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路径研究

2020-11-26吴永立董欣高佳璇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决策国有企业

吴永立 董欣 高佳璇

(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更需要监督评价领导人内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升级,国有企业作为经济体制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改革、参与创新、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及时把握经济责任计新时代的内涵和发展要求,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与质量。

一、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特点

(一)形成新高度的认识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审计属于政府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政治特性。一方面,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拓展,包括有效管理和使用公共资金与国有资产资源、审查领导人权力使用与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领导人的主要职责出发,以其决策为审计核心,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审查经济职责的履行程度[1]。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有了新的要求,更加关注权力运用的效果,强调事前控制与防御,强调经济责任的全覆盖。

(二)使用创新的审计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大数据技术,建立安全统一的大数据审计平台,利用云储存技术将现有的审计信息整合进大数据审计平台中,实现数据按需、有序、安全开放与共享。采取智能化方法,加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增强审计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准确度。

(三)形成新的审计成果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可以加强企业的经济与廉政建设。对于普遍性、有趋势性的问题,需要允许范围内公开通报,使审计结果更具透明度,扩大审计影响;审计结果需要作为审核领导负责人日常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需要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计入人员档案;增加审计的联动性,发挥大监督合力。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类型,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背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并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迅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逐渐占据市场,随之使大型国企逐渐老化,引发我国企业结构的较大变革。对此,政府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离任审计为主,占据82%的极大比例;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董事长、领导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一般很少对企业其他的负责人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般集中在对重大经济决策判断失误,导致企业资产损失与利益受损,同时受损的金额较大;认定审计结果存在问题之后,最终审计责任的界定较为统一,主管承担责任的较多,而非企业负责人。

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界定不明确

国有企业需要进行重大决策时,表面上看是集体决策,实际上董事长占据绝对地位,其决策占比很大,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划分个人想法与集体行为,从而导致负责人只承担较少的审计责任;我国一般采用离任审计模式,企业存在“先离后审”的情况,前任负责与后任负责难以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有效区分,个别公司甚至出现“旧官一走了之,新官置之不理”的现象。

(二)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首先,设置的评价指标并不全面。在这种审计类型发展的初期,只有普通的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而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与盈利水平,对于领导人的廉洁执政情况、职责履行情况、决策是否正确这些问题都无从验证[2]。其次,审计体系的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保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并未出台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详细文件,使得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无法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三)审计资源较少

一方面表现为具备经济责任审计知识的专业人员较少,其政治敏感度一般很难符合政府设定的标准,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由普通审计人员负责;另一方面,个别企业在面临审计时会提供并不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以及虚假的重大决策意见,使得工作人员很难开展审计工作。这种企业不配合的现象也是审计资源缺乏的表现。

(四)审计结果运用不规范

首先,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采取离任审计模式,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审查和评价的效果,无法为奖惩和任免提供依据;其次,目前审计结果一般不公开披露,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会采取例外原则选择公开披露,这使得审计过程难以保持应有的公平公正,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法产生真正服众的实际效果。

四、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审计部门独立性较差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审计部门通常是依附于国有企业存在的,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并不能独立决策,而是受限于国企领导人。审计人员需要经过公司负责人的同意签字,审计并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问题,也无法根据问题意见真正做到整改提升。这种非独立性限制了审计部门的自主性,也使得审计质量以及客观公正性受到影响。

(二)经济责任审计人才短缺

我国的国有企业成立较早,最初并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与审计部门,随后,随着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一些财务人员转而从事审计工作。然而财务人员缺乏审计能力、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并没有充分承担应有的审计职责。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国有企业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加过硬的专业知识、审计技能及政府素养,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审计人员此方面尚有欠缺。

(三)审计技术与审计范围变化

目前,大数据广泛应用,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中已不再适用传统审计方法,一些国企管理者审计工作意识较弱,对审计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审计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较为困难,采用老方法难以发现新的问题[3];随着国企单位业务的不断拓展与丰富,新型审计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加广泛,况且国企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改变,审计对象也不仅限于财务活动者。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难度加大,相应问题陆续出现。

五、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建议

(一)扩大审计范围

首先,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制度建设、国企发展战略规划、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其次,企业应该尽量杜绝离任审计模式,将审计时间前移,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监督,在审计工作前做好责任界定,在实施过程中扩大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使经济责任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

国有企业的审计评价指标应该与时俱进,统筹考虑国家政策指向与民生关注焦点,将适当内容纳入评价体系;此外,在统一使用定性评价标准同时,加强定量评价方法的使用。使用真实数据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与负责人职责履行情况,能够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和统一,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有理有据。

(三)运用先进技术,创新审计手段

积极构建财务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提供经济责任审计技术保障。建立财务信息数据库,打破信息孤立、数据难寻的现状,畅通信息传递;借助人工智能,使审计人员更直观便捷地获取审计结果;利用财务信息共享,实现跨地区、跨公司、跨部门间地合作与交流,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四)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首先,为了提高监察的效果,监察机关必须提高公众的监察意识。二、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尽量公开披露。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以保守国家秘密和重要商业秘密为前提,尽量使审计结果能更加公开透明。第三,要更加重视管理者对任期的审查,定期审计重点单位,尽快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决策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