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创新思考

2020-11-26刘丽玲

商品与质量 2020年23期
关键词:标准化规范标准

刘丽玲

咸宁市信息与标准化所 湖北咸宁 437000

加强中小企业的标准化战略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将有利于企业在管理水平、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的提升,促进企业竞争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我国中小企业标准化现状分析

1.1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涉及行业广泛,中小企业是我国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寿命短,新旧更新较快,企业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导致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缺乏发展动力;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存在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低,造成其市场竞争力差,市场影响力小;中小企业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弱,对经济景气变动、金融环境及产业形势变化,无法及时判别,抗风险能力弱。因而其寿命周期都比较短,每年都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同时又有大量中小企业创立,新旧中小企业的更新速度较快[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依然步履维艰,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2018年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及融资策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日本、欧洲的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可以达到12年,美国达到8年多,而中国只有3年,原因就在于不成熟的公司运营体系。

1.2 我国中小企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2.1企业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动力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受限于企业规模、发展状况,仅满足于完成客户要求的工作,对推进企业标准化的热情不高。在缺少内在动力的情况下,中型企业仅仅停留在参与标准化制订、参加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缺少话语权,不可能深度研究企业标准化,成为“卖标准”的一流企业更是无从谈起。而小型企业,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艰难求生,企业管理者往往有心无力,没有资金、也无精力去推进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同时,中小企业中专业规范的标准文本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只关注提高利润,忽视产品的标准化,企业没有专业规范的标准化文本,在技术上缺少相关要求和规范。例如在某些以建筑生产资料为主的企业中,标准资料严重缺乏,有的仅是图纸和生产资料配方,更有甚者,将生产数据潦草地写在纸上,称之为标准。这样的“标准”没有经过任何主管部门的审订,是不正规的没有效力的“假标准”。

1.2.2使用的相关标准“水土不服”

由于中小企业的营运情况与大型企业不同,条款繁多的标准不符合中小企业实际,强行套用大型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思路,会出现标准的复杂性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容、不适应的情况,致使中小企业没有大型企业的人力财力,却有着大型企业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导致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时,失去了灵活机动的优点,尾大不掉,反应迟缓而丧失先机[2]。

1.2.3专业的标准化人才不足

由于人员严重不足,中小企业普遍未设立标准化工作机构,未设专人专岗负责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化人才的严重匮乏,成为制约标准化事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水平提高 的“瓶颈”。许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对于产品标准化的知识储备不够;一线技术人员对于标准化生产的了解程度不高,使得企业至上而下的标准化生产的素养不足。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

1.2.4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某些企业内部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管理人员的权责不明,降低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效率。某些企业拥有产品的生产标准,但是不规范不合理,对于一些重要的材料和零件没有固定的一整套生产标准,原材料选购也缺乏质量控制,产品从选料-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没有科学规范的标准,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3]。

2 中小企业标准化的创新

2.1 制订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标准

要看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困境,设身处地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打造量身定做的标准,不能浮于表面,脱离生产实际。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机厂)在发展初期,员工纪律涣散,企业发展乏力。张瑞敏到任后,提出了著名的“13条管理规章”,用简单易懂的标准来要求员工,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环境,最终实现了企业命运的逆转,成为上市企业。海尔集团的崛起,就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标准化范例。

2.2 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小企业输送标准化人才

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职校、成人教育、社会机构等,采取专业培训、委培、定向培训、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为市场输送初级、中级、高级标准化人才;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化人才的认证、注册、管理的制度建设,实施“注册标准化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此同时,着手组织实施标准化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培养和引进了解国际标准化规则、熟悉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能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高级标准化人才,培养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标准化工作领军人物。

2.3 健全组织结构

以人为本,是当今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企业需要在内部设立相应的标准化机构,可以组建标准化处(室)、设立标准化技术岗位等。企业可以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定期将标准化技术人员送至主管部门开设的培训班学习,强化业务能力,更新知识储备,使企业能够在标准化方面与时俱进。

2.4 以质量管理标准为纲

企业应以质量管理标准牵头,制定适合本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设计试验规范、工艺规范、检验规范等标准,从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标准体系。

3 结语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但要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还得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在标准化工作方面,更需在意识上、行动上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标准化规范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标准化简述
来稿规范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