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产品品牌培育的难点思考及对策分析

2020-11-26熊侃

商品与质量 2020年22期
关键词:种质培育农产品

熊侃

广州市广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280

当前农产品品牌培育的难点在于农业标准化建设基础不足,并且各地区不同程度缺乏农产品品牌培育库、绿色品牌培育和品牌宣传推广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当前我国应该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尽快地制定并完善统一的农业生产标准、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区农产品品牌培育库,加强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品牌推广宣传,提高地区性农产品品牌的竞争优势,尽快地将地区性农产品品牌与市场需求对接,实施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培育。

1 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元。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反而低于工资性收入。但是,家庭经营收入长久以来一直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农民收入的基础。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可以解决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老弱人口留守农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新时代,互联网 + 等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等农业技术都在快速更新与发展,对农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一定要借助新技术新方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现代农业中,农业高度商业化,农产品高度商品化。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品牌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势必要建立品牌化策略。做好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2 农产品品牌培育的难点问题

2.1 农业标准化建设不统一

农业标准化是一种“统一、协调、简化、优化”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标准以及管理标准,统一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与建设。目前,我国各地区农业标准化建设不统一,因此对于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缺乏高质高效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参考。这是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中最大的难点。

2.2 缺乏农产品品牌培育库

品牌培育库是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我国地大物博,农产品种类丰富,各具特色,完善的农产品培育库可以为农产品品牌培育分类管理提供良好的品牌。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属于按批次培育,这种培育模式单次培育数量少,农产品培育见效慢,影响着我国农产品著名品牌的培育与宣传。

3 农产品品牌培育的策略

3.1 打造农产品品牌是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的现代要素和重要抓手

近年来,广州市越来越重视绿色企业和绿色农产品的发展,使绿色企业和绿色农产品的数量迅速增加[1]。一是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区域大型物流中心和功能齐备的专业市场;加大区域通讯设施的投入,增强区域与外界信息资源的交换流通能力。二是积极协调金融服务机构,改善金融服务,推行项目担保、合伙联保、财产担保等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形式,从而降低信贷担保门槛;加大农产品相关企业贷款额度,积极发展信托投资、融资租赁和财政联保业务,基本消除农产品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种的资金制约因素。

3.2 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夯实产销对接基础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让生产者“卖贵”实现增收,也可让消费者通过“买好”满足需求,二者通过品牌获取各自效用较大化,进而促使双方主动剔除障碍,实现对接,夯实了产销对接的基础。具体来看,一方面可以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全程安全严格。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覆盖监管,确保每一份农产品物有所值,吃着放心。

3.3 提升农产品质量

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制订科学的技术规程,让农产品的生产有标准可依循。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完善人员监管,对农产品实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程、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三是进行科技创新,改良传统品种,培育新品种,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3.4 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

国外成熟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是由专业的农合组织或农业企业来负责,与农户是利益共同体,与此不同,国内依然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为主。显然,我国农业产业普遍缺乏农业经济意识,不善农产品经营。一方面,农民观念滞后,更新较慢,基本没有农产品要做品牌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相关企业也缺乏品牌意识,大多只处在设立产品标识阶段,并没有品牌培育的科学素养。

我国迈入市场经济多年,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样,相对而言,性价比高的品牌更受消费者欢迎,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品牌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产品来说,也是这样,农产品从业者需要摆脱固有观念,看到未来农产品品牌的强大影响力。

从农产品销售角度,要逐步将农产品产业链延长,从卖初级农产品,到初加工农产品,向卖农产品品牌发展。从品牌推广角度,要增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拓展品牌产品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同时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不仅是商标注册,还有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科学规划与营销,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2]。农户、企业、政府共同协作,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

3.5 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形成产销利益共同体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缺乏品牌运作,产品附加值低,普通和优质农产品没有明显区分度,采购、包装、渠道、市场等混同,也没有精准定位的目标客户群体,鱼龙混杂,导致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不能凸显,缺乏竞争优势。表现为一方面生产者因增收不明显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消费者因担心购买不到优质农产品造成品牌认同感差[3-4]。对于消费者而言,认证品牌是“金字招牌”,特色供给是价值认同,品牌可减小消费者选购成本和时间,使选购的农产品物超所值,产销利益共同实现。比如在疫情期间,传统市场关闭倒逼网络渠道成为销售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加之网络宣传不可比拟的优势,使产品由大众消费走向私人定制。此时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将农产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特色标识特别展示,能极大提高产品的区分度和辨识度,特别是采用专用包装、专属流通渠道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强化对农产品品牌的价值认同,实现了农产品由“供给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

3.6 加强对传统种质资源的保护,呵护区域品牌发展源泉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作物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是维系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拥有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种质资源研究和创新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现代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形势已不容乐观。现在传统品种的保护和传承完全依靠农民,而农民与得到政府和企业双重支持的商品种子供应商相比,完全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传统品种产量较低,而对常规育种来说提升产量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因此传统品种不断被淘汰。但是,高产量并不代表高质量。在集约化农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却普遍觉得食物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追本溯源,味道的丢失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种子的丢[5-6]。人们日常食用的粮食、果蔬等,很多本质上食用的都是其种子,是其所携带的优质基因。因此种质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基础和味觉体验。有效利用好种质资源,也是中国由种质资源持有大国向利用大国转变的必然途径。

4 结语

培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策略。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品牌建设与品牌经济效益的提升。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猜你喜欢

种质培育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