的工程地基,只进行简单的清理,以及对于地基的深层状况没有进行合理的了解,在进行地基的平整压实过程中也没有做到详细的处理,对于有些问题是存在大量的弹簧土或者是松散的土壤这样就会导致整体地基不牢固,出现安全问题,在进行土方的填筑时所采用的填充料较差以及不分层碾压等问题,这样不能够满足整体的设计要求。

2.4 未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水利工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从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由于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性较高的系统性工程,牵涉到的施工单位也是非常多,无法建立统一的施工管理体系,进而造成一些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时没有确切的制度可以借鉴。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品质,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因素对水利工程施工效果的影响,必须要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健全水利工程施工体制与管理模式,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章可循,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不佳的问题[3]。

3 水利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项目是一个系统性的建设项目,施工周期较长且施工内容繁琐,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系统,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也能够及时发现水利工程施工中潜在的风险,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单位的真实管理水平,明确规定各个岗位职员需要落实的职责,利用管理体系逐步强化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并对出现的问题追责到具体的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品质与效率。

3.2 进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

施工作业的开展需得到“人”的支持,施工人员在展开各环节作业的同时,还是重要的组织者,所有工程人员都要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对此,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需要面向所有工程人员展开培训,体现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等多个层面,令施工人员可以准确认知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携手确保施工质量。

3.3 推进工程施工程序化、标准化与规范化

工程施工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性措施。施工程序化是指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要科学的安排施工工序,尤其是上下道工序之间存在质量控制关系的,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来进行,在上一道工序未完成或未达到质量标准之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执行。施工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指对于施工作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化文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作业应满足标准、规范要求。

虽然很多施工单位目前都在实施施工作业的“三化”要求,但在执行、落实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一定要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工程施工的程序化、标准化与规范化。

3.4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对于施工材料的购置,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专门人员负责,强化对材料的源头把关,突出设计文件等的指导作用,结合施工阶段需要,有序突进材料的购置工作,进而将材料的合理价格与高质量使用结合起来。

同时,对于购置的材料,需要做到科学分类,妥善管理,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落实保护性管理,避免大量施工材料积压到施工现场;对于施工材料,需要突出领取登记等相关工作,严禁各种形式的浪费,以此来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水平,对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其次,加强部门沟通,实现有效的质量监督和监理。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到的要素比较多,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通过明确职责,相互配合,能够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进度,只有加强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才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质量问题。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

3.5 加强施工过程中人员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许多与工程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明白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做好笔录,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措施记录在案,所记录的内容是在今后在评定施工质量以及工程验收中的一个重要凭证,为了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图纸会审的方法来进行及时的错误纠正,为了尽可能减少质量的问题,相关人员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对施工工艺的把握,对于相关技术的要求要进行逐步的审核,避免发生问题,杜绝人为因素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下,各地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升温,为了更好的突出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延长其基本的使用时限,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施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依托于扎实的施工作业,可以确保施工设计方案落到实处,从根本上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过硬的质量,这样才能将水利工程与地方经济发展等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但是,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导致在施工阶段存在着许多质量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水利施工的高质量推进。

猜你喜欢

水利水电水利工程工程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农村水利水电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MD4-1000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