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要点及发展方向
2020-11-26马光银
马光银
章丘市城建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山东章丘 250200
建筑工程不仅仅是我国居民的住所,它更加代表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紧紧相连。在新时代、新背景、新环境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各方关注,只要每个单位在每个环节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那么建筑工程在建造过程中,质量一定能得到有效的监管[1]。根据国家规定银行资金限制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大背景下,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提升房屋工程质量,质量监督工作任重而道远。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点分析
1.1 工程设计环节存在缺失
在设计环节中,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如果不符合工程的整体性要求,相关工程参建单位没有从建筑体的实际建设状况来进行出发来考虑。且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工艺要求,很有可能会和设计阶段相联系,也就意味着如果在前期工作中就出现了一些失误,那么也就必然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出现质量之类的问题[2]。另外也存在很多工程施工单位,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刻意缩短工程施工周期以及节省必要的工程投入资金,致使质量问题产生。有时候也可能会因为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因而造成建筑某处节点上配置过多过重等设计问题。
1.2 工程施工环节重视度有待提高
在建筑施工工作中需要尽可能选择材料质量过关,并且性价比更高的建筑工程材料来加以使用,不能过分的节约经济成本,而使用一些质量不符合的工程材料、施工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密不可分。具体来说,在施工前期材料的选取上可能就已经存在较大问题,采购材料部门可能在采购时没有完全按照标准来进行采购,或者是以次充好,使得材料上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由于部分建筑工程单位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在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造成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存在工程材料不符合工程建设规定的现象。
1.3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事实上也就是对于其中某些方面进行管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目标的清晰程度和方法的科学性都会对管理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高质量的管理工作,可为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效率的有效措施,但就目前土建施工管理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时,还存在着管理效率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的状况,需要展开优化管理[3]。将制度与目标相统一,将制度细节落到实处,做到有制度、有措施、有控制、有反馈,多环节、多保证抓好质量管控。
2 质量监管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2.1 细化建筑工程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作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主体,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更加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来加以使用。在开展正式的施工作业前,相关建筑工程负责人员必须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查,并且审查必须精确到每一个结构,确保在每一个设计上都有详细的尺寸说明,这也就能够从根源上杜绝由于设计图纸的标注不详尽而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2 监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内外墙立面在粉刷时都需要注意其防水性能;在建筑的内部,则需要注意各种管道的连接和安排。需要对施工现场展开巡视,及时消除各项潜在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问题,以便将安全危险遏制在萌芽之中。在的底层需要进行地基的建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也要主要夯实地基,以免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由于地基不稳而引发的质量问题[4]。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和材料实施三重防护,即在采购时做好质量检查、在进场前展开质量抽查、在使用前实施再次检查,应通过反复检查与管理,达到最佳材料管控效果,保证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2.3 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在新形势背景下,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已经成为其安全管理的客观需求。由于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单纯依靠人工很难实现全过程、全方面管理,所以需要依靠现代化设备与技术,应通过构建全方面监控系统以及信息沟通系统的方式,对施工各环节情况展开监控,及时就施工情况做好沟通与协调,进而达到有序、高效现场施工效果[5]。针对建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隐患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制定出针对性的隐患问题解决策略来加以保障,不断提高建筑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
3 结语
在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建筑工程本身来说,其本身已然成为许多办公楼和大型企业实体的重要成分。随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推进,质量监督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对待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筑工程质量需要多方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建筑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们应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构建符合工程项目自身需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从而匹配管理方法与建设需求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