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2020-11-26司芳
司芳
中共阳谷县委党校 山东聊城 252300
1 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现状
1.1 社会治理的内容丰富
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更加强调政府对于社会的服务功能,减少对于社会的行政干预,即政府要当好“守夜人”和“裁判员”的角色,而不是一味地制定行政指令,约束社会的正常发展。基于此,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这主要包括:
(1)民生领域的社会治理。加强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政府在民生领域对于人民的承诺,帮助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生领域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主要有居民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食品安全和交通等领域。
(2)社会治理的公平正义问题。在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和不同社会阶层群众收入差距大的形势下,社会治理的公平正义问题需要更加地关注。城乡、东西部地区发展公平不足,发展的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受到更多关注。
(3)安全保障领域的社会治理。不仅包括国家的安全保障工作,免受外国势力的侵犯,还包括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公共道德领域的社会治理。在当前部分社会群体中存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网络不文明言论蔓延,制假售假的现象,需要加强道德领域的治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1.2 社会治理注重以人为本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活动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治理领域同样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满足和实现为社会治理的重点,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社会治理以人民为核心,以人为本,以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主要依据,以此来满足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2 加强我国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社会治理理念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不断以最新的治理理念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1)树立创新的社会治理理念。改变过去的管理型思维模式为服务型思维模式,加强行政机构改革步伐,使得过去的行政指令计划式的社会治理理念转型为以人民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在社会治理中,政府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根本出发点,政务服务讲究人文关怀,及时对于公民进行政务和日常生活服务领域的温馨提示。创新服务提供的方式方法,开设服务便民窗口,让群众办事能够一次性办成。加强有关民生领域的社会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学会自主运用政策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树立协调的社会治理理念。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社会治理中需要发挥优势地区、优势领域的带头作用,更要补齐发展短板,以使得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比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比较落后,基层群众的生活需求满意度不高,这就需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补齐基层发展的短板。
(3)树立绿色的社会治理理念。社会治理领域中同样需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使得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及时缓解因为生态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相关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解决严重损害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使得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感得到增强。
(4)树立开放的社会治理理念。加强社会治理方面的国际沟通和交流,积极促进国际合作,推动政府间和民间团体的人员来往和交流。在借鉴他国经验,总结他国教训之中,实现社会治理领域的求同存异,互通有无,互鉴共荣[2]。
2.2 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向好的前提下,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这些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
(1)社会治安问题。有些地区尤其是基层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对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犯罪率居高不下。这就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于社会治安领域的整治和规范,及时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2)教育问题。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优质教师队伍缺乏,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受教育对象的教育机会公平,容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医疗问题。当前医疗资源领域的资源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大医院排队挂号,而基层乡镇卫生院数量不足,医师水平差距大,医疗基础设施不健全,优质医疗资源少。一些困难群众容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4)住房问题。在当前大城市和一些二三线城市普遍存在着房奴的现象,年轻人还房贷压力大,工资水平较低影响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住房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3]。
化解社会矛盾冲突需要依赖政府的解决,更需要多元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各项法律、政策,以制度的约束性特征规范特定利益群体的行为。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兼顾效率和公平,以使得不同社会群体都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政府和媒体网站等宣传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宣传,使得广大群众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并能运用好政策。对于贫困落后地区,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力度,使得优势资源和优质服务能够向贫困地区倾斜,不断缩小贫困地区和发达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同时社会矛盾的解决也要依靠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领域,政府要懂得有效放权,社会能够自治的领域要交给社会自身化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对于社区中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中的志愿服务队伍的有效作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能够过上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